小儿言语和语言障碍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因
语言障碍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听力障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听力是语言感知的重要渠道,当儿童听力受损时,无论是传导性的还是神经性的,都无法正确检测声音信号,从而导致语言发育迟缓。智力迟缓也是语言障碍的常见原因。虽然语言发展过程按照正常儿童的顺序进行,但发展速度较慢。还有一些神经精神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自闭症、焦虑症等,也可能导致语言障碍。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家庭环境、社交环境等都会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产生影响。
二、儿童语言发展阶段及发病机制
儿童的语发育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始于早期且受生物因素和环境双重影响,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这个过程包括前语言期、初语言期、学前期和学龄早期。
在前语言期(出生至1岁),孩子主要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如眼神、微笑等。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发音,并逐渐学会语言交流的规则。
初语言期(1至3岁),孩子们开始用单词表达已知事物,并用单词与他人交流。他们仍然继续使用非语言方式,结合说话方式进行交流。词汇量逐渐增加,句子开始出现。
学前期(3至5岁),孩子的语言形式变得更加复杂,开始使用介词、条件句和连接词等。他们更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意思,并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适当的沟通方式。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障碍。听力障碍是最主要的障碍之一,传导性听力障碍可能伴随中耳炎和渗出,对早期语言和语言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智力迟缓也是语言迟缓的常见原因,当环境对儿童语言的要求增加时,语言问题变得更加明显。一些染色体和遗传疾病也可能导致语言障碍。
三、后期发展及影响因素
自闭症:自闭症儿童常常面临沟通的困境,这并非他们不愿意交流,而是他们确实在理解和表达上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这些孩子的语言障碍表现多样,有的可能完全无法理解他人,有的可能沉默无言,还有的则表现出过于刻板的学术性语言,说话的节奏仿佛机械般夸张。他们的语言应用同样存在问题,比如回声式语言或非语言交流,眼神交流几乎不存在,面部表情和姿势也显得非常有限。
神经系统疾病:对于脑瘫儿童来说,神经运动障碍影响了他们的说话能力。他们常常面临构音障碍的问题。有趣的是,这些孩子的语言感知能力往往比表达能力要强。当儿童左脑出现病变时,对语言、阅读和写作的影响尤为显著。临床实践中,有些左脑病变的儿童因为右脑的替代功能而保住了语言能力,这充分展示了右脑的可塑性。大脑损伤或肿瘤可能导致儿童出现获得性失语症。这种病症在不同孩子身上表现出不同的类型,比如有的儿童听觉理解有障碍但说话很流利,有的则无法命名事物,还有的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近年来,一种罕见的神经因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Landau-Kleffer综合征。这种综合征让一些语言感觉和(或)表达能力正常的儿童出现语言倒退现象,甚至严重到无法识别周围的声音。这些孩子脑电图异常,且多数都有癫痫症状。尽管有些孩子的语言能力可以恢复,但多数仍面临严重的语言缺陷。一些患有脑积水的儿童,他们的语言发展特点为使用复杂的长句,词汇丰富,但内容缺乏实质。
行为障碍与语言障碍:语言障碍与行为问题紧密相连,二者甚至可能是因果关系。一些明显的情绪创伤或心理社会的不良因素可能会阻碍儿童的语言发展或引起语言障碍。例如,选择性沉默症是一种较少见的语言障碍,通常出现在5岁之前的儿童身上。这些孩子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学校,选择保持沉默。虽然这些儿童通常具备正常的语言能力,但沟通障碍使他们难以开口,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来克服。
环境与语言发展:儿童的语言发展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他们在语言交流中的重复和扩展与词汇量的增长和语言发展的速度直接相关。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并非来自电视或广播的灌输,而是来自于真实的语言刺激和环境中的互动。如果儿童生活在缺乏语言刺激的环境中,他们的语言发展会相对缓慢。但一旦给予治疗干预,提供适当的语言环境,他们的语言功能会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