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通俗易懂完整(怎么看历朝历代的历史)
一口气读懂中国历史朝代,来龙去脉先后顺序,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49本名著,带你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
轻视文化,一个民族就没了灵魂,忽略学术,我们就断了精神的根,也就不会有尊严和长久的发展。
——江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现代大学生所受的教育,其内容是促进中国欧美化和现代化的,其结果是使我们与本国的传统精神愈离愈远。事实上我们对于固有的文化,已缺乏正当认识,我们的意识中,已铸下了历史的中断。
——吴文藻
面对西方文化冲击,面对社会转型、文化启蒙的挑战,面对民族危机、时代困境,之一流的中国知识人的时代回应和精神建构。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这些学术著作足以体现出20世纪以来我们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
——郭英德
商务印书馆致力于把“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打造为中国学术出版的一大经典,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相辉映。
——于殿利(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今天白癜风网小编,白癜风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历史的49种名著(文末附详细书目)。正如钱穆先生所说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历史类·49种?
1.钱穆《国史大纲》(上、下)
在民族危亡时期, 用以唤醒国魂、御敌救国的佳作
钱先生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博大精深,并世无人能出其右。
——杨联陞(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有汉学界之一人之誉)
2.张荫麟《中国史纲》
天才史学家张荫麟先生的未完之作,广受赞誉。
世人多惊羡其文笔之粹美,以为胜过一般文学创作,不知其字字珠玑,皆为潜心涵泳几经锤炼而后成。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
——钱穆
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上、下)
开创我国新的通史的著述范式
旧历史写尧、舜、禹、汤、文、武所处的时代都是一个样。本书试用一般的社会发展原则到具体的中国历史,这是和旧历史完全不同的。
——范文澜
4.柳诒徵《国史要义》
从史原、史权、史统、史联、史德、史识、史义、史例、史术、史化十个方面
对中国史学传统做了全面回顾
公精于礼,言史一本于礼。
——熊十力
5.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最早运用唯物史观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一本史学名著
在这时中国人是应该自己起来,写满这半部世界文化史上的白页。外国学者已经替我们把路径开辟了,我们接手过来,正是事半功倍。
——郭沫若
6.金毓黻《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创始之作
余之研史,实由清儒。清代惠、戴诸贤,树考证、校雠之风,以实事求是为归。
——金毓黻
7.何炳松《通史新义》
较吾国固有者为切实而适用,足备国内史家之采择
他对中西文化交流、教育、中西历史均有研究,是一位融汇古今、学贯中西的史学家。
——周谷城
8.李守常《史学要论》
20世纪中国史学上最早面世的史学理论著作之一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奠基之作
9.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
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对中国古代的目录及目录学给予全面的科学性
10.向宗鲁《校雠学》
以骈文写就,俪语为纲,子注为目,疏密有致
11. 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
勾勒出了中国史学产生和发展的概貌
早年师从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为“章门五王(天王黄侃,东王汪东,西王朱希祖,南王钱玄同,北王吴承仕)”之一
12.陈垣《通鉴胡注表微》
陈垣“所有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学识的记里碑”
《通鉴》之博大,特于此著明之。清儒多谓身之长于考据,身之亦岂独长于考据已哉!今之表微,固将于考据之外求之也。
——陈垣
13.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
一本书读懂近三百年学术史
有关清代学术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开创了学术史的新体例
凡研究一个时代思潮,必须把前头的时代略为认清,才能知道那来龙去脉。
——梁启超
14. 陈登原《中国文化史》(上、下)
中国文化史研究早期的一部代表性著作
盖以“华”自诩,犹以“夏”自称,犹以“中”自勉。国于大地,必有与立。
——陈登原
15. 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推崇文武兼备,认为武德使人坦白光明,而文德之畸形发展会导致中国社会走向病态
凡在社会占有地位的人,必须都是文武兼备、名副其实的真君子。非等此点达到,传统社会的虚伪污浊不能洗清。
——雷海宗
16.顾颉刚 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
之一部公开问世的系统的历史地理专著
吾人处于今日,深感外侮之凌逼,国力之衰弱,不惟汉唐盛业难期再现,即先民遗土,亦岌岌莫保,衷心忡忡,无任忧惧。
——顾颉刚
17.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
中国海洋交通史的开山之作
18.王成组《中国地理学史(先秦至明代)》
给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带来“转变”的重要著作
19.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系统而清晰地揭示出中国数千年救荒思想的全貌和发展脉络
灾荒者,乃以人与人社会关系之失调为基调,而引起人对于自然条件控制之失败所招致之物质生活上之损害与破坏也。
——邓云特
20.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
关于中国妇女史之一部系统性的论著
我这本书虽然不敢担当转移妇女生活的大任,但最初也有两个希望之一个希望,希望趋向新生活的妇女,得着她的勇进方针。第二个希望,希望社会上守旧的男男女女——自信旧道德极深的人们,能明白所谓旧道德是怎样一种假面啊。
——陈东原
21.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婚姻与家族) 》
拉开了30年代知识界“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序幕
士大夫阶级实为中国治乱之原。优秀分子大抵贱工贱商而趋于政治活动,则生产技术不易改良,而农工商业不能进步。游惰者多,官位又少,则政争便由此激发。
——陶希圣
2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系统化工程的开山之作
为历史研究提出了以实论史的新
这部从服饰角度以实证史的编写项目,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实物为展示主体,以文献为背景资料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揭开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面纱。
——王亚蓉
23. 滕固《滕固美术史论著三种》
百年来具有发轫之功的之一本中国美术史
24. 裴文中《旧石器时代之艺术》
这种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
这种作品是真正老字号的古物
惟所谓“黑影”者,即只涂出对象之影,或用黑色,或用红色,不必一定都是黑色。
——裴文中
25. 丁山《古代神话与民族》
丁山先生的遗著
一个民族,追寻他的文化来源,由文字记载以前至于邃古之初,时代愈悠远,故事愈神秘,神秘至于不可再追寻的阶段,便断之以洪水。
——丁山
26. 徐中舒《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
创造性地把王国维开创的“二重证据法”发展成为“多重证据法”
凡是社会发展阶段相同的民族,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的时候,都应当有相同的、一定的形式。
——徐中舒
27. 梁思永《小屯、龙山与仰韶》
以文字形式展现的著名考古学家
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梁思永的学术成果汇编
为确立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是与中原地区文化发展具有密切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范毓周(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28. 李济《安阳》
我国的“考古学之父”李济
在79岁高龄时撰写的其一生中一部著作
写作《安阳》时的李济,是在把他毕生关怀的安阳的事业当作自己的生命来写的,也是倾其毕生的心智写成的。文字笔调上的净化,更体现了他人格的升华。
——李光谟
就中国考古学说来,我们仍旧生活在李济的时代。
——张光直
29. 翦伯赞《中国史纲》(一、二卷)
《史前史、殷周史》出版后随即在战时的重庆文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秦汉史》则是中国史学界的之一部“秦汉史”专著。
这本书,我虽不敢说它已经把殷周及其以前的古史,从神话的霉锈中洗刷出来,但至少它已使这一段古史,显出了它本来的面目,一言以蔽之,从神的历史还原为人的历史。
——翦伯赞
30.顾颉刚《古史辨自序》(上、下)
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
我们要辨明古史,看史迹的整理还轻,而看传说的经历却重。
——顾颉刚
31.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
钱穆先生学术生涯中的里程碑之作
一部给诸子学研究带来新气象的专著
君书体大思精,唯当于三百年前顾亭林诸老辈中求其伦比。乾嘉以来,少其匹已。
——蒙文通
32. 童书业《春秋史》
一部将极深奥繁复的考证化为极通俗浅显的白话文写出之作
言春秋者,考察之情,去取之慎,盖未有逾此书者。
——吕思勉
就专著而言,迄今为止还没有代替建国前出版的童书业《春秋史》这一部书。
——李学勤
33. 吕思勉《秦汉史》
研究秦汉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
已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
从来治史学者,莫不以周、秦之间为史事之一大界,此特就政治言之耳。若就社会组织言,实当以新、汉之间为大界。
——吕思勉
34. 黄文弼《西域史地考古论集》
将史学、地理学和考古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融通为一
高昌自汉至元,历经一千五百余年,政权之更替,民族之变迁,于城墙之建筑术及其形式,均有影响。
——黄文弼
35. 杨联陞《东汉的豪族》
著名史学家杨联陞的论文集
集权中央实在是一把两面锋利的刀,在君主精明的时候,可以利用它来压制豪族;在君主黯弱的时候,仍旧要被豪族取去,反来劫制君主。
——杨联陞
36. 杨树达《汉书窥管》
“汉圣”杨树达先生的代表著作
《汉书》研究公认的集大成著作
代表了清代考据学直至民国时期现代学术兴起对《汉书》研究的更高水平
杨氏“诵班孟坚书不复持本,终卷不失一字,古所谓汉圣者无以远过。”
——余嘉锡
37. 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历史学为通儒之学,为古今合一之学,故往往言远而意近。
——贺昌群
38.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纵横驰骋,取得超迈前人的成就,卓然成一家之言
寅恪于时贤论史之文,多不敢苟同,独诵尊作,辄为心折。
——陈寅恪
东汉的选举是以道德行为作为评量标准的,而这种道德行为乃是儒家理论的实践,即所谓“经明行修”。
——唐长孺
39. 岑仲勉《隋唐史》
中国近代以来新旧交替而又急剧变革的这一特定时代的产儿
40.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向达先生的“里程碑”式史学代表作
李唐一代之历史,上汲汉、魏、六朝之余波,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而其取精用宏,于继袭旧文物而外,并时采撷外来之菁英。
——向达
41. 吴天墀《西夏史稿》
一部不可多得的西夏研究史重要著作
给荒芜寂寥的西夏史园地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徐中舒
42. 吴晗《胡惟庸党案考》
著名史学家吴晗学术方面的扛鼎之作
这正好象一个故事,时代越后,故事的轮廓便越大,内容也越充实。
——吴晗
43. 孟森《明清史讲义》(上、下)
近代清史学科奠基人孟森
有关清史问题的权威之作
44.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主要奠基者之一
大户之织机为着市场而生产,小户则为着取得报酬而生产,他们是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他们所谓“相依为命”、“相资为生”。
——傅衣凌
45. 郑天挺《清史探微》
清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
亦是集郑先生清史研究成果之大成
46.罗尔纲《绿营兵志》
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研究清代兵制的作品之一
“中国军事历史学家”,他这些关于清代的军事著作对充分了解晚清军事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本质极其重要。
——美国学者拉尔夫·尔·鲍威尔
47. 连横《台湾通史》
台湾历史上之一部按照通史体例修撰而成的史书
48. 张星烺《欧化东渐史》
辩证地审视了西方文化东渐
对中华文明带来的有益变化和不良后果
对全盘西化和排外主义都持否定态度
西洋人得其术虽迟,而铸造发达改良,则较中国为速。中国人得一法,死守不变。 重文人,轻百工。社会亦以为尚。
——张星烺
49.陈顾远《中国婚姻史》
从古到今,从订婚到离婚
中国婚姻的方方面面尽在此书
婚姻史领域的担纲之作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易·序卦》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120年纪念版
(历史·49种)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历史类·49种?
历史类书目
1. 台湾通史(上、下) 连横
2. 秦汉史 吕思勉
3. 中国史学史 金毓黻
4. 史学要论 李守常
5. 中国通史简编(上、下) 范文澜
6. 国史大纲(上、下) 钱穆
7. 中国史纲(一、二卷) 翦伯赞
8. 春秋史 童书业
9.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10. 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傅衣凌
11. 西夏史稿 吴天墀
12. 明清史讲义(上、下) 孟森
13. 国史要义 柳诒徵
14. 中国南洋交通史 冯承钧
15. 通史新义 何炳松
16.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贺昌群
17. 中国救荒史 邓云特
18.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 梁启超
19. 通鉴胡注表微 陈垣
20.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
21. 古史辨自序(上、下) 顾颉刚
22. 安阳 李济
23. 绿营兵志 罗尔纲
24. 东汉的豪族 杨联陞
25. 校雠学 向宗鲁
26. 清史探微 郑天挺
27. 中国目录学史 姚名达
28. 中国文化史(上、下) 陈登原
29.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雷海宗
30. 中国史学通论 朱希祖
31. 隋唐史 岑仲勉
32. 中国地理学史(先秦至明代) 王成组
33. 中国妇女生活史 陈东原
34. 汉书窥管 杨树达
35. 欧化东渐史 张星烺
36. 西域史地考古论集 黄文弼
37. 中国疆域沿革史 顾颉刚 史念海
38. 先秦诸子系年 钱穆
39. 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 徐中舒
40.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婚姻与家族) 陶希圣
41.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向达
42. 古代神话与民族 丁山
43. 小屯、龙山与仰韶 梁思永
44. 中国史纲 张荫麟
45. 胡惟庸党案考 吴晗
46. 中国婚姻史 陈顾远
47. 旧石器时代之艺术 裴文中
48. 滕固美术史论著三种 滕固49.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
怎么看历朝历代的历史 十六个字归纳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