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宁波“麻风村” 病好了也不能回家(图)

健康新闻 2023-05-28 18:22健康新闻www.baidianfengw.cn

  

村一对擦出爱情火花的六旬老人

  这是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群体,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当中有的肢体畸形,有的双目失明,有的面部扭曲。他们曾经被麻风杆菌侵害,尽管已经治愈,不再具有传染性,可他们依旧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回到社会。

  每年一月的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麻风病防治日。昨日,记者走进宁波市唯一的“麻风村”——慈溪市皮肤病防治站,了解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通讯员 陈琼 李富强 见习记者 王博 文/摄

  麻风病治好了,也不回家了

  来到慈溪市皮肤病防治站后,院方将采访直接安排在了会议室。直到记者提出后,他们才答应带记者去病人居住区,还一再说不会被传染的。

  陪记者进入病区的是该院副院长乐嘉波。他在这里工作了10年,他说刚来的时候也感觉有点怪怪的,不是担心被传染,而是怕那些患者的面容,不过日子久了也就习惯了。乐嘉波说,该院成立于1966年,现在有37个病人,最多时收治了60多个,他们平均年龄69岁,最大的89岁,最小的52岁。

  记者发现,和其他医院比起来,这里更像老人院,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唠家常、打麻将。去年政府出资为他们造了一幢两层的楼房,每人一个房间,住房面积约20平方米,独立卫生间,除了必备生活用品,还给他们买了彩电,每月发放400元生活费。

  “有些病人的病好了,家却回不去了,就把这里当成了家,在这里一住就是四五十年。还有些病人,每年回家几次,可他们在家呆不了多久又会回来,他们已经习惯了医院的生活。”乐嘉波说,特别是近几年“麻风村”环境显著改善后,病人们更喜欢这里了。

  人们曾经谈“麻”色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麻风病盛行,人们谈“麻”色变,把麻风病人当“瘟神”。

  “刚建院时,当地村民很反对,就连麻风病医生去外面住宿,人家旅馆也会以各种理由拒绝。”乐嘉波说,“以前麻风病院医生都是穿防护服,怕自己被传染。有一次,麻风病医院里有个老人了,我们赶忙将他送进大医院,护士给他伤口消毒后,马上把消毒棉处理掉。有个医生给老人做检查,用了手电筒,检查后当即丢了手电筒。”

  乐嘉波说,因为外界对此病的“恐惧”,使得病人们非常自卑,有些甚至寻过短见。

  乐嘉波说,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人们逐渐了解了麻风病后,才消除了这一误区。

  麻风病可治可愈不可怕

  乐嘉波说,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是麻风杆菌侵蚀皮肤神经致使患病。麻风杆菌让人失去痛觉而容易受伤,并造成肢体畸形、残废或者失明,严重者内脏也会受损害,迄今没有疫苗预防。此病初期症状为手部大鱼肌萎缩,皮肤麻木泛红斑,及时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避免致残。

  乐嘉波进一步解释,麻风病的防治同其他传染病一样,都要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入手。以前人们容易被传染,原因有二当时人们生活水平不好,机体免疫力较差,抗病能力差;以前国家医疗卫生条件有限,许多麻风杆菌携带者得不到有效隔离。“如今人们机体免疫力提高了,传染源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建立起了免疫屏障,自然患麻风病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尽管没有疫苗,但麻风病是可以治愈的。”

  “许多人认为只要和麻风病人接触就会被传染,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乐嘉波说,临床研究表明,丈夫患病,共同生活的妻子却很少患病,而儿子这样有遗传关系的人却相对容易患病,原因在于父子具有相同免疫基因,也就是具有相同免疫缺陷。

  麻风村需要各界的关爱

  在与麻风病人交流中,记者发现他们当中有些人几十年从未离开过麻风村。长期的封闭,让他们对社会产生了畏惧感,他们急需心理康复治疗。

  “仅靠医务工作者、卫生局、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的关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志愿者,特别是麻风病患者亲人的关心。”乐嘉波说,这些麻风病治愈者已经不具有传染性了。自麻风村建立以来,附近村民无一人被感染,半夜里还有小偷来偷东西。有些麻风病治愈者利用医院空地种菜,并用他们的粪便施肥,医生们也会大方地吃这些蔬菜。一对六旬老人就是因为相互帮助,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并于1997年喜结连理。

  相关链接

  2010年1月31日是世界第57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今年主题是“消除麻风歧视,共建和谐社会”。

  我国目前有21万存活的麻风病治愈者,其中10万左右的人患有手、足、眼等各种不同程度畸残;劳动能力丧失者近4.5万人,约两万名畸残老者滞留在麻风院(村)内。宁波市至2009年底累计发现病人770例。住村晚残病人38人(其中非本市8人),现症病人13人。2009年发现两例,一例在鄞州区,为外地输入病例,另一例为余姚本地病例。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