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过度“爱”变“害” 健康成长需有私我空间

健康新闻 2023-05-28 20:16健康新闻www.baidianfengw.cn

  专家调查档案

  专家支持张志刚 上海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师范大学咨询心理学教授

  关怀本是人与人之间表达爱意,拉近关系,增加对彼此了解的一种表达,可是如果它超出了合适的尺度,会出现反效果。

  事件回放

  日前,一段在美国悄然流行了颇久的视频,正在国内网站上大热,它是一位美国老妈的《唠叨之歌》起床,起床,快起来!去,去,记得梳头!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有没有在听啊?!快起来!然后记得叠被子!会热吗?会冷吗?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这首歌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孩子管教了个遍。大概是明白自己已经唠叨到了极致,这位老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蛮横”进行到底——“母亲的工作永不结束,你不需要知道理由,因为我说了算,我是你妈!”

  被尊重、拥有选择权是人需要的基本关怀

  无论在经营爱情、婚姻还是亲子关系中,都能看到一些人出力不讨好,这是因为他们的表达方式出了偏差,或者给予的关怀超过了他人需要的次数和程度。我们都需要有一个私我的空间,它包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空间、人际关系和兴趣内容,如果你的照顾让一个人开始丧失上述这些东西,就是过度照顾了。我们有时确实需要生活和物质上的关怀,可是接受关怀有两个心理前提1.每个个体都希望自己被当作一个健全的、完整的人对待;2.希望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在提供关怀的,也要提供给他(她)一份什么时候接受、怎么接受、接受到什么程度的选择的自由。

  气温下降,劝家人多穿衣服,这样的建议两遍就可以了,尽管他(她)可能出于自身某些原因并没有立马采纳。如果你在旁边不停地重复同样的话,没有增添任何新内容的建议在家人看来会带上强制色彩。一旦这样,他们很有可能会因为不适的建议形式附带将建议内容也一起拒绝掉。为什么不在说两遍之后给他(她)一点思考建议的时间呢?这样效果会更好。

  这么“爱”你为哪般

  有人苦恼地问“我这么用心给你爱,对你好,你却不领情,我这是为什么呀。”是的,为什么会产生过度的关怀,我们确实需要认真思考。根据张志刚老师的咨询经验,许多人在咨询感情问题、亲子关系的困惑时对于自己犯了过度关怀这样的错误并不自知,但在咨询师的阐释下又比较容易承认这一点。其中一部分人不知道如何表达爱,没有掌握合适的方式和技巧;有的人则压根不知道关怀也会伤害人,以为自己给得越多越好;还有一部分人其实是自身存在一些问题。

  “往往人格健康、生活丰富和自信感强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形成合适的空间,反之,过度焦虑、不够自信的人会容易发生对他人过度照顾的情况。”张志刚说。

  当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出现问题的时候,跟别人的交往模式也会出现问题,有时则表现为一种干预,而这种干预看上去是对他人的关怀和爱的表达。比如,有些父母对孩子表现出过多的照顾,这一般都是因为大人的生活没有安排好,幸福感不够,自己存在焦虑感,他们将自己的问题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心理学上的移位现象。这是不健康的行为,作为长辈要了解成年人容易出现的这类心理现象。

  ,不够自信的人下意识里可能会从给予他人的过程中体会自己的价值,寻找自信,毕竟这会让一个人得到一些满足。这样的情况多见于恋人之间,一方不够自信,会从对他(她)变本加厉的 “关怀”里面找代偿,这样的行为多半不会有好结果。

  这样说来,有时候面对“不领情”的对方,我们该先放下自己的委屈,冷静地想想,问问自己“这么‘爱’你,我为哪般?”遇到问题的时候积极探究自己的内心,总是不错的解决问题方法之一。

  过度关怀等于伤害

  在亲子关系方面,根据关爱和要求这两个要素的比重,家庭教育模式分为三种粗暴型,即对孩子只有要求没有关爱的教育方式;溺爱型,即对孩子过分关爱却缺乏要求;民主型,这类教育方式是最合适的,家长将对孩子的要求和关爱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张志刚表示,溺爱型教育之害确实可“媲美”粗暴型教育,这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是有极大不利影响的,其弊有三

  - 缺乏责任心,产生依赖心理 一个人如果被过度照顾,往往会有一种失去选择的感觉。久而久之,孩子下意识里会慢慢产生依赖,等待别人给他做好安排, 也就逐渐没有了责任心。其实,如果让他们自己选择,他们会表现得更好。,父母要学会给孩子选择空间和机会,教孩子作选择,而不是凡事亲力亲为。

  - 自信心打折 过度照顾会让家长看到孩子身上更多的缺点,产生更多埋怨,这对孩子的自信心会造成伤害。合适的关怀是帮助他们从心理上站起来,而不是给他们一种缺乏自信的感觉,缺乏自信了会产生依赖。

  - 发生人格变化 在溺爱型教育模式成长下的孩子成人后很有可能会发生以下两种人格变化一是父母的过度关怀让他(她)产生阻抗心理,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成为性格特征之一。有时候我们身边会有一些习惯阻抗他人意见的人,这大概跟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系。二,如果过度关怀的一方太强势,会导致总在接受的一方变得懦弱、丧失自我、内向等,因为心理防御机制会让人选择代价相对较小的依顺反应代替会产生更大不适感的反抗行为。

  对过度关怀一方来说,也会从中受到伤害。因为他们对自身问题的不知觉,越是给予他人过度的关怀,受关怀者的反应越是让他们焦虑,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多半不会得到预期的结果。

  建议关怀如何才适度

  - 给自己空间即给他人自由

  作为一个健康的人,他(她)应该有一个私我空间,在这里才能发展、更新自我和朋友圈等等。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熟悉会有一个“满厌”的状态,“满了”就会生烦。只有你的世界丰富了、充实了、健康了,才能给他人健康、积极的爱。

  张老师谈到,曾有一位小学生家长在参与了相关心理学培训课程之后,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后来还给其他家长开讲座,题目是“从懦弱走向自信”,谈到她采取的最主要方式就是给孩子空间。

  - 修习爱的课程改变生活理念

  遇到过度关怀这类困惑,要先反观自身、然后直截了当地与对方沟通,了解他们的感受并作出相应调整。必要的话可以向专业人士咨询,做一些分析和改变的规划。

  爱是一所学校,感受爱、表达爱有技巧,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杨跞文)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