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活得长不一定活得健康

健康新闻 2023-05-28 20:17健康新闻www.baidianfengw.cn

  提起寿星,很多中国人会想起传说中的彭祖,他生于夏卒于商、享年800高龄的神话,寄托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千年梦想。近来,“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的话题,引起国人热议。“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其列为一个预期性指标,提出到“十二五”末,人均预期寿命由“十一五”的73.5岁增至74.5岁。

  人均预期寿命是怎么预测的?我国人均预期寿命高不高?如何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从今天起,本版推出“解读人均预期寿命”系列报道,研析概念,阐释现状,求解良策,敬请关注。

  ——编 者

  1.人均预期寿命反映的是当前的死亡水平,虽然叫预期寿命,却不代表一个人群真正能活多少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的千古慨叹,引发人们对生命长度的探问人究竟能活多久?

  “有确凿文件证明的史上最老寿星,享年122岁又164天。”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介绍,“这位生于1875年2月21日的法国女性,名叫詹妮·路易·卡门。”

  “长寿老人的冠军纪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生活质量的水平。” 姜卫平表示,千百年来,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幸福指标。,由于受经济社会条件、卫生医疗水平限制,不期、不同社会的人群寿命大相径庭;由于体质、遗传、生活方式等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生命长短也相差悬殊。

  那么,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全体人口的生命长短如何考量呢?

  “最常用的指标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说,人均预期寿命简言之,就是假定有一批人,从0岁开始,按照目前各年龄段死亡率逐年走过,队伍逐渐缩小,直到一人终老。统计这批人平均的死亡年龄,就是预期寿命。

  翟振武进一步解释,从理论上讲,人均预期寿命要考察同一批人实际的生命过程。就是说今年出生的一批人,今年会死多少,明年、后年会死多少,假定到100年,这批人全部死亡,他们的平均寿命,就是人均预期寿命。这种统计方法是不现实的,因为要统计这批人的预期寿命恐怕要等到一个世纪以后了。

  人口学上所称的人均预期寿命,指的是现时预期寿命。什么是“现时”?就是按照当前(如今年)的死亡率预测。比如说,今年出生的这批人,到明年是1岁。1岁的死亡率跟明年的医疗条件等有关,而明年的情况是未知的。于是,就按照今年1岁人的死亡概率,统计这批人1岁时的死亡数量。他们活到2岁时,按照今年2岁的死亡概率,统计其死亡人数。依此类推,逐年走下去,直至这批人全部死亡,计算他们平均死亡年龄。

  “人均预期寿命反映的是当前的死亡水平,它虽然叫预期寿命,却不代表这群人真正能活多少岁。”翟振武强调,“因为,它是以当下死亡率为基础计算的,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例如现在出生的这批人预期能活74岁,多少年后,医疗水平上去了,也许能活到100岁。”

  2.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

  “人均预期寿命是用死亡率算出来的,,影响其高低的因素就是死亡率。”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认为,实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一岁”的目标,就要降低死亡水平。

  翟振武认为,除去遗传因素,影响死亡率的首要原因是社会稳定,如果处在长年战乱或者社会动荡的阴影下,生活乃至生命缺乏保障,即便有保障,心情也难以好起来。,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从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来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医疗技术水平,如以前得了,没有治疗技术,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二是医疗保障水平。看病是要花钱的,如果医保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低下,得了大病也看不起,自然会抬高死亡率。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