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捧回浙江医学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5本烫金的大红证书,叠起来,厚厚的一摞。
这是浙大一院李兰娟院士上周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从国家领导人手上接过的沉甸甸的奖励——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代表着中国科技最高水平的认定。这也是浙江省医学领域所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兰娟说“我们的科研团队有100多人,但因为报奖限定,能发给团队成员的奖状,只有这15本
,真希望我们的团队以后拿回更多的奖状,把更多的科研应用到临床上,能救治更多的患者。”
在科技部公布的信息中,“获奖理由”是这样写的
浙大一院李兰娟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历时14年研究攻关,取得《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发表sci论文276篇,被引用1784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8项。
急性、亚急性重型病死率由88.1%显著降至21.1%,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显著降至56.6%。李院士团队无私地将李氏人工肝技术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300余家单位,累计治疗肝衰竭10余万例次。
因“人工肝”等研究进展,李兰娟院士带领的团队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评价,她被国际同行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领头人。
李氏人工肝
让”肝衰竭”起死回生
人工肝是什么?是人造的一个肝脏么?有很多人这样问李兰娟院士。
每次她都会心一笑说人工肝不是装在肚子里的人造肝脏,它是体外的一台仪器。人的肝脏不能工作了,相当于化工厂不能再加工生产。这台仪器的作用是把血液引到体外,在体外的“化工厂”加工,进行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等,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和凝血因子,暂时替代肝脏功能,让具有强大再生功能的肝脏有机会修复。
虽然听上去跟“洗肾”的原理差不多,可是,肝脏器官并非单一功能,在这个“化工厂”里,蛋白质合成、解毒、代谢、分泌胆汁四大功能,几乎无法被简单替代。
我国是个肝病大国,目前,病毒性肝炎及性、免疫性等各类肝病患者超过1亿人,每年约800万人新发肝病。
其中,一部分进展为肝衰竭、、等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重症肝病,肝病已经成为一种威胁我国国人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
在中国,每年有近30~50万人死于肝功能衰竭,如何提高救治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人工肝的研究,一直是各国肝脏病专家研究的战略重点。
为什么李氏人工肝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氏人工肝系统对肝衰竭患者有“救命”作用,一组数据可以说明
在应用了李氏人工肝之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显著降至21.1%,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显著降至56.6%。
在研制人工肝获得成功以后,李兰娟院士没有把它作为“独门绝技”,而是无私地向全国医院推广。“这种方法治疗效果好,能救人,应该让中国患者都能得到这样的治疗。
”
李氏人工肝技术,在十几年间被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300余家医疗单位,据统计,累计治疗肝衰竭10余万例次。
对此,2009年apasl(亚太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专家共识》指出人工肝明显提高肝衰竭生存率,长期疗效令人满意。
在人工肝研究过程中,李兰娟院士团队共取得18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其中9 项发明专利转让至企业进行产业化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李兰娟院士主持制定了我国首部《肝衰竭诊疗指南》、《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指南》,指导和规范了我国人工肝的临床应用。
李兰娟院士分别在2012年第13届亚太临床微生物暨感染病会议、2013年第4届国际人体微生态大会和2013年国际血液净化大会担任大会主席并作专题报告,引领国际肝病微生态学发展。
为肝病患者
作早期预警预测
“人工肝”对肝衰竭患者的作用有目共睹,,李兰娟院士又提出了新的追问与设想
肝病患者的肝脏衰竭是进展性的,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带病生存几十年,而有些人,会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走向肝衰竭的末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哪里?
结合国际上最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和蛋白组学,科研人员发现,不同人的基因差异,遗传学差异,都带有个性化的“标志”,找到肝衰竭患者的共同“标志”,这个模型就做成了。
所谓模型,就像一套计算公式,患者的年纪、是否吸烟喝酒、肝病的病程、生物学检测等一系列数据计算整合,就能“算”出患者发生肝衰竭的几率,进而预估出患者在什么阶段接受人工肝治疗最有效。
李兰娟院士团队率先全面揭示了肝病肠道微生态宏基因组变化规律,发现毛螺菌科等细菌变化与重症肝病发病密切相关,对肝病重症化防治具有突破性价值;研究还发现了19种肠道微生物代谢标志物,对肝硬化和肝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研团队还发现了肝脏肿瘤新的“标志物”,为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科研成果频频发表在国际权威的杂志上,国际同行学者都知道,中国这位女科学家,做出了杰出成绩。
而这些科研成果带来的成就背后,特别让李兰娟院士欣慰的是,他们为患者“抢”出了时间,也意味着挽救了生命。
“至今我还记得,一位40多岁的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只有立即做肝脏移植才有希望挽救生命,但一下子找不到适合他的肝脏进行手术,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看着他因为等不到肝脏而死亡?好在有人工肝,患者先后接受了8次人工肝治疗,终于等到了合适的肝脏进行移植。手术后病人恢复很好,高高兴兴地出院回家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高兴的事情?”
在浙大一院,李兰娟院士团队和郑树森院士团队紧密合作,创造性地将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重症肝病,将重症肝病肝移植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80%以上白癜风网。
香港大学st fan 院士对此高度评价李兰娟院士和郑树森院士团队开创了肝病治疗新途径,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院士小记
我就是个医生
“我就是个医生,挽救病人,就是我做所有事情的动力。肝衰竭患者只能就地治疗,我就把人工肝技术推广到全国各地,让大家都能用上这个技术,救治更多的病人。” 李院士总是这样说。
收获了诸多荣誉和奖励,李兰娟院士顾不上品味这一刻欣喜与兴奋,又进入了她繁忙的工作状态。
这么多年来,李兰娟院士几乎没有休假过,不管元旦还是春节,她都在工作和工作的路上。
她几乎不看电视,也从不逛街,生活
的词典里,没有属于个人的时间,就连每日的正餐,也用15元的盒饭解决。
2013年12月31日的跨年夜。实验室灯火通明,李院士团队中有人打开了电脑里一年前此时此刻大家在实验室的合照,李院士看着照片,微笑着说“我们这真是一辈子都在搞科研啊!”
院士名片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年,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家。作为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她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
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承担了国家“863”、“973”、“十五”攻关、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10余项。
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lancet、nejm等sci收录杂志发表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教育部高校推广应用奖二等奖1项。
现任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传染病学重点学科、211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健康资讯
- 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 咽炎的治疗偏方,求治疗咽炎偏方
- 治疗慢性荨麻疹偏方 治疗慢性荨麻疹方法
- 芝麻的营养价值 白芝麻与黑芝麻的营养价值
- 幼儿冬季养生小常识 幼儿冬季养生食谱
- 柚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柚子皮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
- 怎样治脚气偏方 求治脚气的最好偏方
- 油桃的功效与作用 什么水果刮油效果最好
- 月光石的作用与用途
- 治疗前列腺炎的偏方 前列腺炎民间老偏方
- 油桃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是什么
- 雪燕是什么东西 有什么功效,雪燕是什么东西 有什么功效 192.168
- 养生茶大全及配方 养生茶大全及做法
- 章门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及功效
- 薰衣草精油的功效与作用
- 柚子的功效与作用上火还是下火 柚子作用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