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向性突变是酪氨酸丢失主因

健康新闻 2023-05-29 07:13健康新闻www.baidianfengw.cn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苏志熙副教授和博士生黄伟提出“后生动物进化过程中,偏向性突变是导致酪氨酸丢失的主要原因”新假说,对目前世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后生动物进化过程中酪氨酸丢失是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这一权威观点进行修正。这一假说为酪氨酸激酶调控网络系统进化及生物体表型复杂性进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

  原生动物即真核单细胞动物,其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一切由多细胞构成的动物,均称为后生动物。研究发现,酪氨酸激酶调控网络对后生动物进化有重大作用。酪氨酸激酶网络调控已被科学界公认是导致多细胞动物复杂性演化的重要机制。

  经长期研究,科学家发现,虽然酪氨酸激酶调控网络只在多细胞动物中进行,但有一种介于真菌和多细胞动物之间的微小水生原生动物——领鞭毛虫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例外。科学研究证明,领鞭毛虫的酪氨酸激酶基因竟高达128种之多,比人类中所发现的多38种。酪氨酸激酶网络是如何在小小的领鞭毛虫身上演化的?它为何会演化出比人还复杂的酪氨酸激酶系统?这些都是未解之谜。苏志熙等认为,现有的假说不能解释其他在多细胞动物进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更不能解释为什么领鞭毛虫有如此复杂的酪氨酸激酶网络系统。

  苏志熙等经过研究实验提出的新假说认为,在后生动物进化过程中,基因组dna组成成分向高gc(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的偏向性突变,是导致酪氨酸丢失的主要原因,而这种非选择性的酪氨酸丢失过程才是促使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以及相应的后生动物机体复杂性进化的原始动力。

  《科学》杂志的审稿人认为,这一假说不仅解释了多细胞进化过程中绝大部分氨基酸的变化规律,也提出了领鞭毛虫的复杂酪氨酸激酶网络形成的可能机制,是一个更令人信服的假说。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