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遇生存危机 北京将建中医产业化平台

健康新闻 2023-05-29 11:23健康新闻www.baidianfengw.cn

  民族医药遇生存危机 启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迫在眉睫

  北京将建中医产业化发展平台

  久旱逢甘霖,在遭遇生存危机的关口,传统医药迎来政策春天。继国家方案明确提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后,日前出台的北京市医改方案也明确提出,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

  长期不受重视、研发困难、资金不足以及自身存在的封闭性,使中医药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业内专家建议,启动中医药产业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迫在眉睫,将上游原料药生产与下游疾病康复、防治有机联系,以推动中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

  对此,北京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探讨设立“北京中医药产业化重大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形成评估报告上报市政府立项,打造产学研一体研究及产业化平台,未来将通过财税、金融、人才、项目基建、激励措施等扶持政策,做大做强北京中医药产业。

  生存困境致中医举步维艰

  “中医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继续生存下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对中医的重视不够。”北京房山中医医院院长徐希胜告诉记者,研发困难、资金不足让一些热爱中医的人望而却步。

  “有的中医用尽毕生精力研发出一个试剂,可相关部门层层审查,药品批号一等就是好几年。”徐希胜表示,长久以来,国家对中医的政策扶持不够,中医药研发举步维艰。

  中医发展的另一个瓶颈便是从业者的待遇。据了解,除了资深的中医专家,目前一般医院中医的月收入只有西医的2/3,中医专业大学生毕业找工作也非常困难。徐希胜举例说,“中医针灸使用的是一次性针,一次针灸治疗患者可能花十几元,为了延续中医价格低廉的惯例,大多数医院都不能轻易涨价,这么低价的诊疗费让很多中医医院入不敷出”。

  除此之外,只求保护、拒绝现代科学,也给传统中医药贴上了老旧的“标签”,一些中医工作者在强大的西医面前止步不前,竞争力逐步退化。

  徐希胜告诉记者,由于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中医惟我独尊的观念难以轻易消除,并形成另一种思潮,即对西方医学充满戒备和挑剔。“如果中医固守过去的发展模式,未来势必会遭遇更严重的危机。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