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走入中国家庭遇瓶颈
北京是国内最早实行全科医生服务模式的城市。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已经基本建立起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医生等人员共同担任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网络。计划今年内,全科医生服务将覆盖60%的北京家庭。
,记者近日采访几位全科医生发现,他们在基层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过程中,在享受医生职业的成就感的,也有些许忧虑和无奈。
职业成就感在这里体现
李朝林,41岁,2007年来到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全科医生。7月22日下午,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给53岁的辖区居民王香菊开降血压、降血脂的药品处方。,李朝林并不是仅给她开完药就了事,还询问了她近期的身体状况,并告诉她平常需要注意的事项。
“来这里瞧病,就近、方便。而且医生很热情,对我们就跟一家人似的!”王香菊说,“去大医院看病,挂号就得个把小时,瞧病也就两分钟!李大夫他们不一样,总是很细心地跟你沟通,对慢性病及时调整用药。对一些小毛病,需要吃药、该怎么吃,不需要吃药、应当注意什么,都讲得清清楚楚。最近两三年,我一次也没有去过大医院,有个头疼脑热来这里瞧就行。”
刚给王香菊看完,一位60多岁的大妈进了李朝林的诊室。
“李大夫,我这个大拇指这两天总疼,你先给看看。要是真有毛病需要治,我就去挂个号;要是没啥事儿,我就不挂号了。”大妈说。
李朝林给看完后说“大妈,您这是腱鞘炎,不严重,回去贴贴膏药就可以。如果家里没有膏药,您去挂个号,我给您开几贴。,要注意休息,别用冷水洗手,多吃点水果蔬菜,平时可以做做、热敷……”
记者掐表一看,不到20分钟,李朝林接待了4位患者。
李朝林告诉记者,在这里跟自己以前在大医院的工作模式有很大不同。“在大医院,病人来了,诊问、治疗,很简单。现在,在社区,病人来了,除了诊病外,更多的要进行预防教育、健康咨询和辅导等。”在他接触的病人中,大约80%是健康咨询、辅导、买药,20%是小病、常见病、急性病,有的病情还不确定。
李朝林说“在基层做全科医生,我们接触的病人大多是老头儿、老太太,他们很真诚。这次你给他(她)看了病,他(她)下次还会找你……在这种贴近群众的服务中,我享受到了医生职业的成就感。”
和李朝林一样为全科医生的高凤娟,是德新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她在这个站已经工作5年了。
7月23日上午,记者随高凤娟去她的签约病人孟慧厦家查床。
孟大妈今年80岁,患有脑梗后遗症,已经卧床4年了。高凤娟在孟大妈病情稳定时1至2周要上门检查一次,不稳定时随叫随到。
小高告诉记者,有一次,孟大妈在家吐了样的东西,家里人打来电话,小高马上赶到,判断是心梗早期,立即转诊到积水潭医院。一检查,真是心梗早期、。住院采取保守治疗,一个星期就出院了。“如果发现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她说。
高凤娟认为,在社区当全科医生和在大医院工作的专科医生相比,其为患者服务的价值和在医学上的学术地位是一样的。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全科医生在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服务社区群众中体现职业价值的,还面临着工作量大、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低、业务提高难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事业热情。
李朝林介绍说,全科医生每天7点30分开始接待病人,之前必须到岗,要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除了中午吃饭休息1个小时外,基本不闲着。他每天一般要接待八九十个病人。“我敢保证,我们全科医生是签名、盖章最多的人!”李朝林笑着说。
除了每天坐诊之外,李朝林还长期跟踪与他签约的20多位病人,定期询问他们的健康状况,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还要给予常规保健指导和建议,及时调整指导用药,敦促他们体检,帮助突发急病患者转诊到大医院。
“如果病人不方便出门,我们就到家里出诊治疗、指导。近的走路去,远的骑自行车去。严寒酷暑、刮风下雨,绝不能耽误病人的事!”李朝林说。
据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琤琤介绍,中心为每位全科医生配了一部工作用手机,要求全天24小时开机,如果关机,患者就可以投诉。这里的全科医生经常是这边正接待排队就诊的患者,那边患者预约的电话打进来了,既要顾这头又要顾那头,结果落得两边埋怨。尤其是建立健康档案,工作量很大,建一份档案最少要40分钟的入户问卷,而且往往要利用下班或公休日,趁居民家里有人的时候去。
热情的服务和超负荷的工作,换来了该中心连续3年在北京市同行中获得绩效考核的第一名,门诊量以平均每年24%的幅度递增。
“,因为我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医护人员工资由政府按人头拨付,所以,增加的收入不会体现在我们身上。”韩琤琤说。
李朝林说,他作为全科医生,每个月工资四五千元。而他的一位在大医院工作的同学,一个月奖金就达上万元。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生的积极性。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社会上对全科医生认识还不足,对全科医生的业务能力还不认同,人们有了病更多地还是首选大医院、专家。很多居民甚至简单地认为,全科医生就是过去的“赤脚医生”。
“我们在社区做全科医生,业务水平的提升也没法跟大医院比!”高凤娟说。
李朝林也感到,工作中接触的东西少,多是普通的小毛病、常见病,论文素材来源少,科研更是受限。
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急诊和住院服务量不断增长,人员编制不足的现状使得基层难以按照规定派出人员参加培训。
采访中,一位已经干了6年的全科医生告诉记者“我们晋升职称的机会也相对较少,100个人才只给1个‘正高’指标!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不敢确定自己能否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健康资讯
- 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 咽炎的治疗偏方,求治疗咽炎偏方
- 治疗慢性荨麻疹偏方 治疗慢性荨麻疹方法
- 芝麻的营养价值 白芝麻与黑芝麻的营养价值
- 幼儿冬季养生小常识 幼儿冬季养生食谱
- 柚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柚子皮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
- 怎样治脚气偏方 求治脚气的最好偏方
- 油桃的功效与作用 什么水果刮油效果最好
- 月光石的作用与用途
- 治疗前列腺炎的偏方 前列腺炎民间老偏方
- 油桃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是什么
- 雪燕是什么东西 有什么功效,雪燕是什么东西 有什么功效 192.168
- 养生茶大全及配方 养生茶大全及做法
- 章门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及功效
- 薰衣草精油的功效与作用
- 柚子的功效与作用上火还是下火 柚子作用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