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有哪个神仙(钱塘故事 | 原来神仙们是这样聚会的,涨知识了
神仙道何仙姑 钱塘故事 | 原来神仙们是这样聚会的,涨知识了!
彭埠跳八仙戏源于民间,以其独特的形象深得老百姓的喜爱。
彭埠街道地处杭州东部江干区,南毗钱塘江,深受钱塘江文化影响,其文化运动的传承受到钱塘江流域独特的地理、人文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发扬“世俗化、市井化”特色,与百姓江河渡头生活结合密切的市井民俗生活中所产生的运动尤为历史久远,更是现今休闲戏曲娱乐运动演变而来的前身。
八仙戏最早源于宋元杂剧。宋、元时期“八仙”戏表现的是“神仙道化”和“隐居乐道”,到了明初,主要表现神仙庆寿和献瑞、驱邪,成为歌舞升平的吉祥戏。清末彭埠当地“跳八仙”与神话传说中的八仙都不尽相同,说明各有来历,大八仙为天官拜寿,送子观音,皇帝,土地公公,等天官四寿。而小八仙为主以何仙姑、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八位神仙为主。
因受城市社会的影响,适应市民阶层娱乐的需求,不论从表演形式或曲目内容都有向时代衍变的发展趋势,从一人、二人转向多角,从浅妆变成艳妆,从平台走向高台,形成曲艺向戏曲演变与互存。清末彭埠当地的深受八仙戏影响变成彭埠当地特色的“跳八仙”。
“八仙”是一种吉祥小戏,也是在正戏开演之前演出的折子小戏,分“大八仙”和“小八仙”。其中“大八仙”有《三张桌》(又名文武会)、《天官八仙》、《赐福》、《上寿》、《堆仙》(又名《奉蟠桃》)等剧目;“小八仙”有《抬寿》、《富贵长春》、《送子》等剧目。
不论“大八仙”还是“小八仙”,八仙戏的形式皆为神仙聚会,亦唱亦舞,彭埠当地的跳八仙五项内容下分为天官赐福、蟠桃庆寿、加官进爵、魁星点斗、财神进宝等喜庆片段。
“跳八仙”中角色表演各有特色,以表现各人的性格特征为主,动作简单朴实,注重生活情趣,风格古朴庄重,却又活泼热闹,有一定的喜庆幽默色彩。伴奏只用打击乐,所用锣鼓节奏与曲调依次为《开场调》、《八仙调》、 《四季平安》。
由于“八仙”戏舞贴近生活,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每年正月至十五,村镇锣鼓声不断,通过越剧唱腔把彭埠一带闹腾得红红火火。平时日子有搬迁新居、开业大吉、新婚、大寿、庙会搬演等百姓日常喜庆事情也都会请剧团演八仙戏,都吸引了四乡八邻前来观瞻,流传至今。
彭埠现仍在表演的“跳八仙”即“小八仙”,形式内容上虽表现了西王母庆寿的热闹场面,但仅是一种热闹的吉祥戏,借其热闹的排场来烘托节令气氛,兼具祈福除煞的内容。特别是“八仙”中的“大八仙”(天官拜寿),场面盛大,气氛异常热烈,需剧团的全班人马上场,也有向观众亮行头、亮角色、亮实力的作用。可见现仍在演出的“八仙”是从明代以后开始演变的吉祥戏。
在彭埠,每个大队都有演出过“跳八仙”,早先四堡小剧场进行固定演出,现在分落在彭埠各地进行流动演出。经过多年波折,很多剧目几近失传,彭埠现存的“八仙”戏本,较完整地保留了民间八仙戏的舞台程式及唱腔词曲。“跳八仙”折射出了当地民族地域文化风采,丰富了和繁荣了人们的精神文化,值得传承与发扬!
钱塘神仙聚会故事 钱塘观潮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