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与二战时的意大利(以罗马之名:一战中的意大利王国)

生活常识 2023-04-21 10:02生活常识www.baidianfengw.cn

意大利国旗 以罗马之名一战中的意大利王国

一、战前的意大利概况

作为当今欧洲不可或缺的几个国家之一的意大利,其出现的时间却相对较晚。1859年,意大利统一战争开始,1860年,在加里波第的千人红衫军攻势和民族主义浪潮下,两西西里王国被撒丁王国统一,随后,在1860年末,意大利王国宣告成立。但亚平宁半岛的完全统一则迟到1871年才完成,随着罗马并入意大利王国和迁都罗马一事完成,一个理想的意大利才算完成。

意大利王国国旗

,对于这个新生的国家来说,国内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是建国初几乎不可调和的南北矛盾,意大利王国首相加富尔在1861年1月召开的“撒丁议会的第八次立法大会”,也就是意大利的之一次议会中,将撒丁王国的许多法律和行政机构生硬的推广到南部地区,这导致那不勒斯地区的纺织厂在王国 的新自由关税制度下纷纷破产。,为了开源,南部大量的修道院和教会土地被取缔和拍卖,被出售的土地大概在100万公顷,这使得南方大量的穷人失去了救济和工作来源,再加上王国行政机构内部对于南部人的歧视(19世纪60年代,四分之三的将军来自皮埃蒙特。之一位南方首相则迟到1887年才出现)。这些加重了南北方的矛盾,,1861-1865年,有三分之二的意军在南方维持秩序。此后,大规模的叛乱虽然减少,南部意大利人往往因为过分的贫穷而移民他国,光20世纪的头15年,就有400万南意大利人移民美国。

1870年的意大利王国

,就意大利的工业发展和人口而言,也是一大问题。意大利在1871年有人口近2700万,但这些人中,有60%的人口从事于农业直接有关的工作,而本身就占少数的工人(38.2万)中,从事轻工业的人数为27.4万,这其中,大部分还是季节性工人。这种情况围绕着意大利持续到19世纪末。随着进入1890年,意大利的工业开始快速发展,在1890年,意大利的铁路终于进入到13629千米。1896年,意大利王国的人均GDP增长率达2.1%,超过了期的英法德,1896-1913年,意大利的化学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达10.6%,糖产量更是超过130000吨,棉锭数量达400万。如此快的工业发展,带动了意大利人口的增长,到1915年,人口达4000万。,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意大利依旧是一个农业国,191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依旧占59%。

,在外交方面,意大利的之一个成就是1882年缔结的三国同盟条约,具体的内容我们后文会逐一提及。之后,意大利也是同其他欧洲列强一样马不停蹄的开始对外殖民扩张。在19世纪80年代,意大利殖民了红海海岸的港口城市马萨瓦,随后逐步向内陆扩展。1895年,意大利发动了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在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勇敢反击和国际其他列强对意大利的遏制下,1896年3月1日,意大利在阿杜瓦一役中大败,阵亡5000人,随后,之一次意埃战争结束。不过,之一次意埃战争的失败并没有使意大利对外殖民的热情消沉。1911年,借口保护意大利在的黎波里的商业利益,意大利发动了意土战争,由于意军行动迅速且国际局势有利于意大利,意军可以说相对轻松的击败了土耳其,并在1912签订的和约夺取了的黎波里等地。可以说,意土战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意大利的国际地位。,尽管有1890-1914年意大利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意大利仍然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并且在意大利国内,左翼和右翼、南方和北方之间的斗争也十分的激烈。,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让一切都警觉起来。

二 大战与意大利中立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遭暗杀,随即使欧洲的一些主要大国纷纷动员起来,在8月4日,随着德国进攻比利时,之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过,作为三国同盟之一的意大利,却在7月31日宣布中立,,后世往往以此为根据认为意大利在一战中背叛盟友。不过,对此事稍加分析,会发现以三国同盟条约来指责意大利行为的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图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在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缔结之时,俾斯麦本意就是希望将其塑造成一个防御性联盟,,在李德哈特所著的《之一次世界大战战史》中,也提到其中的秘密条款,即如若与德奥交战的国家中有英国,则意大利绝不与其直接冲突,目的是为了维持英意友谊,,当一大国(指俄国)攻击缔约国一方时,其他两缔约国应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发生俄、奥战争,意大利将保守中立。并且,我们还应该知道,奥匈帝国同意大利之间一直存在领土争议,德国也从未将意大利视为平等盟友,尤其是1905年的摩洛哥危机,促使意大利越来越向协约国靠拢。,当意大利宣布中立时,不仅不能说是背叛,恰恰相反,正好是符合条约的举动。

,意大利国内的民族主义却无法按捺住躁动,在1911-1912年,民族主义影响下的意大利发动了对土耳其的侵略战争,并随后获得了的黎波里和东地中海的一些岛屿。而面对目前的大战,民族主义者急切的想参加大战并分得一杯羹。在意大利男爵索尼诺同奥地利代表白里安男爵的会谈失败的,意大利同协约国的会谈也正紧锣密鼓的开始着,1915年5月9日,《伦敦条约》签订,协约国允诺意大利可以在战后获得南蒂罗尔地区以及大部分奥地利沿海地区。鉴于意奥谈判陷入僵局和国内无法抑制的民族主义浪潮,1915年5月9日,《伦敦条约》签订,随后,1915年5月24日,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

巴尔干各国在伦敦条约后的国界

三 1915首度进攻

意大利与奥匈帝国的边境形势是十分不利的,北部地区是阿尔卑斯山,从这里进攻十分困难,,意军总司令路易吉.卡多尔纳的计划是守住北部局势,将军队移至东部的伊松佐河,在那里寻求突破,以期抵达的里雅斯特,意大利士兵不得不一边奋战,一边克服地形劣势。

1915年5月底,东部地区的意军开始发动攻势,右翼的意军于6月9日拿下蒙法尔科内,中部负责渡河向戈里齐亚进攻的意军,也在6月17日渡河成功,左翼的意大利山地部队也是在战争一开始就占领了。从目前来看,意大利的进攻似乎不错,于是,在6月23日,随着意大利完成动员,卡多尔纳将他的之一次伊松佐河攻势摆上台面。

意大利陆军总司令卡多尔纳

尽管卡多尔纳有近20万人的部队,由于意大利缺乏火炮优势而奥匈帝国士兵的优势防线,这个攻势在7月7日被迫暂停。不过卡多尔纳的进攻热情却并没有停歇,随后在7月18日-8月3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2月2日,意大利军队又发动了三次伊松佐河会战,尽管大的局面上,意大利依旧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到了冬季,意军终于占领了部分卡尔索高原地区。,这一年的进攻对意大利而言损失惨重,战后估计,1915年一整年的血战,使意大利损失了28万人,而奥匈帝国则达到12万人。

1915年的意大利军队

四、1916年取得进展

1916年3月,在休息了数个月后,意大利新一轮攻势也随即开始,4月17日,意军攻占奥匈帝国在坳迪拉娜山北坡的据点。出于先发制人提振士气的考虑,奥军统帅康拉德于5月15日集结20万(另有一说是35万)的军队向特伦蒂诺发起进攻,起初,意大利军队一路溃败并且损失惨重,6月1日,奥军宣称离目标地只剩一座山,不过此时的奥军已经精疲力竭,6月3日,意军终于将前线的情况稳定,而后,俄军于6月4日发动的布鲁西洛夫攻势,迫使奥军彻底中止此次进攻。随后,6月26日意大利军队开始反攻,6月底,意军攻占了奥军此前占领的领土的一半,使奥军损失近15万。

奥军的特伦蒂诺攻势并未使卡多尔纳转移目标,6月29日,卡多尔纳宣称他仍然要进攻伊松佐河,8月1日意军开始炮轰前线奥军阵地,8月4日,意军发动佯攻,随后,正式的进攻摆上台面,在数天的激战后,8月8日夜,意军攻占重镇戈里齐亚,预示着意军又离的里雅斯特进了一步,8月9日,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和奥斯塔公爵骑马进入戈里齐亚。

在随后的时间里,意大利的伊松佐河攻势一直在持续,8月12日,意军控制了卡尔索高原西部,10月10日-14日,意军将防线向维拉诺瓦以东推进了1英里,这样的攻势一直持续到1916年11月,使意军的防线形成了一个突出部。整个1916年,意军损失达48.3万,而奥军损失仅是26万人。

(1915-1916年意大利的攻势图)

五、初期

就1915-1916年意大利的攻势来看,算不上有多么的差,不过至少可以看出意大利士兵的确是尽力而为,无论是之一次会战前的边境攻势还是第五次会战中进攻戈里齐亚。在一次次的进攻中,意大利指挥部也学着调整进攻方式来适应意奥边境的特殊地形。在1915年,意大利军队的战术多是轻装部队上阵,而后重炮炮击,在山中则由阿尔卑斯山地部队担任上阵的任务。但到了1916,意军则采用使用火炮和迫击炮摧毁敌人的防御阵地,其后再使步兵发动进攻。并且1915-1916年的战斗,使意大利军队将头盔代替传统的军帽,并推广全军。不过因为意大利本国工业相对较弱,大部分头盔是定制的法式亚德里安钢盔。

阿尔卑斯山地的意大利部队

在1915-1916年意军取得颇为可观的胜利背后,一个危险也正在萌发。卡多尔纳将军为了追求进攻的更大化,恢复了古罗马的十抽一律令,并且意军前线的轮休制度极差,大部分轮休不过是前往前线修筑战壕。据统计,之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逃兵数量是参战国中最多的,达750人。如此严苛的军规,在某种程度上对意军的士气可以说是大打折扣,也为来年的卡波雷托惨败埋下了伏笔。

综上,意军在1915-1916年的攻势,既有令人欢喜的一面,也有潜在的危险。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1917年也随即来到,未来的时间里,意大利军队还有漫漫长路要继续走下去。

六 17年初的攻势

1917年头几个月里,卡多尔纳将军继续发动了他的伊松佐河会战,在整个春季的攻势中,意大利军队战绩平平,自身损失近13万,但也造成了奥军损失10万人,可惜的是,春季的攻势中未能取得前一年的丰厚战果。,在休整了几个月后,8月18日,意军开始从戈里齐亚向北挺进,此次意军进攻颇为英勇,在8月23日,意军攻下贝尼西扎高原的圣山镇,夺回了春季攻势中丢失的土地。9月份,意军再度发动攻势,此次战役持续了10天,奥匈帝国守住了圣加布里埃莱的防线,并且逐渐抵消了意军的攻势。,意奥两国在17年初打起了拉锯战。

对奥匈帝国的攻击,尽管使意军损失惨重,但也使奥军疲惫不堪。奥军前线的危机不断,导致德国将领鲁登道夫作出如下记录“奥匈帝国的军政当局相信,他们已无法继续战争以及发动第12次伊松佐河攻势.....,为防止奥匈帝国瓦解,我们有必要进军意大利。”伊松佐河的攻势,也迫使鲁登道夫暂停摩尔达维亚攻势,以抽调少量部队去进攻意大利。鲁登道夫采用战略顾问魏采尔少校的建议,将节省出来的6个师,运用于一次在意大利前线的全盘突破。

七、卡波雷托之战

奥匈帝国方面,康拉德的继任者、奥军总参谋长史特劳森布格(又译为史泰登)于8月29日动身前往德国参谋本部,并一同带去奥军拟定的一份原始计划。随后,鲁登道夫派狄尔门辛根将军对前线进行考察,随后,德国人决定从奥匈帝国在托尔米诺的一处桥头堡作为进攻的出发点并着手组建用于进攻的德奥联军,也就是第十四集团军,下辖德军6个师和奥军9个师。

而意大利方面,意军的高层将领却对前线的情况知之甚少。意军第二集团军指挥官卡佩洛,不顾其部于8月18日进攻后的大损伤,一味的抱怨卡多尔纳目前不允许进攻,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本人还患病,也就是说,他一直是躺在医院指挥前线的,而卡多尔纳本人尽管有感于德奥军可能会进攻,但对于防御力量的部署却也颇有问题,尽管很多的情报表明德奥军会从卡波雷托发动进攻,但此地的意军防御部署却是一英里两个营(意军的防线长15英里)。,在意大利军队内部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上文所提到的意大利农业人口过高这一现象,如今也出现了问题,出生为农民的意大利士兵,并不知道他们是在为谁而战,加之和平主义的渗透和意大利严酷的十抽一律令,意军内部可以说是濒临一种崩溃的边缘。

德军突击队

10月24日,德奥部队以4小时毒气攻击和1小时普通炮击宣告了卡波雷托战役的开始。随后,同盟国军队迅速杀出,几乎是未遭抵抗的迅速夺取卡波雷托,并迫使意军开始撤退。25-26日,意军从贝尼西扎高原撤退,28日,奥军部队攻占戈里齐亚。不过好在卡多尔纳早有计划,意大利部队还是顺利的在31日全部撤离到塔利门托河进行休整,随后意军又向皮亚韦河撤退,11月10日,意军撤至皮亚韦河。整个卡波雷托战役期间,意大利军队损失30.5万人,其中1万人阵亡、3万人负伤,其余26.5万主动投降,还有30万人开小差,逃离战场。当时的意大利甚至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英法等国迅速派出援军,帮助意大利稳定战局。此后在意大利,卡波雷托甚至成为耻辱的代名词,卡波雷托战役更是成为意大利的国耻。

(卡波雷托战役图示,红色为同盟国军队进攻方向)

艰难的情况迫使意大利和协约国不得不开始重新调整意军。,意大利 重新洗牌,11月1日,奥兰多出任意大利王国首相,索尼诺男爵任外交部长,阿尔菲耶里任战争部长,除了极端和平主义者,全意大利开始空前的团结一致,而在军队方面,意军总司令改由阿尔曼多.迪亚兹担任总司令,迪亚兹可以近似的理解为一个意大利的“贝当”,他知兵识兵,上任后,迪亚兹随即开始想办法提振意军士气,使意军重新走上正轨。在协约国方面,法英两国的军队紧急前往意大利,负责支援意大利战场,不过,在他们来的时候,曾费时进行集结,故一开始被当作预备队使用。

伴随着意军撤退到皮亚韦河,意大利在特伦蒂诺方向也受到奥军攻击,11月12日奥军将领康拉德(此时他已被降职)率领奥地利第十一和第十集团军从特伦蒂诺向意军攻击,因为意军在此地早有防守,加之地形恶劣,故奥军未能击败意大利。

八、皮亚韦河防御战及后续战斗

意军于11月10日抵达皮亚韦河,11月15日,意大利工程师打开皮亚韦河的防洪闸,以此迟滞德奥军的进攻,,在10日-15日这几天里,意军也在艰难的同德奥军作战,以此稳定了意军前线并为英法联军的集结提供了宝贵的时间。12月初,法军替换了意军在皮亚韦与布伦塔之间的防务,英军也换防蒙特洛地区。

皮亚韦河

而在意大利陆军失势的这段时间里,海军到颇有收获,是意大利海军加强了对威尼斯的布防,保护了威尼斯的海军基地,,意大利海军也在前线陆军失势撤退时,派出海军陆战队(按意大利方面说法应该是海军步兵部队)保护意军的右翼部队撤退,,最为重要的,意大利海军于1917年12月9日,以两艘小汽艇潜入奥匈帝国的的里雅斯特港,成功摧毁港内的两艘战舰“维也纳”号和“海皇”号,并成功击沉“维也纳”号。此举可以说是为低迷的意大利军队注入鲜活的因素。

随着进入12月,德奥军开始进攻阿夏戈地区,起初意军败仗连连,但随着意大利山地部队和英法联军的快速支援,12月30日,协约国实现反击,1月27日,意军夺下科尔德尔罗素和科尔德埃切尔勒两地,并逐步使己方阵地开阔起来。鉴于夺取威尼斯地区的计划落空,鲁登道夫开始撤回前线的德军部队,奥军方面也在1918年1月,改由埃罗埃维奇将军担任奥军前线战斗的总指挥。

皮亚韦河战役中的意大利军队

到了1918年,随着奥匈帝国内部问题不断的情况下,为转移注意力,缓和国内愈演愈烈的民族斗争,1918年6月13日,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起初,奥军进展顺利,伴随着意军和协约国联军的有效反击,7月6日,行动最终受阻。这次失败的行动宛如一场闹剧,奥军自身损兵折将14.3万人,却未曾取得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反倒加重了奥匈帝国内部可能的分裂倾向。

九 萨伏依万岁

随着奥军撤退,迪亚兹也在计划意大利人的进攻。经过数个月的休整,意军士兵的士气总算是恢复好了,迪亚兹计划令第12军、第8军和第10军突破皮亚韦河中段的奥军防线,派出楔形部队切断奥军部队间的联系,安排第7、第1和第6军辅助第4军在布伦塔和皮亚韦之间进行一场猛烈的战斗。迪亚兹计划投入51个意大利师,3个英国师,2个法国师,1个捷克斯洛伐克师和一个即将赶来的美国师,总计58个师,其中,英国卡尔勋爵负责指挥第10军,法国将领格拉齐亚尼负责第12军,意大利第8军指挥官卡维利亚将军负责协调这三个军。而奥军方面,则有60个师,尽管士气低落,依旧井然有序。

10月24日,意军开始进攻,在格拉帕山的战斗十分激烈,一些高地反复争夺了8次,奥军一直战斗了一个周才撤退。而皮亚韦河的主攻部队则在26日发动进攻,协约国军队于10月29日抵达蒙塔诺河,意第8军则抵达维托里奥附近,随后,协约国军队继续进攻,并不断的夺取一个又一个据点。11月初,第10军已穿过塔利门托河,第8军向贝鲁诺推进,第6军已抵达特伦特的边界。11月3日,已经彻底四分五裂的奥匈帝国同意大利在维拉朱斯蒂和谈。之一次世界大战的南欧意大利战场结束了。

(维托里奥.维内托战役图,蓝色为协约国军队进攻

意大利在1915年5月开始参战并在6月23日打响之一次伊松佐河会战,待一战结束时,意大利总动员了550万人,损失了140.7万人,这场世界大战,极大的凝聚了意大利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在卡波雷托战役后,意大利 的团结举措,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地区的矛盾。同样的,对于意大利人而言,意大利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当协约国没有完全按照《伦敦条约》给予意大利应得的领土时,意大利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崛起也就不足为奇了,某种意义上说,这也造就了墨索里尼等法西斯主义者在战后4年的时间就能上台。

对意大利的工业来说,之一次世界大战也是一次极好的催化剂。例如飞机生产,在战前几乎是零基础,到1918年,10万劳动力可以生产6500架飞机;战前意大利只有机枪600挺,战后则有20000挺。,意大利的工业企业也通过一战实现了规模的大扩张,如菲亚特,1914年有工人4300名,汽车产量4800辆,战后则有工人40000人,汽车25144辆。之一次世界大战为意大利的工业发展,尤其是重工业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我觉得,我们应该了解并且尊敬一战中的意大利,而不是通过一些来源不明或者主观倾向十分严重的书籍来对一战中的意大利刻板化,认为意大利贡献少或者认为一战中的意奥战争是两个菜鸡互啄。上述的观点不仅愚蠢而且十分能表现出一个人对于南欧战场的无知,这种观点是经不起数据和史实的推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这些逝去的士兵保持应有的尊敬。尊重他们对自己国家的贡献,毕竟,我们这些后来人没有资格去批判这些奋斗于前线的老兵们。

(芝兰学社)

罗马征服意大利的3次战争 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的战争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