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向我们传递的正能量有哪些(堪比十三将士归玉门,孟晚舟回
孟晚舟回国的意义 堪比十三将士归玉门,孟晚舟回家意义重大,会激励更多的人
这段时间,最令国人兴奋的莫过于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归国。从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加国警方无端拘押开始,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三年了。在华为、国家和全体国人的持续关注和努力之下,孟晚舟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上演了新时代不抛弃、不放弃的感人一幕。
孟晚舟顺利回国,这件事发生在世界格局剧烈变化时代,其影响超越了经济、科技,甚至外交。对国人心理的影响也更为深远,这个过程所体现的不屈不挠、勇敢无畏精神,让人感到非常熟悉。仔细品味你就会发现,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强盛的朝代都有这样的气质,后来被人们称为汉唐精神。就在汉朝也曾上演过一场这样的营救行动,不过救援的是戍边的将士。
公元74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汉明帝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耿恭、关宠为戊己校尉,各领兵数百人,分别驻扎在金蒲城和柳中城,重新建立了与西域诸国的联系。永平十八年七月,北匈奴单于率领数万人攻打疏勒城,先前退守城中的耿恭聚众迎敌,双方在疏勒城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几个月过去了,匈奴人也未能攻克这座孤城,城中的情况也是万分紧急,早已被切断水源和粮草供应的汉军,只能以马粪汁解渴,为了充饥,甚至将盔甲上的皮革、弓箭上的兽筋都吃了。在极其艰难的处境中,匈奴又派使者以高官厚禄和金钱美女诱降,耿恭杀掉来使、拒不投降,决心坚守待援。
这个时候,东汉朝廷也为救不救这支孤军而展开了激烈地争论,最终司徒鲍昱的一席话说服了汉章帝和群臣。看他是怎么说的,鲍昱说“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不得不说,儒家读书人总能跳出利益看问题,鲍昱关注的不是救援面临的困难和付出的代价,他秉持的是儒家“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的原则。他从整个国家的角度考虑,告诉汉章帝如果因为形势不利而放弃救援,一方面助长了夷狄的嚣张气焰,另一方面伤了忠义之士的心。将来边境无事也就算了,一旦匈奴造反,陛下靠什么调遣将士,为国拼杀?最终一场伟大的救援行动开始了。
一代明君汉章帝下令调张掖、酒泉、敦煌三郡精兵,加上鄯善援军共计七千余人,一路连战皆捷,大败匈奴骑兵。不料又生波折,随着大雪封山、西域另一位守将关宠战死,“是否还值得救援”又成为争论的焦点。幸运的是,每到关键时刻总有忠义之士站出来,耿恭旧部范羌不顾众人反对,冒着大雪,率领两千精兵抵达疏勒城下,城上的守军听到了一个响亮的声音“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我是范羌,大汉派军队迎接耿校尉。这是仅剩的26名守军一年来最兴奋的一刻。
26名将士跟随汉军撤退,一路上又数次与匈奴骑兵交锋。公元76年三月,这支汉军抵达玉门关。但由于饥饿、伤病,以及恶劣天气与路途颠簸的影响,26名勇士中只有13人回到了大汉的怀抱。这次营救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匈奴人再一次深刻认识了 的铁血与毅力,逐渐失去了与汉军对峙的勇气,而英雄的回归也让民心进一步凝聚,增强了东汉百姓对朝廷的认同。
纵观营救孟晚舟的整个过程,与一千多年前的这次营救极其相似。面对强大的对手,国家也是不计代价,通过各种外交手段向美加施压;华为更是不抛弃、不放弃,坚持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营救;国内媒体更是发起了签名支持孟晚舟的行动。可谓是万众一心,帮助坚守在科技阵地上的华为。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迎来了英雄的回家。
当孟晚舟一袭红裙走下飞机的那一刻,很多人流下了眼泪。这次营救孟晚舟的成功,让人们重温了汉唐气质。不仅会极大增强国人的凝聚力,也会鼓励更多人才不畏强权、为国奉献,个人、家国是那样的不可分割,这一直是我们的传统。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
孟晚舟值得称赞的精神品质 孟晚舟年轻的时候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