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诗如人生,字句孤独跃跃纸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涕下!读书时候我们读这首诗或者还不能理解他的孤独,现在细细读来白癜风网小编觉得这种深沉的孤独能伤你偏体鳞伤。被称为诗骨的陈子昂,他的诗如人生,字字句句都带有无奈的孤独。陈子昂的诗不仅为初唐诗歌向盛唐过渡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是为后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陈子昂个人简介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中国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时年四十二岁。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
早期的诗歌诞生于原生态,多为民歌,虽经专业人士加工,但内容离不开平民大众的生活,语言朴实而又简练,一般四字一句。到了汉魏时期,诗歌由四言发展到五言,内容依然保持了古朴的遗风,忠实于自然和人性。但在他们之后不久,也就是南朝齐梁时期,诗歌不知怎么进入了上层建筑,那些宫廷侍臣、达官贵人和帮闲文人一窝蜂喜欢起了作诗。这一作,就把诗歌的味道改变了。看看那些齐梁诗,几乎都是反映宫廷生活或风花雪月、轻歌曼舞之事。还有更要命的,诗歌必须对仗和工整,文字必要华丽和用典,再加上严格的声律和音韵,一时间,诗坛刮起了形式主义之风,雕藻纤巧、浮艳绮靡甚嚣尘上。就在这时候,陈子昂出现了,一个18岁才开始研读诗书的青年,竟然与盛行了一个多世纪的文坛诗风格格不入,并立志要向它进行挑战。
初到长安的陈子昂,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友人解三那里读到时任左史的东方虬所写的诗《咏孤桐篇》,眼睛为之一亮。第二天他送给东方虬一首诗《修竹篇》, 这篇序文言简意赅,锋芒凸显,矛头直指齐梁诗歌,这在时下齐梁诗风依然横行的初唐不啻是一颗重磅炸弹。它抨击齐梁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逶迤颓靡,风雅不作。寥寥数语,字字切中要害。《修竹篇序》历来被作为一个标志,陈子昂也被看作是这场诗歌革命的旗手。陈子昂的诗保存至今的有120多首。这些诗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他的变革主张,充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