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预防及治疗
本文将以更加生动流畅的语言重新阐述上述内容,并增加一些新的观点和细节,同时保持原文的风格特点。
第一部分:小心不声不响的房颤
在我们日常忙碌的生活中,有一种名为房颤的疾病,常常被我们忽视。它就像一颗静默的隐形,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我们的生活中。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跳紊乱。想象一下,我们的心脏,这个每分钟规律发放电活动的窦房结,突然出现了混乱的电活动,使心房快速颤动,这种颤动无法正常传递力量,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收缩。这种颤动每分钟可以达到350-500次,是正常情况下心跳的几倍之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除了年龄因素,许多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高血压病等都是导致房颤的重要原因。甚至一些没有器质性心脏疾病的老年人也会得房颤。除此之外,心脏以外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肺脏疾病、糖尿病也与房颤发生有密切关系。
在中国,房颤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患者数量众多。幸运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对房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们不禁对这颗隐形肃然起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
第二部分: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预防及治疗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某些疾病离我们很远,于是忽视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一旦我们被诊断出患有预激综合征,我们可能会感到恐惧和惊慌。这时,我们需要先平复情绪,了解疾病,然后积极接受治疗。
对于预激综合征的治疗,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这包括了解患者的起病年龄、发作次数、症状、体检结果、运动试验等。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对于没有并发症的预激综合征,一般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密切随访。
对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适当的药物来延长房室旁路的不应期或抑制其传导功能。在一些情况下,电复律可能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普罗帕酮:常作为首选药物,以剂量70mg或1.0至1.5mg/kg融入20ml的5%葡萄糖液中,进行缓慢静脉推注。注射时间需超过5分钟,大多设定为5至7分钟。若首次使用无效,可在15至20分钟后重复一次,通常有效剂量在70至140mg之间。普罗帕酮(心律平)能够延长房室结、旁路前向和逆向的有效不应期,阻滞旁路传导,从而抑制异位搏动,有助于终止心动过速或降低心室率。复律和心室率改善的比例约为各占一半,平均剂量为107.9mg(范围70至190mg)。使用普罗帕酮时需注意,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心室率增快,导致心律失常加重。这可能与药物延缓房内传导、减慢心房率有关。普罗帕酮对心肌收缩力有抑制作用,大剂量或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状态。但只要掌握得当,此药安全有效。
普鲁卡因胺:也有观点主张将其作为首选药物。以0.5g的剂量溶于40ml液体中(多为5%葡萄糖),进行静脉缓慢推注,持续10分钟,即50mg/分钟(适用于成年人)。总量达到10至14mg/kg时,有效率可达88%。普鲁卡因胺能显著延长旁路前向有效不应期,中等程度延长逆向有效不应期及显著延长P-A间期。
胺碘酮:对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急性发作,胺碘酮的有效率可达80%。剂量为每次3mg/kg,融入20ml的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推注,速度控制在15至20mg/分钟。如10至15分钟后无效,可再重复一次,但总量不得超过9mg/kg。在某些病例中,静注胺碘酮可能导致心室率增快和血压下降,这可能与药物的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有关,可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其他药物:氟卡尼可考虑使用,剂量为1至2mg/kg,融入20ml的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推注,或以0.2mg/kg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150mg。奎尼丁对心房颤动的转复效果较好,但口服转复较慢。利多卡因对WPW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有一定疗效,但使用时需警惕其可能增加心室率和引发不良作用。β受体阻滞药对旁路无作用,不宜单独使用,也不宜与某些药物合用。洋地黄制剂毛花苷C(西地兰)和维拉帕米(异搏定)应禁用,因为它们可能缩短旁路前传不应期或恶化血流动力学。
三、同步直流电心脏电复律与预激综合征的治疗
对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电复律(功率在100-200J之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当预激导致心电图中的QRS波增宽且畸形,难以与室性心动过速区分,或者当快速心律失常引发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时,电复律尤为适用。复律后仍需药物来维持。
四、预激综合征的外科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在导管射频消融术普及之前,外科治疗如切断、无水酒精注射或局部冷冻旁路,曾是预激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手段,治愈率达到了80%。但由于其创伤较大,难以广泛应用,已被导管射频消融术所取代。对于伴有预激综合征的先天性心脏病或后天性心脏病需要手术的患者,可考虑同时行外科手术法治疗预激综合征。
自1987年以来,导管射频消融(RFCA)在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功。其适应症包括:有症状的持续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无法耐受等。射频消融的安全性较高,通过使用低能量射频电流,避免了直流带来的心肌热损伤。并且,该过程不需要全身,不会引发气压伤、心肌穿破等副作用,也较少诱发心律失常。
五、射频消融的细节与预后
射频消融的成功率超过90%,并且与术者的经验密切相关。对于多条旁路消融,成功率达到93.1%。射频消融术后,预激综合征的复发率在1年内为1%-9%。对于失败的原因,包括操作不熟练、定位困难、隐匿性旁路等。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再次进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成功率仍然很高。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可作为药物治疗和导管射频消融失败后的选择。
六、预激综合征的预后
房颤的警钟:深入了解与自我护理
在我们身边,有一种心律失常的疾病房颤,它虽可能症状不明显,但却潜藏着巨大的危险。房颤,即心房的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根本病因尚未明确,但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脏手术、心脏瓣膜病等疾病有关。长期酗酒、精神紧张、电解质失衡等也可能引发房颤。
张阿姨的经历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她反复进出急救中心,心惊肉跳、心慌气短、头晕乏力,最终确诊为房颤。虽然一些房颤患者可能完全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但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潜在危险仍然存在。血栓形成与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可能随血液流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
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心悸、节奏不整等,还可能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甚至加重心力衰竭。房颤本身也可能增加死亡率。专家建议,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那么,如何在家庭中护理房颤患者呢?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注意心脏节律的变化。当出现心率过快、过慢、不齐,或有明显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房颤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轻度发作则可根据情况适当活动或休息。注意饮食保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奶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平和,消除思想顾虑和恐惧感,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非常快且不规则,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我们必须对房颤保持警惕,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家庭护理,以避免或减少其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侵袭。心房颤动的深度解析与治疗策略
当前,对于心房颤动的理解逐渐深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和部分持续性或慢性(永久性)心房颤动主要是由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导致的。对于部分阵发性及部分持续性或慢性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则与心房内、肺静脉、腔静脉局部微折返机制有关。
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仍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支柱。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患者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可能出现的血栓栓塞并发症。而对于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则包括电转复(通过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射频消融治疗以及外科迷宫手术治疗(一种能够彻底根治房颤的方法)。
阵发性房颤能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但如果持续性房颤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控制,就可能转化为永久性房颤。对于房颤的预后,关键在于患者的心脏基础疾病状况、房颤持续时间、心室率的速度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在面对心房颤动这一心脏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发病机制,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策略。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目标都是帮助患者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