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与出血部位及程度密切相关。主要症状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症状,大多在出生后三天内出现。对于这一疾病,家长最关心如何治疗及护理。下面将详细介绍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脑损伤的一种常见形式,与围生期窒息和产伤紧密相关。出血类型包括硬脑膜下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早产儿中较为常见。
新生儿颅内出血严重吗?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不同部位的出血会有不同的表现:
1. 硬膜下出血:症状可能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迅速恶化,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偏瘫、眼斜等后遗症。
2. 小脑幕上出血:表现为兴奋症状,如激惹、脑性尖叫等,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等。
3. 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因出血量而异,可能出现惊厥、意识障碍等。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较好,但大量出血可能导致病情迅速恶化。
4. 脑实质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如出血部位在脑干,可能出现瞳孔变化、呼吸不规则等,主要后遗症为脑瘫、癫痫等。
5. 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常见于早产儿和出生时有窒息史者,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1. 缺氧缺血:产前、产程中和产后可能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窒息、缺血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缺氧性颅内出血。
2. 产伤:胎儿头部受到挤压是产伤性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
3. 其他因素:包括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全身出血性疾病等医源性因素也可能导致颅内出血。例如,某些凝血因子表达减少、血小板减少等都可能引起颅内出血。快速扩容、输入高渗液体、血压波动过大、机械通气不当等医源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颅内出血的发生。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需要家长高度关注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并进行精心护理,以确保宝宝能够健康成长。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饮食保健与后遗症
对于经历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宝贝来说,饮食在治疗过程中虽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仍然十分重要。在婴幼儿期,特别是前六个月,母乳是宝贝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不仅营养全面,而且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也恰到好处。其中的必需脂肪酸更是能促进婴儿脑细胞的发育。对于颅内出血后康复的宝贝,纯母乳喂养更是首选。
新生儿颅内出血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却不容忽视。由于颅内出血可能影响大脑细胞的正常发育,患儿的智力可能受到影响。部分康复后的患儿在智商测定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轻度影响的患儿在运动行为、语言功能和学习成绩方面可能较同龄儿童差,但经过适当的治疗和教育后,生活可以自理,学习也能达到初小水平。而严重的患儿则可能出现智力严重受损,大部分不能生活自理,需要长期照顾。
新生儿颅内出血还是小儿癫痫的一个重要病因。即使病儿侥幸存活,但由于颅内出血未得到及时清除,血块机化后可能形成大脑内的异常放电病灶,导致病儿出现癫痫并反复发作。
更为严重的是,严重的颅内出血可能导致脑性瘫痪。这种后遗症常表现为痉挛性脑瘫,病儿在抬头、坐位等方面会遇到困难。行走时,下肢可能呈现痉挛性伸直和内收,膝、踝反射亢进。部分病儿可能始终无法行走,而多数病儿在逐渐学会行走后,其步态也会受到影响。这种脑性瘫痪的病儿往往伴有智力低下,其低下的程度与瘫痪的轻重密切相关。
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除了饮食保健外,还需要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和康复,以降低对患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