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的症状
痛风,是一种由单钠尿酸盐沉积导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它是某些疾病过程中的一种临床表现,也可能是某些药物引发的副作用。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会导致细胞增殖加速,核酸转换增加,从而产生更多的尿酸。恶性肿瘤在放化疗后,细胞大量破坏,也会导致尿酸产生增多。那么,痛风的症状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目录:
一、痛风的症状
二、痛风是如何产生的
三、痛风患者的日常护理
四、痛风的饮食指南
五、痛风与风湿的区别
一、痛风的症状
痛风,这个让人痛苦的疾病,却常常让人不自知。其实,想要识别痛风并不困难,只需了解它的六大表现:
1. 急性单关节炎表现,关节局部红肿、灼热,触痛明显;
2. 部分患者体温升高;
3. 间歇期无明显体征,或仅有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脱屑等;
4. 耳廓、关节周围出现偏心性结节,破溃时有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溢出;
5. 慢性期关节持续肿胀、压痛、畸形甚至骨折;
6. 可能伴随水肿、高血压、肾区叩痛等症状。
如果你的关节反复红肿、疼痛,并伴有发热症状,时而严重时而减轻,甚至不采取治疗手段症状也会自行消失,那么就要警惕是否是痛风。在体检时发现高尿酸血症、中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泌尿道结石、关节周围或耳郭有结节等,都是痛风的可能信号。
二、痛风是如何产生的?
痛风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1. 与肥胖有关:生活条件优越的人群更容易患此病。研究发现,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7.8%,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
2. 与高脂血症有关:大约75%-84%的痛风患者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
3. 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患者中约有0.1%-0.9%伴有痛风。
4. 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患者中痛风的发病率约为12%-20%。
三、痛风患者的日常护理
痛风患者在发病时,需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关节,使患部得到充分的休息。也可以适当冷敷患处,使用支架避免患部受压。在疼痛缓解后,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并进行医疗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疾病解释工作,消除不良因素。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主动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及时解决躯体不适。在饮食护理方面,痛风患者应遵循三大原则:不饮酒、不吃内脏、少吃海产品,并摄取充足的水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反复向患者强调饮食限制的重要性,并详细指导患者控制饮食。我们告知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远离酒精,平时可食用米饭、馒头、面食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食盐量控制在每日2-5克之间,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3000毫升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但应尽量避免食用牛肉、、海产品、动物内脏、花生等富含嘌呤的食物,以及发酵食品。可饮用的饮品包括水果汁、矿泉水、牛奶和豆浆等。
关于痛风的饮食指导更为细致。痛风患者需严格禁食含嘌呤较高的食物,如家禽及家畜的肝、肠、心、肚等内脏,以及鱼子、虾类等海鲜。酵母粉、白酒和啤酒等也需避免。对于含中等量嘌呤的食物,如豆类、部分肉类、水产类、蔬菜等,患者在缓解期可适量食用,但不宜过多。含少量嘌呤的食物则无需严格限制。
深入了解痛风和风湿的区别也非常重要。发病年龄上,痛风多见于50岁左右的男性肥胖患者,而风湿病则多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原因方面,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升高,而风湿病与天气变化联系明显。发病症状上,痛风性关节炎以单关节为主,表现出红、肿、热、痛,而风湿病则以关节肿痛为主。长期痛风可能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而风湿病则可能引发风湿寒性关节炎等。
出现关节疼痛的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在诊断过程中,不要盲目认为关节疼痛就是风湿引起的,从而忽略了痛风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