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性关节炎有哪些症状
在大约10%至30%的病例中,患者的脑脊液(CSF)会出现细胞增多,脑膜炎症状出现的概率不足1%。还有可能发生显性胃炎。
二期梅毒的鉴别诊断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因为它涉及到多种疾病。其皮疹可能与玫瑰糠疹相似,但玫瑰糠疹的皮疹通常是沿着皮裂线出现的,并且有前驱斑(母斑)作为特征。还需要考虑药疹、急性皮疹热、银屑病、扁平苔藓和疥疮等疾病的可能性。在粘膜斑的情况下,它可能类似于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咽痛、全身淋巴结增大、肝炎和全身皮疹等症状也可能与二期梅毒相似,容易造成误诊。一些患者可能被误诊为传染性肝炎。对于二期梅毒的诊断,医生需要高度警惕。即使今天,即使存在色素沉着、丘疹鳞片损伤等典型症状,诊断错误仍并不罕见。幸运的是,如果进行血清学试验,阳性率可达到99%。扁平湿疣和粘膜斑中含有大量的密螺旋体,可以通过暗视法检测到。偶尔,通过淋巴结穿刺也可以检测到活动的苍白密螺旋体。
在复发性梅毒的情况下,一、二期梅毒的皮肤损伤消失后,约有20%至30%的患者会出现再次的皮肤损伤。这些复发性损伤的数量可能较少,或者比初发性损伤更硬,但仍然具有传染性。
隐性梅毒是指无梅毒临床征象且CSF正常的梅毒。二期梅毒初发后,可能进入隐性期并持续一生。梅毒仍然可以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出来。必须有一次以上的显示反应,并且从一开始就可以识别出来,以排除技术错误的可能性。一些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导致梅毒非密螺旋体试验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在诊断隐性梅毒时必须排除这些疾病。隐性梅毒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传染性复发主要发生在第一年,因此早期隐性梅毒是指第一阶段。晚期隐性梅毒通常无传染性,但除孕妇外,多年后仍可能对胎儿造成感染。
晚期梅毒是梅毒的第三阶段,这是疾病的破坏期,可能导致疾病的恶化。尽管自二战以来,美国新发现的梅毒病例一直在减少,但晚期梅毒并发症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由于晚期梅毒进展缓慢,但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动脉内膜炎和血栓形成变化,部分神经症状可能突然发作。晚期梅毒无传染性,但体内器官可能受累。根据其表现,晚期梅毒可分为晚期良性(胶肿)、心血管和神经梅毒三种主要类型。
晚期良性梅毒即树胶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尽管在青霉素时代树胶肿已非常罕见,但仍可能在感染后的1至10年内发生,并在体内任何部位出现。树胶肿可以累及深层器官系统,如呼吸道、消化道和骨骼。其临床表现可能类似于其他慢性肉芽肿溃疡损伤,如结核病、结节病、麻风病和深真菌感染等。做出准确的组织诊断可能具有挑战性。幸运的是,只有梅毒胶肿才能在青霉素治疗下迅速愈合。另一种类型的胶肿则类似于银屑病丘疹鳞片损伤。
对于梅毒的诊断和治疗需要谨慎和专业知识。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鉴别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所有这些并发症,都源自自养血管(vasorum)的病变。这种病变由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引起,它损伤了大血管内膜和中膜,导致了主动脉的扩张。这种扩张进一步导致瓣环的扩大,使得主动脉瓣关闭不完全,而瓣叶却依旧保持正常。患者最终可能会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离世。部分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完全的病例,在植入人工心脏瓣膜后,动脉瘤会在胸壁上扩张。梅毒性主动脉炎也可能影响主动脉,但其影响范围几乎局限于肾动脉近端,与动脉硬化动脉瘤有所不同,后者通常出现在肾动脉以下。
这些并发症通常在首次感染后5至10年内开始显现,可能需要20至30年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据观察,心血管梅毒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黑人患者也可能多于白人,但先天性感染后的心血管梅毒并不发生。对于无症状的主动脉炎,通过胸片观察主动脉壁钙化是最佳的诊断方式。
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完全的状况与其他原因导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完全类似,由于主动脉瓣环扩张导致关闭不完全,产生微弱的噪音,通常在胸骨右侧听得最为清晰。梅毒性主动脉瘤可能是梭形的,但也可能是囊状的,并且不容易发生主动脉壁分离(夹层形成)。在心血管梅毒的患者中,有10%至25%可能伴有神经梅毒。
如今,梅毒已成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比年轻患者更多受此影响,因为晚期心血管梅毒的发生率正在下降。神经梅毒作为一个经典综合征,现在比过去更为常见。这可能是由于抗生素对其他疾病的影响,使得神经梅毒的分类并非绝对,多种类型之间常有重叠。
这一系列的并发症提醒我们,对于可能的梅毒感染,无论其症状是否明显,都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进行医学检查。对于已经出现的并发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期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