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综合信息..,山东理工大学综合教学
在山东理工大学,有一座特殊的“桥”。虽无钢筋水泥的实体,却以其独特的方式,真正连接起全校师生的心灵。这是一座由情感与关爱构建的“连心桥”。
这座桥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桥梁,而是通过微信群搭建起的沟通平台。在这个特殊的群聊中,有三位重量级人物校党委书记吕传毅、校长胡兴禹以及分管学生工作与后勤工作的副校长查玉喜。还有十位左右的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四十多名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代表。尽管群内成员构成多元,但在这个群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这座“连心桥”的建立,源于学校对于深入了解学生的渴求。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了解学生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前提。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学校不断新的沟通方式。除了传统的接待日、校长信箱等方式,学校还积极尝试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微信因其分享性、即时性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学校决策者意识到,通过微信,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心声,汇聚智慧,助力学生成长。
这一想法得到了三位校领导的共识。他们敏锐地认识到新媒体的沟通和育人功能的重要性。于是,在2016年,随着新任领导层的到位,他们决定建立一个全新的微信群一个能够连接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的平台。经过精心筹备,这个名为“稷下沙龙爱理工”的微信群正式建立。它的建立,立刻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学生们踊跃报名,希望加入这个特殊的群聊,与校领导建立起更加直接的沟通渠道。
随着报名人数的不断增加,校领导们开始与入选的学生进行见面交流。尽管初次见面时有些拘谨和忐忑,但校领导们的亲切态度很快让学生们放松下来。他们开始围绕学校的发展建设展开深入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座“连心桥”的建立,不仅让学生们有了表达心声的机会,也让校领导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学生们的需求和想法。
如今,“连心桥”微信群已经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交流平台。在这里,校领导们与学生代表们共同问题、分享想法、解决问题。这个群聊的存在,不仅加强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参与学校决策、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连心桥”的建立也展示了学校在新媒体时代积极新的育人方式、加强民主治校的决心和行动。这座特殊的桥梁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为山东理工大学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除了校领导和在校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中间群体部门、学院的工作人员和广大教师。他们连接着学校与学生,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连心桥”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让校领导直接面对学生的意见和诉求,也给部门、学院和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有的学生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部门和老师对学生的诉求置之不理,他们将会向校领导反映。这一态度反映了学生的心声,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对学校和老师工作的期待。随着学校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地位日益凸显。学校领导对全校领导干部和管理服务人员提出了“爱师生、有活力、敢担当、懂规律、守规矩”的要求,这一理念在日常工作和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体现。
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门或教师未能深入理解师德师风建设的真谛,对学生的合理诉求存在推诿、隐瞒甚至压制的现象。为此,“连心桥”微信群的建立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这一平台,学生的意见能够直接反映给校领导,给部门、学院和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压力。
一位学院负责人坦言,虽然存在压力,但这也是改善工作的动力。他们眼中的“小事”可能对学生而言就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他们必须切实关心爱护学生,在工作机制、制度、效果方面做出改进。
“中间群体”的顾虑并非毫无道理。网络乱象可能会曲解、放大某些观点和事件,同时学生由于年龄和视野的局限,可能对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连心桥”的发起人之一、学生工作处处长赵明表示,学校领导有足够清晰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并在做出决定前进行认真的调查核实和研究思考。大部分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他们会正确运用微信这一建言渠道,反映同学们的合理诉求。
例如,当一名研究生代表反映学校为研究生宿舍安装空调存在不合理现象时,吕传毅书记第一时间要求学校后勤部门负责人查办解决。通过调查,后勤管理处了解到问题所在并迅速解决,赢得了学生们的赞誉。“连心桥”还促进了部门、学院和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改进。在疫情期间,面对学生的各种需求,部门、学院和教师积极应对,通过“连心桥”了解学生的诉求并尽力解决,展现了他们的胸怀和担当。
“连心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的平台,也为部门、学院和教师提供了一个改进和完善工作的机会。通过这一平台,学校能够更好地听到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关键时刻,“连心桥”微信群显神通
一场关于返校取物的讨论在微信群里热烈展开。一名学生代表的声音激起千层浪花,牵动了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神经。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刻开始积极行动。
在山东理工大学的这个微信群中,学校领导如吕传毅在安抚学生的充分表达了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他们迅速响应,不迟疑、不推诿。学生工作处的负责人更是第一时间与涉事学生的辅导员取得联系,迅速启动物品寄送流程。不仅如此,学校还全面开展了寄送服务,并通过学生代表向全体学生传达了学校的意见和决策。这一切的高效运作,都得益于“连心桥”微信群的牵线搭桥。
这个微信群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沟通平台,它更是民主治校的新渠道,网络育人的好桥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更具活力,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山东理工大学推出的这一举措,正是对党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尽管“连心桥”微信群的人员更替频繁,但他们的初心始终未改。无论是新任校长胡兴禹、分管学生后勤的副校长查玉喜,还是新上任的部门负责人,他们都对“连心桥”寄予厚望,并相信其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虽然这个创新性的举措带来的影响和今后的发展路径尚需时间来证明,但山东理工大学已经在这一领域率先进行了与尝试。
不论未来道路如何曲折漫长,“连心桥”微信群都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育人和民主治校的利器。山东理工大学通过这一平台,已经展现了其在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畅通师生联系渠道和引导学生参与民主治校方面的领先地位。这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之路,我们期待其在未来能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成果。(记者 穆冠成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