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历史沿革与卓越发展
一、历史背景与学科地位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源远流长,其前身可追溯到1941年在永安设立的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体育与童子军科”。历经八十载春秋,学院已逐渐发展为国内体育学科领域的佼佼者。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以卓越的学科实力获评A-档,全国排名前10%,并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更上层楼,成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的高峰学科。
二、深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1. 学科体系:学院拥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构建完善的本科至研究生教育层次。本科专业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以及足球运动。研究生招生方向更是涵盖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等多个领域。
2. 国际化合作:学院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自2019年起,与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携手培养体育教育全日制本科生,为学生拓宽国际视野。
三、雄厚的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1. 师资团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2人,其中教授21人、博导15人。领军人物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黄汉升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共同构成了学院的强大师资阵容。学院还引进了奥运冠军徐云丽副教授,进一步增强了教学与研究的力量。
2. 科研成就:学院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如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机能评定”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等。近年来,学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包括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还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社会服务
1. 教学设施:学院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包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运动与健康科普基地、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以及体育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
2. 实践与就业:学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基地建设,推进“访企拓岗”计划。学生在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如2023级本科生廖桂芳在全国举重锦标赛中摘得三金。
3. 社会服务:学院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组织“心桥志愿服务队”为特殊群体提供体育康复服务。还定期主办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科研交流,为学术发展注入新活力。
五、组织结构
学院下设体育教育系、运动训练系、社会体育系、大学体育部等教学单位,以及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科等教研室。方千华教授担任行政院长,党委书记为郭文钦。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社会服务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是国内体育领域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