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胰腺癌日:胰腺癌将进入精准靶向治疗时代
癌,一种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致命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之比接近1:1,五年生存率极低,不超过5%。在世界癌日到来之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杨尹默教授向我们揭示了这一癌症的严峻现状。
深藏在我们腹腔的最深处,使得疾病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这使得癌的治疗变得异常困难,极易发生转移和复发。美国预测,到2020年,癌将在所有肿瘤致死原因中位列第二,仅次于肺癌。
杨尹默教授强调,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才能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机会和生存希望。虽然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格外警惕,如肿瘤家族史、肥胖、吸烟、慢性炎、长期酗酒以及多脂饮食等。一些早期症状如食欲不振、短时间内消瘦、突发糖尿病、全身黄疸、小便颜色深以及大便颜色突然变浅等,都可能是肿瘤的风险信号。
谈及治疗,杨教授指出,传统的治疗方式仅有手术和化疗两种。手术机会仅惠及约20%的患者,而化疗的效果亦不尽如人意。癌细胞具有非化疗敏感性和获得性耐药特点,这使得肿瘤细胞能够躲避化疗药的灭杀。
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议上公布的POLO研究结果为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针对存在胚系BRCA基因突变的癌患者,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能使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近一倍。NCCN也建议所有癌患者做基因检测,看是否存在BRCA突变。
奥拉帕利作为全球已批准的罕见病药物,已在全球范围内用于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杨尹默教授呼吁,大众应提高健康意识,改正不良生活习惯,重视癌的早期诊断。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和排查,以期越早诊断,治疗效果越好。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法问世,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希望。也让我们共同为健康而努力,迎接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