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贷被金融照妖镜曝光
虽然拍拍贷并未在2025年的央视“315晚会”上被直接曝光,但近年来其多项违规操作频频引发投诉和监管关注。拍拍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催收手段的暴力化与隐私侵权问题
拍拍贷的催收手段日益引起公众关注。第三方催收公司采用暴力手段,如电话轰炸、短信骚扰,甚至威胁恐吓等方式进行催收。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甚至向借款人的亲友及工作单位发送恶意短信,严重侵犯了借款人的个人隐私。此举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规,让借款人的隐私面临泄露的风险。
二、违规收费与利率问题突出
拍拍贷虽然名义上宣称的利率在7%-24%之间,但实际上,通过收取“服务费”“风险保障金”等隐性费用,实际年化利率竟然超过60%,远超法定上限。电子合同中更是隐藏着高额的逾期费用,比如延期一天就可能加收10%的利息,导致债务迅速膨胀。
三、贷款诱导与虚假宣传问题严重
为了吸引用户,拍拍贷以“无抵押、低利息、秒放贷”为宣传口号,但实际上审核流程复杂,并且收取高额的服务费,涉嫌虚假宣传。更有甚者是,被质疑向在校学生提供贷款,涉嫌违规开展校园贷业务。部分用户在投诉后,平台以“隐瞒身份”为由推卸责任。
四、监管压力与用户风险增大
拍拍贷近年来多次遭到监管部门的查处。例如,2024年10月其合作催收公司因暴力催收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截至2025年3月,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拍拍贷的投诉就超过2.4万条,主要涉及利率争议、暴力催收等核心问题。
五、运营模式的合规风险不容忽视
为了规避监管,拍拍贷采取了与区域性银行合作异地放贷的模式。这种操作模式的透明度不够,合同信息的不透明和放贷方身份的隐匿等问题,使得用户在面临法律维权时面临诸多障碍。这种运营模式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审查压力。监管部门需要密切关注其业务合规性,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与健康。
拍拍贷的运营模式长期在合规的边缘游走。用户需要警惕其高息陷阱和催收风险。监管部门也需要持续加强对其业务合规性的审查和监督力度。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和确保业务的合规性才能让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