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育儿拼的就是父母的观念(所谓的育儿最重要的仍然是陪伴)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育儿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修行
01
昨天看到一个故事。
主人公是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
她特别容易焦虑,经常失眠,脾气也不好,年纪轻轻便得了甲亢。
生病后她愈发焦虑,脾气也变得更加暴躁,跟 包一样,一点就着。
在单位,只要稍微不满意实习生的工作,她便会暴跳如雷“这么简单的事都干不好,你还能干什么?”
久而久之,他们都不喜欢跟她接触。
而在家里,她也处于随时会爆炸的状态。
伴侣回到家,时常躲在房间,因为担心自己说错话,惹怒妻子引发战争。
而更加遭殃的是孩子。
她总觉得女儿跟自己对着干,所以便希望死死控制孩子,让她听话。
比如,女儿正是调皮爱玩的年纪,晚上总不愿意睡觉,经常是晚上九点上床,非得折腾到十一点才能睡着。
而只要孩子不好好睡觉,她便大声训斥,并用各种办法逼着孩子睡。
,她越逼迫,孩子越不睡,孩子越不睡,她就越崩溃,接着自己便会冲孩子尖叫,而孩子也跟着尖叫。
有一天,当她看到习惯性女儿尖叫的样子时,突然开始恐慌。
因为,她发现,女儿歇斯底里的样子,像极了自己。
而且,当时的她已经越来越不喜欢那样的自己,感觉人生被情绪死死控制住。
更重要的是,她更不想女儿成为第二个自己,孩子应该快快乐乐长大才对。
,面对这种糟糕的状态,一时之间,她慌了手脚,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所以,她的焦虑又翻倍。
一个偶然机会,医生听了一个关于情绪管理的讲座,她的内心被深深触动,边听边泪流满面,原来自己早就出了问题。
她不愿意自己再继续这样的生活。
于是,她开始搜集大量资料,学习如何改变自己,并努力践行。
慢慢地,她的情绪不再像之前那么暴躁,体检时甲亢的症状竟然好了一大半,而且也不再容易被同事、伴侣激怒,而是可以心平气和地沟通。
让她最欣喜的是女儿的变化。
自己情绪变稳定后,不再控制女儿,女儿也不再出现之前的尖叫,整个人平和了许多。
而且,曾经咬牙切齿给自己打负分的女儿,现在对自己却是大大的肯定
“妈妈是我们家脾气更好的人,而且每天都很开心。”
亲子关系越来越好,让她充分感受到当妈妈的幸福。
02
如果这位医生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许身体会越来越差,人际关系越来越糟糕,
亲密关系越来越疏远,最可怕的是,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正如俞敏洪给《好妈妈知道怎么办》作序时写道
“父母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孩子未来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孩子长大后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父母种下的根源。”
我们都是之一次当父母,毫无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且人无完人,
也许你脾气暴躁、也许你不够耐心,也许你不懂共情。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便不可避免会陷入僵局,造成孩子出问题,亲子关系出问题。
有问题是常态,重要的是如何处理问题。
而如何处理问题,则取决于你的觉知。你是否能够意识到自身问题,并想要改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大概有这样两类父母,
一类父母是,当问题出现 ,他会认为都是孩子的问题,与自己无关,并沿用旧模式教育孩子。
另一类父母是,孩子出现问题,他便开始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应该如何调整教育方式。
如果你是之一类父母,那么孩子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亲子关系也只会越来越糟糕。
而如果你是第二类父母,那将是孩子更大的幸运。
即便你刚开始做得不够好,但只要你愿意改变,就是向好的开始。
03
朋友就是这样的人。
她是独生子女,在家极受宠爱,很少做家务。
我们一起租房子时,每逢休息,她父母便拎着大包小包吃的过来,顺便打包她不想洗的衣服回去。
当她结婚生了孩子后,生活毫无意外地陷入混乱。
因为她根本不会照顾孩子,在父母眼里,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平时的生活都是父母在打理,现在却要她成为别人的依靠。
她完全无法适应这个身份转变。
而且,除了照顾孩子,她还要打理家庭琐事,
更糟糕的是,伴侣常年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家庭,没法为她分担分毫。
所以,婚后的她,感觉人生陷入灰暗,对孩子一点耐心都没有,时常冲他大吼大叫。
慢慢地,孩子的性格变得敏感胆小易哭,情绪极其不稳定。
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孩子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好在,看到孩子的状况,她开始反思,并寻找解决办法。
她找到专业人士,让对方带着自己,开始学习情绪管理、亲子沟通等各类课程。
几年过去,她有了很大改变,孩子的问题也慢慢改善。
前阵子,我们一起吃饭,她不再像之前那样愁眉苦脸,反而滔滔不绝地向我传授育儿经,并且讲得头头是道,再也没有当年的焦虑与恐慌。
知名心理学家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书中说“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深以为然。
为人父母,无需持证上岗,是否合格,全凭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自我学习成长。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要你愿意成长,愿意改变,很多问题都有更优解。
步履不停,持续修行,育儿先育已,是我们对孩子更大的慈悲。
所谓的育儿最重要的仍然是陪伴 很多父母并没有正确的育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