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00字(十四五规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活常识 2023-04-16 12:34生活常识www.baidianfengw.cn

什么叫做代际公平 “十四五”新词典“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昭示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继全面小康之后的奋斗目标。《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明确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在现代化全局中的突出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突出位置意义重大。

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民族未来。中国 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行积极探索,将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生态文明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繁荣为基本特征的文明发展形态,通过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绿色无际的库布其沙漠

第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表现为社会财富的增加,人类的之一个历史活动是生产劳动,劳动和自然界一同构成一切财富的源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到那时人类的生产生活将难以为继,已经获得的财富也会失去,从而影响经济发展质量。

第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公平主要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同一个时代,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其结果往往是少数人获益而多数人利益受损,影响了社会公平。如果牺牲下一代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来换取当代人的利益,那么代际公平将受到严重损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人的全面发展。优美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审美功能,美丽的自然风光能够怡悦性情、陶冶情操。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吟咏了秀美的“山水田园”,留下许多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景,激发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和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的热情,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陕西榆林市芦河湿地景观 王绍祖摄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坚持理念创新,形成绿色发展价值取向。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优美和经济增长“双赢”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标准。确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坚持制度创新,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硬约束的制度体系,让生态文明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完善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形成环境保护的刚性倒逼机制。发挥全民参与的乡规民约、社会公约教育引导作用,强化共建共享,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用的良好生态发展格局。

,坚持科技创新,形成绿色发展的战略支撑。科学技术在防治污染、改善生态方面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当前,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科学 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治理,卫星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结果导向,继续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研组织实施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彰显科学技术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力量。

(作者成长春,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主任、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文字成长春

图片 等

十四五规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四五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