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易地搬迁百问百答(新时代易地搬迁百问百答全文)
安置区啥意思 人民网评融入新型城镇化,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
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今后将融入新型城镇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9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攻方向、主要任务和支持政策,更好满足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截至2020年底,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国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套,近千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入新家园,一揽子解决搬迁群众吃、住、行、就医、上学等问题,对脱贫攻坚作出重大贡献,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也要看到,完成搬迁建设只是之一步,后续扶持是更重要、更艰巨的长期任务。尤其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如何让群众“搬得出”,更“稳得住”“能致富”,成为关键问题。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后续扶持政策,多措并举让群众日子越过越好。此次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正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搬迁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引导搬迁人口向城镇转移,向劳动生产率更高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让更多人共享城镇化成果。从推动安置区与所在城镇一体化建设发展,到推进产业园区安置区产城融合发展,再到促进农村安置区城乡融合发展,《指导意见》根据不同地区具体实际,分类引导大型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朝着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行。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指导意见》从加快搬迁人口市民化进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县域产业特色化发展、全面提升安置区生产生活便利性、建设治理现代化的安置社区等方面做出部署,正是为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其中,推进有序落户城镇、促进多元化就业等规定备受社会关注,正是因为直接关乎搬迁人口能否融入城镇、能否安居乐业。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不断加快实现人口市民化、就业多元化、产业特色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才能全面转变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让他们开启崭新生活。
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组织领导上,要明确部门分工,加强协调推进,强化人员配备;从政策支持上,要将相关项目纳入县城、市辖区建设项目库,在用地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在服务等方面提高水平;从资金保障上,要加大财政支持,引导信贷投入,为吸纳搬迁人口落户多的地区注入底气。
过去,四川昭觉的悬崖村村民要攀爬落差800米的藤梯进出村子,住在云南高黎贡山里的怒江人出门一个来回常常要走一整天。后来,他们搬到集中安置点,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幸福没有止境,生活向好而行。让安置区更好融入新型城镇化,才能真正写好易地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新时代易地搬迁百问百答全文 新时期易地搬迁百问百答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