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什么意思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的例子)
什么是有教无类 孔子的教育思想之“有教无类”(一)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教育学生中度过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思想中更具生命力的部分。孔子的教育学说具有丰富的内容,涉及到教育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 等不同的方面,“有教无类”就是不分阶层、不分地域,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的平等教育观念,堪称孔子教育思想的总纲领和基本特色。
,关于教育对象,孔子提出“有教无类”,也就是教育不受贵贱身份影响的原则。孔子让各阶层的子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实开文化、教育普及的先河。殷周时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春秋时期,文化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就是“天子失官,学在四夷”①,也就是官办学校已日益衰落,民间的私学已逐渐兴起,文化从官府以及京城向民间与边远地区转移,在这一风气转变的过程中,孔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我国兴办私学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原则,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正是其仁爱精神的体现。这个原则在其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孔子招收学生不分地域、尊卑,只要给一些干肉,以示尊敬,就可以入门。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记载的七十七人(主要是三十五人)中,就出身而言,有身居陋巷的颜回,有其父为“ ”的冉雍,有“野人”出身的子路,还有善于“货殖”(做买卖)、家有千金的端木赐,有魏文侯的老师卜商。就地域而言,颜回、冉求、宰予、樊须等人为齐鲁人,卜商、端木赐为卫人,司马耕为宋人,公良孺为陈人,言偃为吴人,叔仲会为晋人,秦祖为秦人,公孙龙为楚人。可见,孔门弟子身份贵贱有别,出生国籍各有不同。对于孔子不分尊卑和国籍招收门徒的做法,一些人很不理解。据记载,南郭惠子曾问子贡说“孔子招收的门徒为什么这样杂啊?”子贡说“好的医生身旁多病人,橤栝(一种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旁边多弯曲的木料,,孔子招收的门徒也比较杂。”
,关于教学目的。孔子平等、普及的教育观要求全面培养人才,以实现全社会的道德升华,孔子的教育观、人才观是他为政以德的政治观念的延伸。在德、才关系上,孔子主张以德为先,他认为人要具有忠信厚重的品德,然后才是对智能方面的要求。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是教人成德,也就是人格的修养。知识传授并不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之一要务,如,孔子认为颜回好学,并不是指颜回博学多识,而是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也就是不拿别人出气,不再犯同样的过失。显然孔子所说的“好学”是指道德的进步,,孔子的教育思想其实包含了知识教育与伦理教育的双重内容,而以道德修养为之一要义。
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的例子 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