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珍贵影像(走进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之北川
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日是哪天 走进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之北川羌族自治县
百里峡谷百里情 长征精神万年长
红军长征纪念馆
千佛山战役保障峡谷畅通掩护主力军西进
千佛山战役纪念碑矗立在禹里镇湔江对岸的山坡上,这里是千佛山麓。绵延的千佛山,横亘在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位于北川、安州、茂县交界处,与伏泉山、帽盒山、东大垭口、观音梁子、横梁子等高山连成一片,东西起伏蜿蜒60余公里,被称为成都平原的“北边城墙”,更高峰千佛顶海拔2942米。千佛山南面为安州的茶坪、高川一带,西面为茂县的东兴、土门、干沟一带,北面则是北川峡谷,东起漩坪、西至墩上,长约50公里。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渡过嘉陵江后,乘胜向西行进。当地土豪劣绅得知红军直逼北川,慌忙组织地方武装,在江油、安州等地的关隘渡口布防,妄图堵截红军。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从江油、平武先后进入北川峡谷,并于4月22日攻克当时的北川县城(今禹里镇)。为阻止红军前进的步伐, 反动派命令川军全力扼守北川河谷,从茂县的土门向东,据守千佛山、伏泉山,依山势构筑坚固阵地,阻击红军。
“红军进入北川峡谷,经过大小10多次战斗,打通了漩坪以上的峡谷通道,占领了以禹里为中心的4个区、24个乡,与平武、江油的苏维埃政权连成一片。”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馆长高泽友介绍,千佛山战役历时73天,投入部队3万余人,保证了北川峡谷的畅通,牵制了敌军,完成了掩护4万红军主力西进岷江流域任务并撤离,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千佛山战役中,北川的父老乡亲给予红军极大支持。
今年48岁的周永恒原籍北川漩坪,从小就喜欢钻研文史。他告诉记者,读小学时就听漩坪街坊王伯厚讲过红军打仗的故事,1935年清明节后,听说红军要来攻打千佛山,村里和附近漩坪街上的百姓,轻信 的谣传逃到深山里去了,正在出天花的王伯厚独自在家。红军来到村里,说话和气,还安排了一位女红军照顾着王伯厚吃药。王伯厚的天花好了后,就去把200多户群众找回家搞生产,为红军筹粮。有次王伯厚和支前连背粮到千佛山阵地,正在吃清水煮野菜的红军官兵,却给王伯厚和背粮群众熬了一锅杂粮粥。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
红军总医院进驻马槽乡红军精神在山乡发扬光大
大山深处的马槽乡,有一座两进的院落,院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走进院落,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峰火连天的岁月……
走进北川红军总医院旧址,置身当年红军医院的办公室、手术室和伤员病房,那一件件简陋的“医疗器械”,一张张印迹斑斑的桌椅病床,记录着多少红军战士在这里顽强地与伤病斗争,无言地讲述着一个个悲壮的革命故事,展示出一幅红四方面军抗击 反动军阀、剿灭土豪劣绅、带领北川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革命画卷。
据当地老人回忆,在交通闭塞的大山、在物质匮乏的战火年代,当时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的 等药物紧缺。一位女医生和小护士就走乡串户,从羌族群众用花椒及洋金花给女孩儿穿耳洞的习俗中受启发,就把花椒和洋金花进行提炼后,制成“土麻药”,他们在自己身上做试验成功后,大批的“土麻药”制成,在手术中使用,减轻了红军伤病员的痛苦。
当年的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是当地邱姓人家在清代修建的二进四合院,穿斗式木结构,有16间房屋,大门两侧的门房是医生办公室,院内的正屋是手术室,其余的房间都是病房。
新中国成立后,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受到当地 的保护和维修,现在的总医院旧址陈列了30余块红军石刻标语、图片资料、文字资料5万多字,红军用过的听诊器、注射器、止血钳、镊子、手术剪、手术刀、缝合针、托盘等实物50余件。1986年,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北川“八一”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仪式在马槽乡小学举行,这是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吸收的第77所红军小学。如今,红旗在马槽乡上空飘扬,红军精神也在发扬光大。
千佛山战役纪念碑
多处建立苏维埃石刻见证红军情
北川红军长征纪念馆是“5·12”地震后新建的,离禹里镇 不远,穿过纪念馆广场,便是红军碑林长廊,陈列着几十块红军长征过北川的石刻标语实物,再现了当年红军在北川禹里镇等地传播革命火种的情景。
据史料记载,红军当年在北川峡谷建立了北川县苏维埃 ,组织了游击队,成立了工会、妇女会等组织,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在红军指导下,石匠出身的北川县苏维埃副主席、县工会主席夏清泉将北川手艺较高的石匠组织起来,建立了錾字队,根据红军拟定的宣传内容,在北川的山崖上,錾刻了大量石刻标语。这些石刻跟山坡上几株百年名木古树一样,是红军长征过北川的见证,也见证着当地群众与红军的鱼水情深。
红军战士当年在千佛山上打仗,北川的男青年主动加入游击队,同红军并肩作战一起打击军阀部队。北川百姓还自发为红军修桥补路、运送粮草,妇女、儿童则为红军缝衣制鞋、站岗放哨。红军缺粮食时,百姓把自家不多的粮食送上山,有的村民担任背夫,到江油去帮红军背粮食。
在千佛山战事最激烈时,北川各地的苏维埃政权发动乡民,组成担架队,每天往返于马槽乡与千佛山战场之间。由于物资紧缺,乡民们用竹篾子 担架,为了让受伤的红军战士在担架上可以舒服些,乡民们还把自家的棉被铺在上面。马槽乡的妇女组织了洗衣队、采药队,帮助伤员换洗衣服、上山采草药有的群众帮助红军医院挑柴送粮,为伤病员理发、送信等。
岁月如湍急流淌的湔江水,沿着北川河谷流淌,一去不返,北川峡谷的风景,优美而绚丽,随着四季变幻,年年如此。80多年前,红军长征留下的百折不挠的勇敢、与北川广大群众患难与共的精神,将永远继承下去,永不磨灭。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田明霞 文/图)
编辑谭鹏
北川文物古迹 北川羌族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