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评级机构对各个国家评级数据(客观理性对待国际三大机构下调
中国的信用评级 客观理性对待国际三大机构下调中国信用评级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据报道,前两年,位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穆迪和标普接连下调中国评级展望。 债务上升、外储下降、推进改革有不确定性,成为其作出调整的主要理由。对此,财政部日前多次作出回应对下调中国 信用评级无需care,国际评级机构高估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中国推进改革、应对风险的能力。还有舆论认为,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向有夸大其词、“雪上加霜”的特点,甚至不排除有配合国际市场做空人民币、发动金融战争之嫌。
笔者认为中国 切莫对国际评级机构评级太在意,位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穆迪和标普,其受大国利益操纵已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两机构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也不是短期内就能改变的,中国 为此伤肝动气大可不必。其二,穆迪和标普按西方经济发展标准来衡量中国经济本身不够科学,还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双重”评级标准,这是长期存在的公开秘密,其叵测居心昭然若揭,中国 为此打口水仗实在得不偿失。其三,穆迪和标普下调中国 评级主要依据的是我国 债务率、财政赤字、外汇储备等几个指标,但依据国际标准,当前中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在3%以内,累计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20%左右,均在公认的国际警戒线以内;外汇储备下降到3.2万亿美元,虽说受到资本外流影响,但更多因素是中国 主动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结果,且目前这一外汇储备水平足以应付中国金融经济稳定需要。,中国 主动踩刹车导致GDP放缓到7%左右,但GDP增速依旧耀眼全球。在这样一种经济企稳状态下,面对穆迪和标普评级下调,中国 犯不着为此较劲。其四,尽管穆迪和标普下调中国评级,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对世界上一些不明真相国家起到蒙蔽性,对中国企业在海外融资、中国 形象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势力不断增强及对世界经济参与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对世界经济起到较强影响力,穆迪和标普对我国这种大债权国不公平评级显然与中国大国地位不相称,最终会使其他国家认识到穆迪和标普下调中国 及企业信用评级的险恶用心,其下调结果会自然沦落为世界各界的笑柄,中国 用不着为此大肆开动宣传机器来为一个并不靠谱的结论申辩。
中国 最正确的做法和最有力的回应应是心无旁鹜地抓紧推进各项经济改革,度过经济最艰难时期,全面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具体从三方面积极予以有力回击,应对其下调结果采取不予理睬态度,不能受到其任何干扰,保持经济发展定力,按自己改革思路和步伐,毫不动摇地抓经济建设。在笔者看来,无论穆迪和标普是恶意唱空还是出于其他什么动机,中国 不能自乱阵脚,要有足够信心,相信穆迪和标普评级是不会改变和阻挡中国经济滚滚向前发展的洪流,中国社会进步和前进,不是穆迪所能左右的,而且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应具有大国风范意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主动承担更多国际经济责任,即便是经济前进道路上遇到不少困难或障碍,哪怕是穆迪和标普的评级结果再差,都有足够理由相信世界其他各国会有自己独立判断能力,不会受穆迪和标普调低等级而改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和信心。
, 目前中国经济也确实存在 债务高企、实体经济不景气、房地产发展不健康、僵尸企业占据较多资源、资本市场不规范、银行信贷资产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确实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应按照今年两会 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基调抓好经济工作,使国企改革、淘汰僵尸企业、降低 债务水平、改善实体经济生存环境等工作取得根本性突破,为提高我国综合经济势力奠定坚实基础。,穆迪和标普不是神仙,更不是中国经济肚子里的蛔虫,他们的数据来源渠道不一定准确,即便有些数据来自中国官方,不少数据也存在断章取义、选择性使用之嫌,具有很大片面性、局限性,我们只当他是在瞎琢磨,在操“空心”。但也可将此作为砥励中国经济前行的动力,在全国实施经济转型战略,加快企业全面转型升级步伐,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更佳契合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好友型经济社会,把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到更高水平,让穆迪和标普陷入自取其辱窘境。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开伟财经
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两国信用评级 标普下调中国信用评级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