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厉害(“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厉害?每天一斤
布鞋院士李小文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厉害?每天一斤二锅头,遥感科学的泰斗
人生如酿酒,历久而弥香。我们从大江大河中走来,向大江大河走去,我们以双肩担道义,只手着文章,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小人物。
可小人物从来不是大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每一个小人物的参与和行动,汇成了时代的洪流;每一个小时代的祁望与呐喊,汇成大时代的强音;每一个小人物的双肩,足以托举中国。
微光吸引微光,讲台上,满头白发的他滔滔不绝;素心明志,两杯浊酒论天下;侠气致远,一双布鞋任平生。他是#34布鞋院士#34李小文,他是中科院的扫地僧。
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1947年3月2日,李小文生于四川省自贡市。李小文家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名会计,知识氛围浓厚,但工作也十分繁忙。
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李小文的父母思量再三,决定将当时年仅四岁的李小文提前送入小学。虽然李小文在班级上年纪最小,在我们看来或许会受到欺负,但他天性聪颖随性,很快便与班上的同学打成一片。
而又一次令我们大跌眼镜的是,在文化气息如此浓厚的环境中成长,并没有使李小文成为一个刻板的书生形象,他只在乎对知识的掌握与兴趣的探索,而从不拘泥于分数,刚刚好便足矣,想必这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随性而不随意,严谨却不刻板,李小文就这样自在、充实地度过了青春时期。
1963年,李小文成功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这在当时,已是非常骄人的成就。
在大学期间,他着迷于泡在图书馆的感觉,徜徉于各种人文小说之中,肆意洒脱。不过年轻气盛也会招致一些麻烦,偶然一次他在图书馆读到了一篇文章,内容与自己的想法大相径庭,他十分不满,便提笔写了另一篇言辞激烈的文章进行反驳。
可惜当时国内形势变化无测,在收到用稿通知后不久,我国便迎来了动荡黑暗的十年浩劫,而李小文这篇言辞犀利的批判文便成为了别人批判他的工具,转瞬间,他便成为众矢之的,被迫下乡劳改,磨去身上的锐气。
独乐且众乐
热爱自由的李小文自然不能忍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生活,在农闲的间隙他就去当地的工厂中学习修理柴油机、拖拉机等,终于在一年后,他摆脱了田地,去一家电子厂当了技术员。几年后,国内终于趋于平静。
1977年,国家开放了考研政策,李小文果断抓住机会,成功报名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公派到美国加州大学分校进修。命运又重新垂青了这位洒脱的年轻人。
#34江山易改,本性难移#34,身处异国他乡的李小文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性,从不在意排名高低,成绩是否优秀,在身边同学埋头苦读、力争上游的时候,他依然可以保持中等成绩,自得其乐。
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毅然启程回国,始终追随内心,不论在外界眼中的他是院士是导师或是天才,他始终将自己视为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因为热爱,所以值得,无关其他。
李小文一直致力于地物光学遥感和热红外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创建了一套几何光学模型,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34里程碑系列#34。李小文被誉为“遥感科学的泰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
相比于科研方面的严谨,李小文先生在生活方面却十分随性。
2014年,李小文因一张照片进入大众的视野。照片中的老人头发略花白,蓄着胡须,着布衣布鞋,朴素甚至有些不修边幅的外表与中科院院士的身份形成的强烈而直观的反差,令网友大跌眼镜,更有人戏称其为中科院的#34扫地僧#34。
他就像我们身边常常会碰到的那一个普通人,看似无华,却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杯酒慰风尘
不显山不露水是李老的一生信条。面对外界的吹捧,他置若罔闻,在众声喧哗的名利场中,李小文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一辈子教书匠。李老一生培养了160余位博士研究生,让他们在这片天地继续发光发热。
#3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4,在培养学生时,李老的两个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会让其一生受益。
若说除了科研之外最让李老着迷的,那便是“酒”了。早在劳改下放时期,李老便养成了喝酒的习惯,尤其钟爱烈酒#34二锅头#34,每天都要喝一斤,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34二锅头#34就是排解忧愁的良药。
之后考虑到李老的年岁已高,他的学生担心喝酒会伤害其身体,常常会劝他戒酒,李老只是笑笑,喝酒已经成为他这半生的其中一件乐事。
由于工作繁忙,再加之饮酒过度,李小文的身体每况愈下,2015年的某一天,李老突然晕倒,病情恶化,一代遥感大师就此陨落。
#3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34,虽然李小文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在人类科学史上的贡献,以及他身上自由随性的品格将永远留存于我们的记忆点中。
堂堂中科院院士,却如同山村老人打扮。李小文先生不慕名利,不追求高调显赫,只求精神的富有,灵魂的自由,这种风轻云淡的境界,不正是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所稀缺的吗?
直到生命的一刻,李小文仍站在三尺讲台上,用行动展示一位仁师的素养,用知识点燃烛火的微热。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李小文先生的风骨,经过岁月的沉淀与发醒,历久而弥香。
人生如逆旅
林清玄曾言#34生命的幸福原来并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34
从孔子之说#34有道则见,无道则隐#34到孟子之言#3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4,这不仅是先秦儒家辩证入世观的发展,也印证了在风起云涌的崭新时代中奋斗者在理想与现实、淡泊与忧勤之间的平衡。
#3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凡人。#34李老半生钻研遥感,却以一派仙风道骨的气质活出其自身的#34适情怡性#34,而对那些蝇营狗苟的污浊之气嗤之以鼻,实属集高风与美德于一身的新时代建设者。
布衣院士李小文有多牛 遥感专家李小文的夫人及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