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为何能吃定曹爽(高平陵之变曹爽忽悠司马懿)

生活常识 2023-04-18 21:45生活常识www.baidianfengw.cn

高平陵事变中,司马懿只有区区三千人,为什么最终能夺得天下 高平陵政变丨司马懿区区3000兵马凭啥成功?曹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249年正月初六,新年伊始,曹魏皇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亲自前往洛阳城南的高平陵祭奠魏明帝曹叡,并为此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

谁知,这原本是一场新年里十分风光的祭祖典礼,却变成了葬送曹魏江山的起点。

曹芳和曹爽怎么也没想到,他们前脚刚走,后院就起火了,而且是致命的大火。

以往在百官眼里,已经70岁高龄,疾病缠身,就快不行了的司马懿,突然间变得生龙活虎,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军队宣布洛阳 。

控制了皇宫,掌控了禁军,逼迫郭太后宣布辅政大臣兼大将军的曹爽的种种罪状。

曹爽得知后,调集了京城附近的驻屯兵力与司马懿展开军事对峙,谁知在司马懿的诡计下,曹爽决定投降,最终被杀,司马家族夺取了曹魏大权。

曹爽是大将军,掌控着曹魏军政大权,是几十万军队的更高统帅,而且他手里握着皇帝这张王牌,而司马懿手里才区区数千人的军队,只是控制了洛阳而已,为何最终能成功?

要知道,当时的局势对司马懿是不利的,如果曹爽以皇帝的名义调集军队反扑洛阳的话,司马懿怕是很难顶得住。

可他偏偏就赢了,仅凭区区3000人的军队,就把曹家人以及曹魏的死党一网打尽,成功架空了曹魏皇室的权力。

其实,自从魏明帝曹叡驾崩,曹芳继位,司马懿与曹爽共同担任辅政大臣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开始有异心了。

为了能一击成功,他选择隐忍长达10年之久。

不过,一开始,司马懿并不是辅政大臣的人选,只因一个曹家人临阵退缩,给了司马懿千载难逢的机会。

司马懿是如何当上辅政大臣的呢?

事实上,司马懿在魏明帝曹叡时代就已经是辅政大臣了,曹丕死前,担心曹叡经验不足,特意任命曹真、司马懿、陈群等人为辅政大臣。

但曹叡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个权谋高手,他刚一上任,就把几个辅政大臣外调出去镇守一方,以防备吴、蜀,只把没啥影响力的陈群留在朝廷。

所以,在曹叡时代,由于他出色的能力,所谓的“辅政”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他根本不需要,而且辅政大臣对他还得俯首帖耳,不敢造次。

但这期间,也是司马懿在军队中崛起的开端。

司马懿在曹叡在位期间,先是挫败了诸葛亮北伐,又率军平定了辽东,从以前只是随军出谋划策,到独立统率一军的转变,在军中的威望开始建立。

到了239年,司马懿刚刚平定辽东,铲除了这个对曹魏保持数十年军事威胁的祸乱,曹叡当即派人前去犒赏三军。

但此时的曹叡已然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可他却没有儿子可以继承帝位,无奈之下,曹叡只好将年仅7岁的养子曹芳立为太子。

一个7岁的孩子怎么能管理好这偌大的江山呢?

没办法,只有再给他指定一个辅政大臣班子才行,于是,曹叡制定出了之一份辅政大臣的名单。

这份名单共有5人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曹操的养子)。

曹叡准备把燕王曹宇任命为大将军,作为首席辅政大臣,其余人为副。

谁知却发生了意外,事情就坏在了曹宇身上。

这个曹宇可不简单,他是曹操的儿子,和曹冲是同一个母亲,一直活到三国结束,晋朝建立,亲眼看着曹家的江山落入司马家之手。

由于此人年纪和魏明帝曹叡相仿,所以自小就和曹叡的关系比较好,他的燕王之位,也是曹叡登基后给他封的。

当曹叡病重之时,之一个想到的托孤大臣也是他,完全没有司马懿什么事。

谁知,当曹叡跟他说这事时,由于他性情谦恭温和,所以十分诚恳地推辞了一番。

这一推,就给了司马懿机会,也为曹魏最终被司马懿架空埋下伏笔。

当时,曹叡身边的宠臣刘放、孙资由于受到曹叡的宠信,长期掌管着曹魏的朝政大权,这引起了夏侯献、曹肇等宗室子弟的不服。

两边从此积压了不少矛盾,在刘放、孙资看来,如今曹叡眼看着就要不行了,要是让夏侯献、曹肇做了辅政大臣,将来必定遭到清算。

所以,他们是想方设法地要把曹氏宗族更大限度排除出辅政大臣的名单,可曹叡是个英明之主,哪儿那么容易劝得动?

恰好这时,曹宇临危不肯受命,推辞了让他做辅政大臣的大任,立马就给了刘放、孙资进言的机会。

曹叡无奈之下,只好询问二人燕王是什么意思?

两人见机,当即回应道燕王自知难以胜任,故而请辞。

“那谁有能力呢?曹叡又问道。

刘放、孙资本想直接推荐司马懿的,可眼下曹爽也在辅政大臣的名单上,不好明目张胆地推荐司马懿。

所以,这俩人用了一种很有水平的语言技巧,把司马懿也纳入了辅政大臣中。

只听他们说道武卫将军曹爽可担当大任。

接着又补充一句司马懿的能力也很强,应该把他召回来参与此事。

这话其实隐藏了他们自己的真实意图,表面上是推荐曹爽为首席辅政大臣,实际上是要把司马懿也纳入辅政大臣名单。

既讨好了曹爽,又推荐了司马懿,还显得自己正直无私心,根本听不出他们故意去推荐司马懿,打压曹家人的意图。

这语言艺术相当高明,佩服,实在是佩服啊。

曹叡听完后沉思了一会儿,接着又问道曹爽能担当这重责大任吗?

谁知曹爽一听,当场汗流浃背,不知如何回答,还是旁边的刘放踢了他一脚,在他耳边说道

快说你愿意以死奉社稷。

曹爽这才回过神来,当即大声说道臣愿以死奉社稷。

这话从曹爽这样一个纨绔子弟口中说出来,显然是十分苍白无力的,可曹叡如今已经病得十分严重,随时都能陷入昏迷,根本顾不上这些了。

听完曹爽的话,不管他能不能担当大任,至少让他做辅政大臣,将来权力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落入外姓之手。

于是,曹叡决定修改辅政大臣名单,将曹宇、曹肇、夏侯献从名单中抹去,改为由曹爽与司马懿共同担任辅政大臣,曹爽为首,司马懿为副。

燕王性恭良,陈诚固辞。帝引放、资入卧内,问曰“燕王正尔为?”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谁可任者?”时惟曹爽独在侧,放、资因荐爽,且言“宜召司马懿与相参。”帝曰“爽堪其事不?”爽流汗不能对。放蹑其足,耳之曰“臣以死奉社稷。”帝从放、资言,欲用爽、懿。——《资治通鉴》

就这样,司马懿从此开始进入曹魏帝国权力的中心,开始了一段蛰伏期。

司马懿为了最终的胜利隐忍10年

曹叡死后,少帝曹芳登基,由曹爽和司马懿辅政,而曹爽的职位是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

按照秦汉时期的制度,太尉是全国更高军事长官,不过自从汉武帝设立“大将军”一职以后,大将军掌握的权力比太尉要高不少。

但司马懿此时已经是四朝元老,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威望很高、资历很老,论辈分还比曹爽高一辈。

所以,一开始曹爽不敢独断专行,有什么事情都跟司马懿商量着来。

很快,曹爽便开始频频出招,对司马懿展开了攻势,逼得司马懿只能选择隐忍。

曹爽做了辅政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然要培植一批嫡系,所以昔日跟他玩得好的一帮人也跟着沾光,成了曹爽的心腹。

这些人包括丁谧、邓飏、李胜、何晏等,这帮人都是一些马屁精,乌合之众,并无大才。

他们进入曹魏权力的核心圈子后,不断地劝说曹爽,让他把司马懿架空,自己独揽大权,甚至把蜀国的诸葛亮也搬出来了。

这跟诸葛亮有啥关系呢?

当初,刘备白帝城托孤时,也是两个托孤大臣,诸葛亮为主,李严为副,和现在曹爽为主,司马懿为副十分相似。

但十几年过去了,人们却只记得蜀国有个托孤大臣诸葛亮,却不知道有个李严。

虽然曹爽是首席辅政大臣,司马懿是副的,但权力这个东西是不能分享的,一旦跟别人分享了,那么很容易对自己构成威胁。

曹爽在这帮人的多次劝说之下,当即决定把司马懿的权力给夺走。

具体的办法,他那帮心腹给出了一个主意明升暗降。

简单说,就是把司马懿从太尉升职为太傅,表面上看起来是给他升职了,实际上是削了他的权力。

因为太傅只是个荣誉衔,并不掌握实权,而太尉是名义上的全国更高军事长官,掌握的权力仅次于大将军。

就这样,在曹爽等人的运作下,司马懿的太尉之职被剥夺,改由满宠出任太尉,满宠没多久就死了,他又升蒋济为太尉。

从此,曹爽在处理日常朝政事务中,直接将所有奏章先由自己过目,自己决策,虽然表面上对司马懿很客气,但实际上已经所有事情不再与司马懿商议。

做完这些还是不够的。

为了进一步巩固既得的权力,曹爽开始大量往要害部门以及军队中安插自己的亲信,一时间,朝廷和军队中充满了曹爽的人。

虽然把司马懿给架空了,但有一件事情,曹爽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消除司马懿的影响力。

那就是在军队中的威望和影响,司马懿是实打实地带着军队在战场上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树立起来的威望,这是很难消除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爽的智囊团又开始出主意了。

在曹爽辅政的第五年(244年),司马懿被彻底架空,但为了消除司马懿在军中的影响力,曹爽的智囊团鼓动他发动伐蜀之战。

他们认为诸葛亮已经死去好几年了,蜀汉已经不再像诸葛亮时代那样长期在汉中屯兵,时刻准备进攻中原,而是将军队主力撤回蜀中,汉中仅有3万兵力。

如果此时统率大军全力南下攻蜀,夺取汉中,再一鼓作气攻灭蜀国,便可建立不世功勋,到时候曹爽在军队中的威望势必大大提升。

所以,曹爽的智囊团鼓动夏侯玄上书曹爽,请求大将军亲率大军伐蜀,当即就被曹爽采纳。

关键时刻,司马懿立即表示反对!

他认为虽然蜀国的继任者才华比不上诸葛亮,但也不差,如今蜀国被治理得井井有条,边境防备严密,如果贸然进攻,势必大败而回。

但曹爽急于建立军功,根本不想听司马懿叨叨。

不久后,曹爽亲率十万大军,夏侯玄随军出征,大举进攻汉中。

事实证明,司马懿的判断十分准确。

此时的蜀国,诸葛亮临死前安排的继任者费祎也是个有才华之人,他虽然主张罢兵休战,治理内政,但对于边境防备毫不松懈。

当魏军抵达汉中外围后,汉中守将王平指挥得当,提前派兵出汉中,占据外围的险要地带,自己亲率一军随时支援各处。

汉中北面是秦岭,高山峻岭,山路极其难行,魏军要想打进汉中,是十分困难的。

不仅粮草运输极其困难,而且山路不好走,等你爬完那么多山,早就精疲力尽了,哪有力气打仗?

而且,这种险峻山路,魏军的军队规模优势,骑兵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蜀军又提前占据险要,想打进汉中,就得一个据点一个据点地拔掉才能过去。

果然,魏军的粮草运输很快就出了问题,由于山路陡峭险峻,沿途运输粮草的马匹、落马、牛车等大量死亡,运输的士兵疲惫不堪。

魏军的屡次进攻,都被王平击退,而且费祎亲率援军已经赶到,此时的魏军开始出现缺粮危机,再不撤军就得饿死在荒山中。

曹爽的参军杨伟进言,建议魏军立即撤退,否则等粮草完全耗尽,就走不掉了,在争辩中还怒斥了曹爽的亲信邓飏、李胜。

此话惹得曹爽极为不满,干脆就不再理会杨伟了。

远在洛阳的司马懿也在关注着时局,他当即就给夏侯玄写了一封信,说以利害,劝其撤军。

信中写道

当年武帝曹操第二次进攻汉中时,就吃了大亏,这你是知道的。而且汉中外围地势险要,已经被蜀军抢先占领险要地带。

我们主动攻打,蜀军据险而守,如果后撤,又很容易遭到蜀军的截击,到时候很容易全军覆没,到那时,将军负得起责任吗?

夏侯玄毕竟是有才华的一号人物,而且他对司马懿的军事能力是丝毫没有怀疑的,看完此信,顿时大惊,赶紧就找到曹爽,建议撤军。

当时夏侯玄是实际指挥作战的,曹爽不过是挂了一个统帅的名号,借机建立军功而已,他本人是没有军事才华的,现在军队指挥官都说打不了了,他也没办法,只好宣布撤兵。

但事已至此,才想起来撤军,已经晚了。

蜀汉方面,费祎的援兵已经抢先占据了汉中外围的几处险要地带,断了魏军的后路。

曹爽没办法,只好下达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突围出去,虽然最终魏军还是逃脱了,但损失惨重。

曹爽本想利用伐蜀之战建立不世功勋,如今却被打得狼狈逃回,大臣们往往会想起昔日司马懿挫败诸葛亮北伐之事,两相对比,曹爽的威望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

反倒是衬托了司马懿在这方面强大的天赋,无疑加强司马懿的威望,曹爽此行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司马宣王谓夏侯玄曰“春秋责大德重,昔武皇帝再入汉中,几至大败,君所知也。今兴平路势至险,蜀已先据;若进不获战,退见徼绝,覆军必矣。将何以任其责!”玄惧,言於爽,引军退。费祎进兵据三岭以截爽,爽争嶮苦战,仅乃得过。所发牛马运转者,死失略尽,羌、胡怨叹,而关右悉虚耗矣。——《汉晋春秋》

此后的日子里,曹爽在司马懿的迷惑下,越来越脱离群众,直至败亡。

司马懿被架空之时,已经是60岁的年纪,干脆以年老体弱,疾病缠身为由,闭门不出,不参与朝政,以韬光养晦。

作为权谋家,司马懿面对曹爽的连续攻势,为何选择隐忍呢?

其实看看司马懿的履历就知道了,他常年带兵在外打仗,虽然建立了赫赫战功,但常年远离朝堂,所以在朝廷内缺乏支持者,更没有羽翼。

如果此刻与曹爽正面对决,他是没有胜算的,所以他选择了隐忍。

借机称病不出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躲在暗处,观察着对手的一举一动,就等着他露出破绽的那一刻,再发起致命的一击。

为了等这个机会,他隐忍了10年,其性格坚韧如此,实在是罕见。

但司马懿并没有闲着,他的两个儿子均在禁军中任职,而且还在暗中蓄养了3000人规模的死士,秘密散落在洛阳四处,为将来起事做准备。

而曹爽方面,自以为架空了司马懿,独揽大权,便开始为所欲为。

曹爽本就是个庸才,手下那帮所谓的智囊团也是一群乌合之众,跟纨绔子弟区别不是很大。

所以在这十年里,曹爽变得专横跋扈,独断专行,僭越礼制,这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加上他们骄奢淫逸再度激起大臣们的愤慨。

连那些原本支持曹魏的大臣,也渐渐地对曹爽失去了信心,对他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

比如,被曹爽提拔上来顶替司马懿太尉之职的蒋济就是其中一个,曹爽对他有提拔之恩,可司马懿兵变的时候,蒋济果断地站到了司马懿那边。

这就是因为曹爽当权期间,胡作非为,而且蒋济说是太尉,实际上所有的权力都被曹爽的亲信把持,他根本就是个吉祥物。

所以,他也对曹爽十分不满。

而司马懿为了彻底消除曹爽的戒心,干脆化身影帝,演了一出戏给曹爽看。

司马懿原本还能参与一些朝政之事,但在他年近70的时候,干脆以病重为由,宣布彻底隐退,不再过问任何政事。

曹爽为了探听司马懿虚实,派了亲信李胜去打探,而司马懿却给他准备了一出好戏。

那一日,在司马懿府中出现了这样一幕

李胜在司马府中等了一会儿,终于看见两个丫鬟搀扶着一个白发老头慢吞吞地走进客厅,老头似乎行走十分困难,丫鬟们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搀扶住他。

他定睛一看,那老头正是司马懿,只见他满脸皱纹,尽是沧桑感,早已没了昔日骑上高头大马的神威。

这时,丫鬟怕他着凉,递了一件外套给他,谁知司马懿伸出双手去接,竟然连一件衣服都接不住,衣服直接掉到了地上。

接着,司马懿又在丫鬟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十分费力地坐了下来,他又指着自己嘴巴,很费力地吐出一个字“渴”。

丫鬟见状,立马端来一碗粥喂他喝,谁知,他连喝粥都困难,才没喝几口,那粥就从嘴里溢出来,流到了胸口。

李胜见状,终于相信司马懿是真的老了不行了,当即叹息道

唉,听大家说您的病很严重,没想到如此糟糕。

司马懿却十分费力地说

我老了,如今卧床不起,听说你当了并州刺史,并州这个地方离胡人很近,你可要小心啊,我快不行了,以后怕是见不到你了,我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就拜托你照顾了。

李胜一听,顿时纳闷,这司马懿莫不是老糊涂了?我明明当的是荆州刺史啊。

于是纠正道

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

而一旁的司马懿则是竖起耳朵听,可听完后却说

哦,你刚刚去了并州啊。

“是去荆州!”李信大声地说道。

哦哦哦,是我老糊涂了,耳朵不好使。回荆州好啊,那个地方适合建功立业。

好了,这下李胜再也不想去纠正了,看到司马懿这副样子,感觉没几天可活了,哪儿还有什么威胁。

于是起身告辞,看着李胜离去的背影,司马懿的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曹爽听完李胜的禀告后,顿时就放心了,看来司马懿活不了几天了,天底下将再无人可威胁到他,于是更加放心大胆地将司马懿移除出了威胁者的名单,更加放心大胆地搞事情了。

就这样,不久之后,在249年正月初六,司马懿终于看到了对手的破绽。

高平陵政变

那一年,曹魏皇室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祭祀典礼,他们决定由皇帝曹芳亲自前往洛阳城南的高平陵祭奠魏明帝曹叡。

大将军曹爽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亲自带队簇拥着皇帝前往,还把自己在军队中担任要职的亲信、兄弟全都带上了。

曹爽此举相当于把自己在洛阳的嫡系全给搬空了,一旦城中有变,是很危险的。

果然,司马懿早就提前密谋了,在曹爽拟定出行名单后,司马懿便秘密召回两个儿子商议政变之事。

彼时,司马师和司马昭都在禁军中担任要职,可以说,司马家和曹家各自分走了禁军一半的权力。

父子三人密谋好之后,决定秘密召集昔日蓄养的3000死士,等候命令。

第二天,曹爽万万没想到,自己和皇帝前脚刚走,那个在人们印象中已经走不动道,活不了几天的司马懿突然生龙活虎,骑上战马,宣布洛阳 。

随即,司马懿派两个儿子控制了皇宫以及进入皇宫的要道,并逼迫郭太后下旨宣告曹爽的种种罪行。

,将这些罪行列出来写成奏章呈送给皇帝。

说是上奏给皇帝,实际上是给曹爽看的,因为皇帝是傀儡,所有的奏章都是曹爽看了直接处理的。

言外之意很明显小子,你完蛋了,还是乖乖就范吧。

曹爽看完之后,顿时大惊,他实在不明白,自己都把司马懿架空了,而且确认他没有威胁了,把权力攥得这么紧,为什么还会这样。

一时间,曹爽心慌意乱,不知所措,手心直冒冷汗。

不过,他目前还是大将军,此时他最担心的就是司马懿随时会率军杀过来把自己干掉,于是立即下令征调洛阳周围的驻屯军数千人前来护卫。

,关键时刻,意外发生了!

就在司马懿自以为稳操胜券时,一个人的出走,令他大惊失色,捶胸顿足,这个人差点把司马懿送进黄泉路。

他就是大司农桓范。

这个桓范很有才华,在曹叡时代就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很有谋略,司马懿也十分欣赏他的军事才华,一开始就打算要重用他的。

桓范也打算接受司马懿的橄榄枝,谁知他儿子不愿意了。

当即就对他说

皇帝车驾在外,不如出城。

桓范一想也对,司马懿虽然控制了洛阳和太后,但皇帝可是在曹爽手中,这可是一张王牌,只要皇帝出面说司马懿是谋反,那他就是谋反,绝对要被扑杀。

桓范判断司马懿难以成事,因为皇帝不再司马懿手中,反而曹爽有能力挟天子以令诸侯。

于是,他当即听了儿子的劝告,立即逃出城,赶到曹爽所在的天子行营。

司马懿得知后,顿时捶胸顿足道完了完了,智囊跑了!

这时,选择站在司马懿一边的太尉蒋济说道

桓范固然才智卓绝,但曹爽是个平庸无能之辈,鼠目寸光,桓范的话,他是听不进去的。

果然,桓范被曹爽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坑了一把,最终身死族灭。

桓范赶到曹爽处之后,看到曹爽的军事部署,顿时一个脑袋两个大。

原来曹爽让军队建营寨,挖壕沟,这不是坐等着司马懿派兵来打吗?

于是进言道

天子在我们手中,眼下更好的办法就是护送皇帝前往旧都许昌,那里是昔日的政治中心,可暂且安置皇帝,再以皇帝的名义诏令四方军队进京勤王,必能扑灭司马懿,岂可在原地坐以待毙?

谁知,曹爽听完之后,却是一言不发,顿时满脸都是犹豫不决的表情。

在他看来,权力和性命比起来,肯定是性命更重要,他此时心思都放在如何保命上了,哪里还有什么进取之心?

就在这时,司马懿连续派了三名官员前去游说曹爽,其中有一个还是他最信任的殿中校尉伊大目。

这是司马懿的计谋,他也十分害怕曹爽会铤而走险,一旦让他前往许昌,再号令军队反攻洛阳,司马懿是全无胜算的。

所以,派人游说曹爽,是因为他十分了解曹爽纨绔子弟的性格,先派人稳住他,避免他铤而走险,再将其一举击破。

司马懿抛出的诱饵其实没什么价值,但对于曹爽绝对有诱惑力。

因为司马懿承诺,曹爽罪行深重,必须解除一切官职,但可以留着他的性命,他的家人也不会受到连累。

曹爽这种纨绔子弟,本来就是庸人一个,听完此话,他开始心动了。

毕竟没了权力,回到家里还能安心做个公子哥,作为皇亲贵族,他依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要是跟司马懿决裂,他怕自己干不过人家,丢了命。

决定接受司马懿的橄榄枝。

桓范知道了曹爽的想法后,气得差点吐血,这小子简直就是废物一个啊!

但他还想再挽救一下,于是找到了曹爽的曹羲,说道

如果听信司马懿的花言巧语,回去只能是死路一条,现在皇帝在我们手里,司马懿师出无名,何况你们兄弟和皇帝在一起,发布天子诏令,天下谁敢不从?为什么要回去送死?

可曹羲也是没注意的人,只是呆呆地坐在原地一言不发。

桓范见状,焦急地又进一步说道

你麾下有一支军队驻扎在城南,洛阳典农校尉也在城外,只要你一声令下,就可以调动他们的军队,护送皇帝到许昌只需要两天。

而且,我在朝廷的职务是大司农,主管农业,我随身带着大司农的大印,可以征调很多粮草,到时候大军的粮草供应完全不是问题。

范自谓羲曰“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於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俱不言。范又谓羲曰“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三国志》

说了半天,桓范的意思很明显

从政治、法理上来说,皇帝在曹爽手中,所以曹爽代表朝廷,司马懿占据洛阳,挟持太后属于谋反,如果以皇帝的名义向天下宣布司马懿谋反,地方大臣肯定相信皇帝这一边。

军事的角度,曹爽兄弟手下有两支直属军队可以调动,粮草问题,桓范能解决,还能号召全国的军队勤王。

曹爽的优势可以说是绝对碾压司马懿的,一旦施行,司马懿必定败亡。

可曹爽兄弟最终还是听不进去,他们选择相信司马懿抛出的诱饵,只要放弃抵抗,俯首认罪,就可以免死,继续回去做个纨绔。

还是决定要投降!

桓范听完后,当场怒骂道曹真也是个人才,怎么生下你们这样的儿子,简直就是蠢猪!

曹爽果然是个天真的孩子。

他刚一回到洛阳,没过几天就被司马懿安上了谋反的罪名,被诛灭三族。

曹爽的一众党羽,全部被杀,并牵连全家,桓范也在不久后被诛三族,可惜了。

此后,司马懿大肆打击曹氏宗族中的异己,大臣中的反对者,屠刀一次又一次地挥向了这些人,一时间,满朝震骇。

军中的要职业全被安插了司马懿的亲信,连名将夏侯渊之子夏侯霸都被逼得投降了蜀汉。

就这样,司马懿一举铲除了所有的异己,架空了曹魏政权,成为了魏国更大的权臣,他的孙子司马炎最终夺取了曹魏江山,建立晋朝。

烟郭说

司马懿对曹爽的打击,其实就是降维打击,曹爽这样的纨绔,跟司马懿比起来,简直就是10岁小孩和30岁的青壮年斗,哪里是对手。

而曹爽集团的智囊队伍,完全是一帮乌合之众,一群人没有什么才能也就算了,这不是最严重的。

致命的一点是,曹爽集团登上权力之巅,就忘乎所以,骄横跋扈,独断专行,肆意妄为,把原本支持自己一方的大臣也逼得反对自己了。

他的骄横跋扈和独断专行让大臣们不满,他骄奢淫逸让曹家人感到不安,他作战失利让军队不认可他。

而司马懿则是像一个猎手,躲在暗处里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看着曹爽自己把自己作死,随着他越来越骄横,众叛亲离。

当曹爽露出破绽的那一刻,司马懿迅速出手,稳准狠,一击致命,成功夺取权力。

事实上,击败曹爽的人,不是司马懿,而是他自己。

而司马懿其人,可谓是腹黑狠毒,对于异己,那是绝对的诛灭干净,不留祸患,下手绝不留情。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晋书》、《汉晋春秋》《世说新语》

注本文图片来自电视剧《新三国》、《虎啸龙吟》截图。

高平陵之变曹爽忽悠司马懿 249年司马懿为什么要推翻曹爽政权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