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条书法论述(书法论述200条,你看那一条对你有用)
单杠上挂着的羚羊王子怎么画书法有200张速写。你觉得哪个对你有用?
(1)擅长古书的人寿命更长,思想固定。一个人可以下定决心,什么都不做。
(2)书法也是佛法,始于戒,善于智,证于心源,胜于悟。至于极端,那就不是口碑了。
(3)内部代码《金经》云 违法不违法。 书法家悟出这种战术,何苦吃老本?
(4)只有软笔才奇怪。——蔡勇《九势》句
(5)内心纯洁,无欲无求,道生灵,是中有诚意,外有形式的证明之一。
(6)渣滓去了,光就清了。如果心有杂念,笔墨虽优,却不恰当。故长江云字是心画。
(7)过去有句谚语什么是丈夫 s恢复?它是自然的吗?至理名言。写书的时候,你也应该知道这一点。
(8)如果你是中气十足,说话以短高为宜。书也是如此。
(9)和抖落衣衫,徒步万里。 写书一定要有这种氛围。它小心翼翼的意图就像一个穿针引线的人把线系起来以接受那个洞。如果有区别,就会失手。
(10)窗明几净,笔墨极好,画纸恰到好处,把我胸中的一切都画出来。书不好!如果人声嘈杂,纸墨不佳,虽技如二王,也无济于事。
(11)一《金刚经》,专为众生,教人离相。学古书就是听佛。知道秦汉晋唐书法之美,却知道自己的精神,才是处处相离,成佛的原因。
(12)每日焚香 ,收拾此心,清净清净,有闲情读书,写出自己的气质,使自己超越大象,得于世间。珍惜我能做的。
(13)写一个字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它,而不是只想它好,也就是说,这就是学习。品尝明道 s的话,说写一个字什么也掌握不了,是接受安心的方式之一。
(14)仿古法如鬼享祭,吸其气而不食其质。
如果你粗心大意,你将一事无成。书虽为道,必有静。
(16)冷眼看古人用笔,不参杂念,是心安理得的 之一。
(17)看来书法家很优秀。,这里没有什么新闻,所以你可以 不要死在这句话下。
(18)黄谷说诗不应该是空的,但它一诞生,就会自己发挥作用。 我说书可以 不要让它空着,上帝和古代社会会努力的。
(19)握笔的 是空掌实指。手指聚拢是真的,但手指其实有天生的不足。
(20)死指活腕,书法家无此咒。指死是直,腕功是词灵。
(21)最厉害的是倒笔。楚河南书,皆逆之,莉法也。
(22)文字必须用笔发,只有在笔仍直对笔尖时才能发。
(23)写范文时,要了解官法,写范文时,禁止使用。作为一个仆人,你必须有万壑难填的天气。
(24)使用钢笔,以避免鲁莽的笔画。笔尖不在触纸,但手动了,所以飘着轻,覆盖力在外。
(25)和水之心不争,云之在乎已晚。 这两句是书法的极品。意为循笔而行,非定心,是一句的场景;什么都不垂,什么都不缩,要留,就是下一句。
(26)初学书,先求形,架不好,字妙。
(27)最重要的是明确区分客人和主人。例如,写一个单词 日与时。,以左竖为对象,宜轻宜短;右竖,宜重宜长;国画为物,应空灵婉约;绘画为主,要实用,要有活力。
这支笔必须是voll
(38)古迹看着贵,生下来不贵,体验很奇妙。只有用笔,他们才能像神一样。
(39)意图之一,形式遵循规律。
(40)如果它 it’这不贵,而且。不间断是更好的。
(41)主客规律,操纵,开合,虚实,顺从,可以与人交谈。,如果要说话,会很迷茫。
(42)It ;s说我们可以把房间分成白布,它 s说疏处可乘马,密处密不透风。怎么能说没有共同目标呢?我不 不知道序言讲的是立法,后面讲的是顺势而为。如果你不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怎么能够出色呢?唐代关于北海、河南的书,真的很会借势。
(43)想知道笔的开头,就意味着笔的结尾。知道了这一点,笔就有了回音,文字就有了联系,就能生活在一起。
(44)疏势不补,密势补。《兰亭》绘画上的字 圣 并在单词 顺 都是互补的 。如果单词 奈 和 李 缺乏潜力,他们可以 不需要补充。
(45)笔法尚圆,过圆则弱无骨。体裁是方的,太方了会死板而不押韵。
(46)熟能生巧,万事皆有因。书不熟,专精奇物,魔道也。与其弄巧成拙,不如守势。
(47)学者开始不劳而获,后来不劳而获。那些没有的人。他们工作非常努力。庄子说 雕琢雕琢,返璞归真。 傅山!
(48)秦汉之书,精妙绝伦,高不可攀。
(49)强纸弱,强纸弱,刚柔并济,书如志。
(50)时间深,结构自稳;心态好,落笔就超。
(51) 不干净,话却轰轰烈烈,不可接受。一笔无尘,太无力,却一路写到苍劲,妙不可言。
(52)文字和心灵是珍贵的,但不能合二为一。
(53)要用一大笔钱来写,这是趋势。
(54)字越小越要清晰,不允许留一点残渣,所以小。
楷,宜清而腴。笔头过小,虽清不腴。(55)工夫深,虽枯亦润;精神足,虽瘦亦肥。
(56)晋人书,形不贯而气贯;唐人书,形气具贯。
(57)唐代诸贤,运笔有静躁之分,立体有夷险之别,实则殊途同归,无所分别。
(58)欧书用笔,不方不圆,亦方亦圆。学者欲其方,易板滞;欲其圆,易油滑。此中消息,最宜微会。
(59)唐人严于法,所谓法者,不过左顾右盼,前呼后应,笔笔断,笔笔连,以及修短合度,疏密相间耳。
(60)欧书貌方而意圆;褚书貌柔而意刚;颜书貌厉而意和。
(61)临汉碑宜有石气,然非拳曲之谓也。问何谓石气?曰不可说。
(62)颜书极神妙,以深墨重笔效之,辄不合度。问神妙何在?曰凡学人所不能到处,即其神妙处。
(63)学汉魏晋唐诸碑帖,须各各还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迨纯熟后,会得众长,又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64)古碑无不可学,如北朝诸摩崖,手不能摹,可摹以心。心识其妙,手亦从之。
(65)李北海书,每字上半右边皆极欹,至末画两边放平。欹故峭,平故稳,不独北海为然,北海其尤显者也。与其肥也宁瘦,与其肆也宁谨。
(66)褚书高明,欧书沉潜。学欧不成,刻鹄类颊鹜;学褚不成,画虎类狗。
(67)唐碑最难学,一画有一画之步位,一字有一字之步位。一画走作,即为一字之累;一字走作,即为通幅之累。若汉与六朝,自可因失得救,因难见巧,非若唐碑之一无假借也。
(68)汉隶为篆、楷中间过脉。《石门颂》篆意多;《西狭颂》楷意多。
(69)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70)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
(71)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百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臻于至善耶。
(72)颜书贵端,骨露筋藏;柳书贵遒,筋骨尽露。
(73)山谷擘窠书,学《鹤铭》,瘦劲清栗,真出铁石手腕。
(74)临书,易得意,难得体;摹书,易得体,难得意。
(75)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便能如人意。
(76)不熟则不成字,熟一家则无生气。熟在内不在外,熟在法不在貌。
(77)学一家书,知其好不知其恶,学诸家书,好恶了然矣。
(78)不见真迹,不知妙境;不观古刻,孰辨败笔。
(79)字有三品,曰庸,曰高,曰奇。庸之极致曰时,高之极致曰妙,奇之极致便不可知。
(80)古人法书,篇有篇法,行有行法,字有字法,画有画法,是以名帖,只字半行不可苟且。
(81)好古不知今,每每入于恶道;趋时不知古,侵侵陷于时俗。
(82)字熟必变,熟而不变者,庸俗生厌矣。字变必熟,变不由熟者,妖妄取笑矣。
(83)初学书,先须大书,不得从小。
(84)钟太傅云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卫夫人云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二语皆佳绝。
(85)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86)小心布置,大胆落笔。
(87)结字因时而转,用笔千古不易。
(88)篆字必须正锋,须用饱笔浓墨为之。
(89)学篆字必须博古,古器之款识,神气敦朴,可以助人。
(90)篆书中小篆、真书中小楷,非强纸不可。二体行笔,不得急就故耳。
(91)未曾从事于汉隶,而欲识晋唐楷法,恐数典忘祖,终不济事。
(92)晋唐媲美,晋以韵胜,唐以力胜;晋人法度,难以揣摩,唐人法度,历历可数。
(93)智永、世南得宽和之量,少俊迈之奇。
(94)欧阳得秀劲之骨,而乏温润之容。
(95)颜柳得庄严之貌,而失之板。
(96)李北海得豪挺之气,而失之疏窘。
(97)过庭得逍遥之趣,而失之俭散。
(98)旭、素得超逸之兴,而失之怪。
(99)米元章书得纵逸之致,惜时有谐笔。
(100)赵孟頫得温雅之态,然过于妍媚。
(101)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句
(102)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九势》句
(103)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104)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蔡邕《九势》句
(105)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蔡邕《笔论》句
(106)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象皆类之。——钟繇笔法句
(107)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可为强哉?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赵壹非草书句
(108)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卫铄《笔阵图》句
(109)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王羲之书论句
(110)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苏轼题二王书句
(111)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萧衍古今书优劣评句
(112)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笔意赞句
(113)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孙过庭书谱句
(114)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书谱句
(115)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孙过庭书谱句
(116)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孙过庭书谱句
(117)文则数语,方见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张怀瓘文字论句
(118)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茫。——张怀瓘文字论句
(119)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张怀瓘文字论句
(120)夫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健,故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韩方明授笔要说句
(121)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陆羽怀素别传句
(122)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句
(12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书小史载柳公权句
(124)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欧阳文忠公集句
(125)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欧阳文忠公集句
(126)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东坡集句
(127)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苏东坡论书句
(128)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东坡次韵子由论书诗
(129)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东坡集句
(130)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句
(131)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东坡集句
(132)今时学兰亭者,不师其意笔意,便作行势,正如羡西子捧心而不自寤其丑也。——山谷题跋句
(133)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黄庭坚论书句
(134)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黄庭坚论书句
(135)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黄庭坚论书句
(136)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山谷文集句
(137)凡书害姿媚是其小疵,轻佻是其大病,直须落笔一一端正。至于放笔自然成行,则虽草而笔意端正。最忌用意装饰,便不成书。——黄庭坚《山谷文集》句
(138)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黄庭坚论书句
(139)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山谷文集句
(140)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米芾海岳名言句
(141)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米芾海岳名言句
(142)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米芾自述学书帖句
(143)壮年未能成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海岳名言句
(144)前人作字焕然可观者,以师古而无俗韵,其不学臆断,悉扫去之。——赵构翰墨志句
(145)翟伯寿问于米老曰:“书法当何如?#34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34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姜夔续书谱句
(146)与其工也宁拙,与其弱也宁劲,与其钝也宁速。然极须淘洗俗姿,则妙处自见矣。——姜夔续书谱句
(147)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松雪斋文集句
(148)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兰亭十三跋句
(149)学书有二,一日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昆山志载赵孟頫
(150)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句
(151)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句
(152)字之中点画重并者,随宜屈伸以变换之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子。——陈绎曾翰林要诀句
(153)大率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项穆书法雅言句
(154)书之法则,点画攸同。形之楮墨,性情各异,犹同源分派,共树殊枝者。——项穆书法雅言句
(155)未书之前定志以帅其气;将书之际养气以充其志。勿忘勿助由勉入安,斯于书也,无间然矣。——项穆书法雅言句
(156)古人名迹,愈阅愈作,仆性善草书,每一阅,必有所得,益知古人不易到也。——文彭六砚斋二笔句
(157)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
(158)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捉。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
(159)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
(160)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句
(161)黄山谷书如剑戟,构密是其所长,潇散是其所短。苏长公书专以老朴胜,不似其人之潇洒,何耶?米南宫书一种出尘,人所难及,但有生熟,差不及黄之匀耳。蔡书近二王,其短者略俗耳,劲净而匀,乃其所长。孟頫虽媚,犹可言也。其似算子率俗书不可言也。尝有评吾书者,以吾薄之,岂其然乎?倪瓒书从隶入,辄在锺元常《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散,未可以近而忽之也。吾学索靖书,虽梗概亦不得,然人并以章草视之,不知章稍逸而近分,索则超而仿篆。分间布白,指实掌虚,以为入门,迨布匀而不必匀。笔态入净媚,天下无书矣,握入节,乃大忌。……”——徐渭集句
(162)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沈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堂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王铎琼蕊庐帖句
(163)学习不参通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也。——王铎文丹句
(164)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生奇,归于大巧若拙而巳。——傅山霜红龛全集句
(165)吾极知书法佳境,第始欲如此而不得如此者,心手纸笔主客互有乖左之故也。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傅山字训句
(166)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适发明者一笑。——傅山杂记句
(167)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傅山霜红龛全集句
(168)笔意贵淡不贵艳,贵畅不贵紧,贵涵泳不贵显露,贵自然不贵作意。——宋曹书法约言句
(169)作字惟有用笔与结字,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带匀美。——冯班钝吟书要句
(170)横不能平,竖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布终不能工;分布不工,规矩终不能圆备;规矩有亏,难云法书矣。——笪重光书筏句
(171)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于纸上,意懒则浅薄者无神,不能书画——原济大涤子题画诗跋句
(172)作书之道,规矩在心,变化在手体欲方而用欲圆,指欲实而腕欲虚,神欲行而官欲止。审量于此,方可学古人法帖。——王宗炎论书法句
(173)学书如穷经,宜先博涉,然后反约。不博,约于何反?——梁献承晋斋积闻录句
(174)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梁谳评书帖句
(175)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缺其一,行尸耳。——王澍论书剩语句
(176)书着意则滞,放意则滑。其神理超妙浑然天成者,落笔之际,诚所谓不及内外及中间也。——张照天瓶斋书画题跋句
(177)学书无他道, 以收其心,读书以养其气,明窗净几以养其神。——梁同书频罗庵书画跋句
(178)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阮元《北碑南帖论》句
(179)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豪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包世臣艺舟双楫句
(180)外间人见子贞书不以为高奇,即以为怪诞,岂知无日不从平平实实,匝匝周周学去,其难与不知者道也。——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集句
(181)心声心画,无可矫为,然非刻苦用一番精力,虽人已成就,不见得全能搬到纸上。——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集句
(182)子贞用笔法:中锋直立,运腕而指不动又不失,乃得神。笔弱而指动则大逊,凡用手之事,皆以指不动为法。——陈介祺箐斋尺牍句
(183)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刘熙载书概句
(184)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书概句
(185)每作一画,必有中心,有外界,中心出于主锋,外界出于副毫,锋要始中终俱实,毫要上下左右皆齐。——刘熙载书概句
(186)起笔欲斗峻,住笔欲峭拔,行笔欲充实,转笔则兼乎住起行者。——刘熙载书概句
(187)结字疏密须彼此互相乘除,故疏不嫌疏,密不嫌密也,然乘除不惟于疏密用之。——刘熙载书概句
(188)字体有整齐,有参差。整齐,取正应也;参差,取反应也。——刘熙载书概句
(189)学书通于学仙,炼神最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刘熙载书概句
(190)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刘熙载书概句
(191)字宜上半右边欹,至末画放平,欹故峭,平故稳。——姚孟起字学忆参句
(192)心地丛杂,纸墨精良,无益也。扬子云,字为心画。——姚孟起字学忆参句
(193)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姚孟起字学忆参句
(194)既曰分间布白,又曰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前言是讲立法,后言是论取势。——姚孟起字学忆参句
(195)苏子瞻云前身相马九方臬,意足不求颜色似,论书者不当如此邪。——叶昌炽语石句
(196)楷法人手从唐碑,行草入手从晋帖。立此以为定则,而后可以上窥秦汉,下周近世。有本有文,折衷从说耳。——沈曾植宋拓阁帖跋句
(197)学书先贵立品,右军人品高,故书入神品,绝非胸怀卑污而书能佳,此可断言也。——清道人遗集逸稿句
(198)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蔡邕《笔论》句
(199)字画承接处,之一要轻捷,不着墨痕,发羚羊挂解,学者工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朱和羹临池心解句
(200)用笔之法,有言篆宜缓,隶宜疾。有言隶宜缓,楷宜疾。实则顿之则山安,导之则泉注。不论篆隶真草,皆当如是。——姚孟起字学忆参句
张瑞图书法10轴
《行书六言联句》
释文修竹茂林书院,乔松古木人家。瑞图。
张瑞图擅长书写高轴大字,此轴虽然字径近二尺,但字形结构安排得坚固平稳,点画凝重厚实,笔势互相牵连呼应,神气不散,气势颇为壮阔。观其风格规模,当为天启年间所作。
此轴笔试奔放,点画坚实。字形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变化十分丰富。线条的果断劲健,反映出其个人风格已经确立,而结体的聚敛开张,更表现出他在临纸命笔之际,已进入心手相应,意到笔随的佳境,应属其中年时期的作品。
《行书独啸层岩之一峰诗》
释文独啸层岩之一峰,松梦向晚若为容。遥看飞鸟林间度,正忆归僧月下逢。
隔树天低三五尺,当轩云抱百千重。蒲团坐种万缘寂,列洞风传几处钟。
似梦日堵老先生词宗,瑞图。
这件书法立轴的内容是张瑞图为一位姓杜的诗人写的一首诗。
作品上的字距紧凑而行距较宽。张瑞图的典型书写风格用毛笔的侧锋,斜握毛笔书写。字形显出锋利方折的姿态;行疏字密、尖笔露风,笔势顿挫复飞扬;在章法上尽量拉开字的行距,充分利用字与字之间的牵引连带。
《屏迹东湖上五律诗》
《捧节下瀛洲诗》
释文捧节下瀛洲,居然事远游。缃编留直笔,锦缆引轻舟。五月辞京洛,双星下益州。懿亲原鲁卫,上客得应刘。剑阁铭何壮,琴台赋转优。江山多胜览,归路及清秋。瑞图书。
《杜甫晚出左掖诗》
释文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为平若词宗先生 瑞图
《行书杜甫五律诗》
释文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瀛)州。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锡飞常近鹤,杯度不惊鸥。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瑞图
用笔冷峭,取势方折,刚劲有力,在峭拔险劲中,饶有俊秀之姿,表现出奇逸的书法风格。
《行书七绝诗》
释文清晓无人知岸,。瑞图
用笔冷峭,取势方折,刚劲有力,在峭拔险劲中,饶有俊秀之姿,表现出奇逸的书法风格。
《行书五绝诗》
释文园荒蓬藋长,手鉏薙其秽。那堪蓊蔚区,中有吐芳蕙。瑞图。
《草书苏轼无言亭》
释文慇懃稽首維摩詰,敢問如何是法门。彈指未終千偈了,向人還道本無言。白毫菴瑞圖
《草书杜甫夜宴左氏莊诗轴》
释文枫(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 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果亭山人瑞图
此轴书法熟练奔放,点画开张。在字形处理上注重紧密变化与大小参差,强调横向笔划的坚实和呼应,从而避免了因纵列过长而容易出现的单调平板。用笔的方折峭拔和疾徐轻重变化更突出了作品的韵律感和力量感。从其书风面目来看,当属天启年间所作。
张瑞图(1570-1641年)与董其昌(1555-1636年)、邢侗(1551-1612年)、米万锺(活跃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早期)被人们并称为明朝四大书法家。张瑞图出生于中国南部的福建省晋江市,担任过各种官职。1629年辞官后,隐居故里,从事书法和绘画。
古人对书法的精彩论述 历代书法名家分类论述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