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表白情话(古代奇葩表白方式: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往你
细头银击节碎 古代奇葩表白方式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往你头上抹猪油....
古人认为最重要的部位
是哪里?
古人认为
头,独也,与体高而独也。
发,拔也,拔擢而出也。
也就是说
身体部位里呢
头长得高又独特
不过
头发从头顶长出来
那更不得了啦
堪称头的精华所在
头发作为人体最精华的部分
往往还是身份的象征
古人一生中要经历不同发型
《桃花源记》里说——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里面的垂髫就是指儿童
因为儿童一般头发稀疏
造型也整不起来
所以干脆让头发垂着慢慢长
到了8岁左右
这时头发挺长
再披头散发分分钟可以cos野人了
所以就要把头发分左右
分别绑成两个发髻
这就叫“总角”
到15岁
男女都要换发型了
男子就要“束发”
把头发束起来
女子就要“及笄(ji)”
结发并插上发簪
不得不说
古人根据年龄换发型
还挺方便
众所周知
有的孩子发育很快
现代人往往会遇到一个尴尬的情况…
如果放在古代
就完全没这个烦恼了
但…美好的事物有时经不住细想
古人整天折腾各种发型
没有洗发水洗头
还不爱洗头
那岂不是会变成
个个表面光鲜
走进一看满头头屑和头油
而且还虱子横行?
虽然科技不发达
为了避免上述情景发生
古人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是——
梳
头
古人觉得
梳头不仅仅是把头发打理好
也是一种保养头发的好
而梳头的工具大致分为两种
靡者为比(篦),粗者为梳
梳子大家都懂了
就是用来梳理头发的
跟今天白癜风网小编没什么两样
这个篦又是干嘛用的呢?
它跟梳子有点不同
篦,所以去发垢,以竹为之
白居易那首著名的《琵琶行》里
有一句“钿头银篦击节碎”
讲的就是这个东西
以前卫生条件不太好
头屑和灰尘什么的很常见
头上还容易长虱子
所以就要“篦头”
用密密的篦齿仔细梳理头发
清掉头上的头屑以及其他脏东西
也包括烦人的虱子
古人还会顺便用梳和篦
把头油抹均匀
认为这样可以保护头发
不过也有人不爱篦头
比如唐朝的诗圣杜甫
就不喜欢篦头
因为自己“发短不胜篦”
没记错的话
他貌似还写过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光是梳头和篦头不能满足他们
古人还会在自己的头上
抹
猪
油
古人觉得往头上抹猪油
不仅可以保养头发
还相当于发胶
起到定型的效果
古人也不会这么耿直
直接就把纯猪油往头上抹
而是会把香料加进去
比如兰花、桂花等
通过小火慢煎或者大火蒸熟后静置
就能得到散发着香味的油
这就是所谓的“兰膏”、“脂泽”
《释各》泽,人发恒枯瘁,以此濡泽之
这种头油不仅能护发
而且能带来阵阵清香
乍一看非常完美
头油也有一个
致命缺陷
▼
诗人张籍写过一个爱情故事
复恐兰膏污纤指,
常遣傍人收堕珥。
讲的是女主角心怀爱意
想给心上人缝制一身白衣服
耳环却不小心掉地上了
由于耳环经常碰到头发沾染到了兰膏
女主角害怕捡耳环后容易沾染到了白衣服
于是让旁边的佣人捡起来了
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问题
那就是古人的头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用了头油之后
像广告经常拍的那种
女主角的头发柔顺地穿过男主角的手
之类的情况
是不可能发生的
光靠梳头和抹油
头依然会越来越脏
实在脏得不行的时候
古人还是得靠
洗
头
解决问题
早在先秦时期
《诗经》就曾对这个现象做出精确描述
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翻译成人话就是——
不过
这时可能有人就要问了
虽然古人没什么化学知识
不过这并不影响古人
在摸索中发展
逐渐找到了一些洗头的
▼
比如
有钱人可以用皂角、干木槿洗头
穷人可以用草木灰洗头
看着挺唬人
但实际上
还真有科学道理的
皂角和草木灰呈碱性
可以跟头油产生化学反应
从而去除油脂
可以看出
古人为了一头秀发
不被头油和头屑“污染”
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只可惜
他们并未察觉问题的根源所在
之所以会满头油和头屑
其实都是马拉色菌惹的祸
▼
马拉色菌是一种真菌
这家伙特别喜欢在头皮上油脂多的地方繁殖
这会导致头发产生炎症反应
引发角质层增生从而产生头屑
所以……
古人最浪漫的表白方式 古代表白的情话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