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松子(松子:道家器重的“延年果”)

生活常识 2023-04-20 09:39生活常识www.baidianfengw.cn

或贡或卖的异域坚果,使本就对松子情有独钟的国人更多了几分好奇。为时不久,这些异域之松品,就已陆续在国人的园圃中生根。唐段成式《列仙传》 就记述了自己私第中栽种五粒松(又称五鬣松)的情形“松,凡言两粒、五粒,粒当言鬣。成式修竹里私第,大堂前有五鬣松两株,大财如碗。甲子年结实,味如新罗、南诏者不别。”

宋代,人们更加看重松子的益寿延年功用,并用其为原料,研制出松饵、松膏等保健药品。北宋药物学家苏颂《海药本草》 就详细记述了修道之人常服的用松脂、松子等为原料的“松饵”的 “松脂,生泰山山谷,今处处有之。其用以通明如熏陆香颗者为胜。道人服饵,或合茯苓、松、柏实、菊花作丸,皆先炼治。其法用大釜加水置甄,用白茅藉甄底,又加黄砂于茅上,浓寸许可矣,然后布松脂于上,炊以桑薪,汤减即添热水,常令满。候松脂尽入釜中,乃出之,投于冷水,既凝又蒸,如此三过,其白如玉,然后入药,亦可单服。”

宋人所撰的《大明本草》 也记载了“松膏”的 及其奇特功效,即“服松子法”“七月取松实过时即落难收也,去木皮,捣如膏收之。每服鸡子大,酒调下,日三服。百日身轻,三百日行五百里,绝谷,久服神仙。渴即饮水。亦可以炼过松脂同服之。”

不过,这些松饵之类的产品制法有可能是转引前人的有关记载,如苏颂《本草衍义》 在详述“松饵”制法后便接着写道“但今松实,多作果品,余不闻堪入药。……松岁久则实繁。中原虽有,然不及塞上者佳好也。”这可能才是当时的实情松子多用作果品,而且中原所产不及塞外。

不仅如此,当时塞外民族在松子的食用上,亦显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洪皓在《本草纲目》 中记述金国婚俗时曾提到女家父母在款待初次上门的女婿时,常会大摆宴席。而且,在酒过三巡之后,再进大软脂、小软脂、蜜糕等“茶事”。其中的“蜜糕”便是“以松实、胡桃肉渍蜜和糯粉为之”,其形或方、或圆、或作成柿蒂花状,据称,“大略类浙中宝阶糕”。

而在当时的中土,

连朝中权贵在食用松子时,也仅仅只是停留在炒食之类的传统 上。《武林旧事》在记及张府侍奉宋高宗时端上的十二味干果中,松子就是与榛子、银杏等并列的果品之一。

不过,这种由金国创制的松子新吃法,很快便在南宋的国土上流行开来。如当时的京都百姓在熬制腊八粥时,松子就被列为此粥的主要用料。《武林旧事》就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南宋人林洪《山家清供》中介绍的一种名叫“胜肉(食夹)”的饺子一类美食中,松子亦是馅料之一“灼笋、蕈同截,入松子、胡桃,和以油酱香料,溲面作(食夹)子。”一种名叫“玉灌肺”的小吃,亦是以真粉、油饼、芝麻、松子、核桃等“为末拌和,入甑蒸熟”而成。

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载,南宋末年,人们在 粽子时,也常以松子为馅料“或加之以枣,或以糖,近年又加松(指松子)、栗、胡桃、姜、桂、麝香之类。”

元人在松子的食用上又有所创新。如元忽思慧《饮膳正要》就提到了“松子油”,并记述了其具体 先将松子去皮,捣研为泥。然后“水绞取汁,熬成,取浮清油,绵滤净,再熬澄清”。

元人在 包子时,也常用到松子。《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记述的一种“七宝馅”的包子,其用馅就是以栗子黄、松仁、胡桃仁、面筋、姜米、熟菠菜、杏麻泥等入五味调和而成。

不过,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服用松子,仍是出于保健延年的目的。《饮膳正要》所载“服松子”法,就是这一观念的明证“松子不以多少,研为膏,空心温酒调下一匙头,日三服则不饥渴。久服日行五百里,身轻体健。”

元明时期,松子的品种更多,但人们似乎仍延续着固有的观念异域所产佳品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本草纲目》引元吴瑞《日用本草》就有“新罗者肉甚香美”之说。《本草纲目》甚至认为偓佺等古人所食,皆指的是海松子之类。理由很简单“中国松子大如柏子,亦可入药,不堪果实。”

,尽管李时珍认为本地松所产松子只可入药,但一些较优秀的品种,还是受到不少人的垂青。《本草纲目》引元吴瑞《日用本草》就说“松子有南松、北松。华阴松形小壳薄,有斑极香。”明王世懋《学圃杂疏》还认为,栝子松也是很好的松子载体“栝子松俗名剔牙松,岁久亦生实。虽小,亦甘香可食。”

而且,值得庆幸的是,原产于越南的海松子,已被南北各地广泛引种。《本草纲目》对其产地及具体形态,就有过较详的记述“海松子出辽东及云南,其树与中国松树同,惟五叶一丛者,球内结子,大如巴豆而有三棱,一头尖尔,久收亦油。”

产于满州里的松子,亦是本土的名品。清代《钦定满洲源流考》“国俗四·物产”即有此载“松子,诸山皆产,而窝集中所产更胜。盖林多千年之松,髙率数百尺,枝干既茂,故结实大而芳美,亦足征地气滋培之厚也。”

由于松子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在松子的收藏、食用等方面,人们亦渐渐积累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元贾铭《饮食须知》就了收藏松子的两种 欲使之不油,可“以灯心剪碎,和入罐内,放燥处”;对出现将油之迹象者,则“摊竹纸焙之”,便能完好如初。明张岱《夜航船》中也了“松子用防风数两置裹中,即不油”的经验之谈。

在食用上,《饮食须知》还特别提醒“松子味甘性温。多食生痰涎,发虚热。不可同胡羊肉食。”不过,李时珍《本草纲目》对此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按《医说》云食胡羊肉不可食松子;而《物类相感志》云凡杂色羊肉入松子则无毒。其说不同,何哉?”看来,这位医药学家对此说是持保留态度的。

立足于口味的松子食品

与前人相比,明人在松子食用上的更大贡献,便是将松子纳入了糕点原料的系列。明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中介绍的松子饼和松子海啰干,就是分别以松仁点缀或直接用为原料的糕点一类食品,而且后一种明显地带着渊源于塞外民族的色彩

松子饼方松子饼,计一料酥油六两,白糖卤六两,白面一斤。先将酥油化开,温入瓦合内,倾入糖卤擦匀。次将白面和之,揉擦匀净,置桌上擀平,用铜圈印成饼子,上栽松仁,入拖盘,熯燥用。

松子海啰(口幹)方[核桃仁,瓜仁同用]糖卤入小锅,熬一顿饭时,搅冷。随手下炒面,后下剸碎松子仁,搅匀。案上抹酥油,泼在案上擀开,切象眼块子。凡切块,要乘温切,若冷硬,难切恐碎。

可见,这种名叫“松子海啰(口幹)”的糕点,是一种用糖卤、松子仁和炒过的面粉为原料,做成后切成菱形的糕点。由于形味俱佳,它还常被明代皇帝用作赏赐百官的甜点。《燕京岁时记》引清吴长元《宸垣识略》就说明代皇帝每于冬至要向百官赐“甜食一盒,凡七种”,其中就有一品可能系相沿于元代的名叫“松子海哩(口幹)”的点心。

,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是看重松仁的养生保健作用,因视之为珍食,连皇宫主子都概莫能外。据《打牲乌拉志典全书》记载,清宫也曾将松子列为御膳食品。康熙二十四年还曾诏令“再将松子自此免由盛京关领,仍着乌拉呈进”。当时,配备的专门负责“采捕松子”的人丁达114人,额定上交的松子为15斗。

清钱泳《履园丛话》还说,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第六次南巡时曾驻跸邓尉山圣恩寺,并向寺僧际志赏赐过松子、榛子、频婆果、葡萄等物。

其时,人们在 月饼时,松子也成为常用的馅料。袁枚《随园食单》专门介绍过“刘方伯月饼”的制法“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作馅。”

清宫中亦常以松子 月饼。《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就提到宫廷所制的瓜仁油松瓤月饼“说着,便将自己吃的一个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又命斟一大杯热酒,送给谱笛之人,慢慢的吃了再细细的吹一套来。”

大观园中人除了有幸吃到这种用松子作馅的宫中美食外,还常会用松子自制茶点。《红楼梦》第 62回中就有这样一段笔墨;“说着,只见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个盒子来。小燕接着揭开,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其中的“奶油松瓤卷酥”便是用用面粉加松子、奶油烤制出的酥卷。

清童岳荐《调鼎集》则记述了松仁饼、松仁糕、鸡油炒松仁等餐点的制法,时人甚至以松仁泡茶、浸酒,或用其熬汁,配荤素各菜。至于以“松仁拖米粉,用铜圈印作小圆饼,油煎,粉内加洋糖”的吃法更别开生面。

对松子润心肺,调大肠等食疗功用,人们尤为看重。清曹庭栋《养生随笔》推崇的“松仁粥”就是古人常用的粥品之一。其制法是“取洁白者,研膏入粥。”不过,作者特别提醒如粥色微黄,即是有油气的表现,则不堪食用。

如今,在松子的食用上,更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作为一般坚果食用,炒松仁自然是更受欢迎的吃法之一。看重松子食疗价值的,松子粥自是较受垂青的佳品。讲究清淡口味的,松子黄干糕、松仁玉米应是不错的选择。而鸡米松子、松子鱼块等,则是可大快朵颐的美味佳肴。

参考文献(略)

《咱们祖先的瓜果园》(连载)

版权作品鄂作登字-2017-A-00016844

松子延年 松子古代的记载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