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家乡味(回味家乡的味道)

生活常识 2023-04-20 11:25生活常识www.baidianfengw.cn

一只厚瓷碗呼应时光|九碗故乡,舌尖上的乡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一边的人会形成另一边的民俗。每个民俗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比如我老家寿光的婚宴,就很不一样。

孩子的天性不仅仅是贪玩,还有贪吃。小时候回老家,跟着爷爷奶奶“坐桌”,或者说吃“九碗”,是我最期待的事情之一。与很多同龄人相比,虽然我的童年生活并不缺衣少食,但婚宴上的菜肴品种对我还是有很大的诱惑力。毕竟,那是一个贫穷和匮乏的时代。所以,偶尔的富足是珍贵的。不像现在,哄孩子吃好饭几乎成了都市人最头疼的事情之一。

在我的家乡,婚宴俗称“九碗”。所以,村民们通常把去吃喜酒称为“九碗”。所谓“九碗”,就是用粗瓷碗装九个盘子。用粗瓷碗做婚礼用具也是一种区别。比如我曾经在淄博工作过一段时间,那里的人办婚宴,有冷菜用的平板,热菜用的汤盘,还有特制的鱼盘,汤锅等。非常时尚。淄博是陶瓷之乡,婚宴习俗自然会打上陶瓷文化的印记。

世界各地婚宴上的菜一般都是双号的,而且是成对的。,我的家乡“九碗”的婚宴习俗是什么时候起源的,有什么特殊的由来和说法?我没做过考证,所以不清楚。任何一种习俗的形成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很久”的美好含义。

家乡的“九碗”看起来不够精致,但很亲切,很实在。一场民间婚宴,热闹喜庆,随和就够了。如果你过于挑剔,过于自律,你可能会感到疏远和拘束。再说了,这么多人办喜宴,吃喜宴,乱七八糟的。如果你不小心打碎了几个精致的盘子,你不会杀了你的主人。在那个贫穷短缺的年代,盘子、茶碟之类的瓷器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用,或者说根本用不起。甚至那些不值钱的粗瓷碗,大部分都是借邻居应急用的。

在其他地方的婚宴上,上菜的顺序一般是先凉菜,后热菜,再是汤菜。比如我在淄博办的婚宴,先上了一些凉菜,然后是热菜,接着是汤菜。而且各种热菜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比如炒菜、炒、炖菜。而我家乡的“九碗”只是在四个菜的顺序上有硬性规定。所谓“一鸡二鱼三凉菜碗底一块肉”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之一道菜是鸡,第二道是鱼,第三道是凉菜,一道是大肉。至于中间的菜,可以节俭一些,比如炒芹菜,炒豆芽,炒芸豆,炒土豆丝,韭菜炒鸡蛋,白菜炖豆腐。

在短缺时代,鸡肉和肉类都是稀缺资源。至于鱼,不是海星、苏眉、三文鱼之类的名贵鱼类,而是鲤鱼、鲫鱼、草鱼。小时候,我的家乡到处都是池塘和沟渠。这东西没什么稀罕的,珍贵不等同于鸡和大肉。

当时的农村,母鸡负责下蛋给零花钱,村里有“半年花在糠上,半年花在粮上,鸡和眼睛就是银行”的说法。公鸡和猪一般都是卖钱的,没人愿意宰了吃,更别说公鸡打鸣的职责了。只有那些将死于瘟疫的鸡将别无选择,只能杀死它们。小时候放假回老家的时候,吃过舅舅家的鼠疫鸡。感觉和原来一样好吃,比大窝窝头的酸菜好吃多了。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食品很不安全。但说这话的人一定没经历过那个物以稀为贵的时代,所以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食品安全很重要,填饱肚子更重要。经常受饥饿折磨的人,是没有资格对食物质量吹毛求疵的。

至于海参、鲍鱼、鱼翅等高档菜肴,当时的村民别说吃了,连听都没听说过。所以两个婚宴上最硬的菜,鸡和肉,自然要放在开头和结尾。想想这样的安排真的很有道理开头玩得开心,结尾留个梦。

“九碗”里的鸡不是烧鸡、扒鸡、炸鸡,而是“虎头鸡”。“虎头鸡”的 也相当独特。把鸡肉剁成小块,用鸡蛋和面粉做成的酱包起来,放在油锅里炸到七成熟。然后和松茸、山药等辅料一起炖。在我的家乡,“虎头鸡”这道菜也经常被人们在春节期间用来招待客人。

小时候随爷爷奶奶回老家,感受到了爷爷在族人中“高期望”的荣耀。我经常和他们一起去吃“九碗”。老家的乡亲一般不会带孩子来参加婚宴,怕别人背后说闲话,嘲讽自己占别人便宜。但老年人通常会受到选择性的溺爱,比如爷爷奶奶。在努力和硬泡的影响下,我通常是婚宴桌上的一个例外。

我老家的人办婚宴,都是在自家院子里搭起大棚,放上几口大锅炒菜。以当时的条件来说,不管村民有没有钱去酒店办婚宴,就算想去,农村也没有这样的地方。大厨做菜的浓浓香气,从锅里蒸腾出来,远远溢出院子,能让人流口水。有些和我同龄的人说,现在很难激发他们的食欲。而每当我闻到炖肉、炒芹菜、炒豆芽等味道的时候。我也有条件反射反应。但我知道,那种反应其实是因为想家,而不是食欲。

婚宴在自己家和四个邻居家的大厅里举行。一张八仙桌,周围坐着八个人,上面坐着资深人士。婚宴上,爷爷奶奶会让我站在他们旁边,而不是给自己占座位。他们还会道歉,并向其他人解释,“这个孩子迷上了人,没有我们他回不了老家。”村民无所谓“没事,没事。城里人的孩子什么都没吃过,什么都没见过。我们农民家庭能看得上就不错了。”

婚宴在晚上举行,而不是流行的中午,也是我家乡特有的地方。这样做是为了留出足够的时间做“九碗”,还是为了配合洞房的喜庆气氛?不得而知。巧合的是,女儿结婚的时候,公婆遵循的是浙江萧山的规矩。

的习俗,也是把婚宴放在了晚上。这样一来,就辛苦了那些其它村子前来贺喜的亲友们——喝完喜酒还要赶夜路回家。好在那时的人们都相互体谅,对于宴席上的酒,没人好意思放开肚皮猛喝,而是心照不宣地抿两口意思意思算完。毕竟酒属于高消费品,而大家又都很贫穷,如果喝得主家拿不出酒来,那就尴尬了。所以,婚宴上的气氛,很是祥和融洽。没有吆五喝六,没有撒泼闹酒。婚宴结束之后,村里村外也看不到东倒西歪的醉汉。

在“九大碗”中,“虎头鸡”自然是我的更爱。盛在大碗里的“虎头鸡”块,圆润饱满,金黄油亮,香气扑鼻。染得碗里的松蘑、山药,甚至粗瓷大碗本身,也跟着泛出光、透着香。婚宴结束之后,主家通常会给四邻八舍送去一碗婚宴上的菜品品尝,意思是让大家都沾沾喜气,图个其乐融融的气氛。最讲究的送人菜品,也是“虎头鸡”。由此可见,这道菜在婚宴上的重要地位。

有些不爽的是,爷爷奶奶总是对我加以种种限制,不让我由着性子猛吃“虎头鸡”,并且他们几乎不动这道菜。起初,我以为爷爷奶奶不爱吃。后来才明白,他们是不想占用别人应该享用的份额。但让来让去的结果,“虎头鸡”还是入我的口腹最多。那些老旧的八仙桌,生生地被乡亲们围成了一方方浓浓的温情。这样的温情,会凝结为擦不掉、抹不去的记忆。

长大之后,德州扒鸡、四川口水鸡、歌乐山辣子鸡、新疆大盘鸡、广东盐焗鸡,以及这样那样的炒鸡炖鸡等等,我也吃过不少,但感觉都不如故乡的“虎头鸡”。这些花样繁多的鸡菜,香则香矣,也足够 ,但感觉味道过于直接外露。而“虎头鸡”的香,虽然含蓄内敛,一点也不张扬,但却悠长醇厚,很耐回味,一如故乡的民风。

近些年来,我经常问故乡的年轻人,还知不知道“九大碗”婚宴的习俗。让人惆怅的是,不少人已经说不出个所以然了。少数知道的,也只是从长辈的口中听说过而已。随着手中金钱的宽裕,如今故乡已经基本没人在家中操办婚宴了。不差钱的,去豪华大酒店办。条件一般的,起码也得找家一般酒店应付场面。不然的话,会被人笑话的。而酒店里的婚宴,基本上已经标准化了。于是,“九大碗”也就慢慢变成了人们记忆中的一个名词。这也难怪,在金钱的强力冲击之下,哪里的习惯不改变,哪里的民俗不消亡?

多样的民俗,才能构成丰富多彩的生活。民俗的消亡、人们生活习惯的趋同,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于是我有时就会突发奇想,退休之后回故乡开一家专门操办“九大碗”婚宴的酒店,以民俗为独特卖点,会不会勾起人们怀旧的思绪,从而火爆一把呢?我也明白,这样的念头,充其量也就是想想而已。不是多么渴望发财,还是源于乡思。

随着时光逝去的,不只是我的年华,还有我的亲情。它所留下的,只是一些并不那么完整的记忆。如今的故乡,已经成为了我梦中才常常会去的地方。乡思与乡愁,不但关乎土地、关乎亲情,也关乎民俗。所以,我的乡思与乡愁,不但埋藏在心底,也常常泛起于舌尖。

壹点号谷荻

舌尖上的家乡味 回味家乡美食情怀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