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的雕刻(元阳梯田.哈尼人的雕刻)
哈尼王子李维真 元阳梯田.哈尼人的雕刻
哈尼族以数十代人毕生心力,垦殖了成千上万的梯田。以超人的想象力,随山势地形变化,开垦出大小不一的梯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也无不奋力开田。
这一景观构成了千奇百态变幻莫测的天地艺术,成为举世瞩目的梯田奇观。
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
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级数更高能达3000级。
千百年来,哈尼人将哀牢山区三江流域的野生稻驯化为陆稻,又将陆稻改良为水稻。
哈尼族多居住于海拔800-2500米的山区,每一村寨上方,必有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源、用材,每个村寨都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为哈尼人提供着生存的粮食作物。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
房子分为三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堆放物品粮食。
蘑菇房经久耐用,冬暖夏凉,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它与山峰、云海、梯田,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哈尼山乡美景。
哈尼族人民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持久不懈,让群山改变了模样。
哀牢山哈尼族有句俗话:梯田是小伙子的脸。
小伙子美不美,主要看他造田做得怎么样,筑埂、铲堤、犁耙田样样来得,就会得到大家的称赞,赢得姑娘的爱慕。姑娘美不美,关键要看她在梯田里做的活计好不好。
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涧,通过水笕沟渠引进梯田。
哈尼族源于中国古代西北部的羌人,上古时代游牧于青藏高原东部。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哈尼族祖先“和夷”因战败而迁徙到大渡河一带,哈尼先祖再度战败,继续南迁,到了昆明附近。隋唐时期,哈尼先祖在昆明一带又遭遇战争,第三次失败,祖先们把很多东西都埋于地下,离开昆明,一路南下进入哀牢山。
公元9世纪中叶,一部分哈尼人再度南迁,进入西双版纳,并逐渐散布到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地的山区、半山区。
哈尼族崇尚黑色,哈尼族无论男女,其服装均以黑色为主基调。
自织小布帽极具民族特色和信仰意识,由六片土布片缝制而成。
哈尼梯田具有至少1300 年以上开垦、耕作和发展历史,至今持续使用和发展着。
森林- 溪流- 村寨- 梯田“四素共构”的结构创造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是哈尼梯田的一大特点。
作为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哈尼人智慧的结晶、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山地农业技术的集成、独具特色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哈尼梯田是一类典型的、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好声音》有个哈尼族歌手,自称王子。我询问当地人,都为李维真自豪,他是李氏土司的后裔,当地人对土司很是尊敬,称土司的后人为王子大概也是可以的吧。
元阳梯田哈尼人的大地艺术 元阳县哈尼梯田雕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