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剪春韭的全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是什么意思)
二年级下册昼夜燃什么成语 夜雨剪春韭
759年春三月,华州奉先县卫八处士家来了一位稀客少年好友杜甫。不过这时候的杜甫名气还不是很大,也就是个“官三代”,还是个无品的司功参军,因为得罪了皇帝,被赶到华州来了。面对分别二十多年的好友,卫八处士吩咐家人准备酒饭
卫八处士来客人了,准备酒菜。
家人是什么样的客人?
卫八处士稀客,也是贵客。
家人那是杀鸡还是杀鸭?
卫八处士都不是,上韭菜,黄粱。
于是就有了那首著名的别离诗。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很多人认为“夜雨剪春韭”,讲的是春天的雨夜里,卫八处士不惧泥泞去割韭菜招待贵客。
其实不然。
一生飘零的杜甫虽然穷困潦倒,还是饿死的,但好歹也是贵族子弟,相门之后,什么美食没有吃过?断不致为了“春韭”和“黄粱”如此激动不已。卫八处士虽然无官无职,也不会穷到待客只有“春韭”和“黄粱”。而此时的安史之乱只局限于河南河北,长安早已为唐军收复,民生渐趋安定,虽说不上物阜民丰,一顿饭钱还是不差的。
从唐宋其他诗人的作品来看,待客都是好酒、好肉、好茶。如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李中“倾壶待客花开后,煮茗留僧月上初”,窦牟“瓮头开绿蚁,砧下落红鱼”,白居易“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其实这两句不一定是实指,而是用典。《幼学琼林》“冒雨剪韭,郭林宗款友情殷。”东汉名士郭泰,字林宗,被太学生推为领袖,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北宋时期的名相文彦博一起被称为“介休三贤”。他在洛阳太学求学时期,在附近租地建园,种菜以自给。一日傍晚大雨磅礴,友人范逵突然来访,郭林宗冒雨到园子里割韭菜,以待范逵。元代贝琼在《剪韭轩记》中说郭林宗夜见故人剪韭为具,此一时之真意也。代之为友者,相附以势,相结以利,相悦以饮食,恶有剪韭之真意乎?今季充取友天下之士,行伦志合而非势利之相求也。干戈格斗之余,散于四方,耿耿如参辰相望。数千里外,少者壮,壮者老,显晦存没,皆不可知,有过其轩而一接尊俎之骥,虽太牢之美,其有过于剪韭邪?然会合之不常,不能无憾,于韭之剪者能几焉尔?吁!天子庶人,未有不须于友者。《诗》曰“相彼鸟矣, 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责人之弗鸟若也。季充其求友生而不忘者乎?所以这个典故是指朋友之间的殷情款待和文人之间的同气相求。许嘉璐在他的《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中提到,稷中的良品为粱,粱中的良品为黄粱。黄粱“为饭尤佳,馀用不甚相宜”,这顿新炊所用的米至少是“沁州黄”的规格。所以“黄粱”主要是指食材的珍贵。
宋代的一位隐士林洪在他的《山家清供》中提到了这句诗,不过林洪提到这句诗是为了说一道菜——柳叶韭。卫八处士是一位隐者,所以林洪认为“夜雨剪春韭”,是指一种 凉拌韭菜的吃法。左手握着一把刚割的韭菜,把它的根部竖在汤里,这里的汤可能就是杜耒所说的“竹炉汤沸火初红”,然后用剪刀剪去用手握着的韭菜梢部。开水焯过的韭菜,捞出来放入冷水中,然后“取出之,甚脆。”林洪还特别提到,剪刀一定要用竹剪。现代的人可能不知道竹剪刀的。《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平儿依言装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宝玉又将盆内开的一支并蒂秋蕙,用竹剪刀铰下来,替他簪在鬓上。” 作者似乎是刻意写了宝玉是用竹剪刀铰的花儿,感觉这句“用竹剪刀铰下来”是特别用心写的。若非如此,他只需写“用剪刀铰下来”,或直接写“铰下来”就好了,一点也不影响事件的表述。为什么强调是用“竹剪刀”?在古人看来,娇嫩的东西是经不起金属器的,必须用竹剪刀。《山家清供》一书的主旨,皆在“清供”二字,讲究要吃清雅的食物。所以杜甫和卫八的这顿饭,也有可能是体现他的隐士身份。
中国人吃韭菜的历史很长。
《尚书?夏小正》中“正月囿有韭”的记述,说明至少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韭菜已经种到菜园子里了。
汉代,韭菜属于 “五菜”——葵、藿、薤、葱、韭之一。葱、韭这个名字几千年未变,葵就是冬苋,藿就是大豆叶,薤就是藠头。在这一时期,韭菜的“亲兄弟”——韭黄也已经出现了。秦始皇是温室大棚的先行者,到了汉代,温室种植这种技术已经被贵族阶层用来种植蔬菜了。《汉书》载“太官园仲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薪火,温气乃生。”因为韭黄看上去不够壮实,不符合茁壮成长的意向,加上儒家文化的“不时不食”, 温室种植也就成了必然。不过,温室种韭黄虽然不广泛,一直存在。
西晋时,大富豪石崇“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冬天用韭菜根和麦苗放在一起,做成一道名菜“韭研齑”招待客人,这使晋武帝的舅父、大富豪王恺羡慕不已,不惜花重金收买石崇的家人,探听“韭研齑”的做法。北魏贵族李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宰相),但生活俭朴,每天只食韭茹、韭菹两种菜,即炒韭菜、腌韭菜。他的部下李玄祐给人说“李令公一食十八种。”人问其故,李玄祐说“二九十八。”闻者大笑。
宋代王千秋《点绛唇?春日》“韭黄犹短,玉指呵寒剪。”苏东坡曾写道“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这首诗是苏东坡给范仲淹的四儿子范德孺赴庆州时所写,应该是在元丰八年(1085年),这年春天苏东坡已经从黄州转任到了河南汝州,这里更接近东京,更接近有实力建温室,培育韭黄的贵族阶层。苏东坡在春分时节享受韭黄做的春盘,听到好友将赴陕西庆州,不由感叹“遥想庆州千嶂里,暮云衰草雪漫漫。”
元代《王祯农书》对韭菜大力提倡,他说靠近城的一些农户种三十多畦韭菜,每个月割两次,换来的东西够一家人一月所需。
明人徐渭在《赋得夜雨剪春韭》写道春园细雨暮泱泱,韭叶当篱作意长。旧约隔年留话久,新蔬一束出泥香。
清代的袁牧用这种韭菜猪肉馅做韭菜盒子,他在《随园食单》中记述“韭白拌肉,加作料,面皮包之,入油灼之,面内加酥更妙”。
韭菜的吃法也是有讲究的。
周代礼法规定,每年天子郊外祭天一次,四时则要到宗庙祭祀祖先。在四时祭祀宗庙时,春天祭祀要用韭,夏天用麦,秋天用黍,冬天用稻。这四种植物作为祭祀所用,是有说法的,并非随意而为。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说到四时祭祀时讲“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春曰祠”“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韭菜是正月,也就是早春更先食用的一种植物,因而有此殊荣。
《说文》对“韭”的解释是“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说它可以长久生长,割了一茬还会长出新的一茬。“韭”是象形字,“一”代表土地。万物蛰伏一冬,春来阳气萌发之时韭菜破土而出,韭菜所代表的生生不息的寓意正是人们所期盼的,用这样一种作物来祭祀祖先自然也有代代繁衍不息的寓意。《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献羔祭韭”的记录,也说明了这种植物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南史》中说“文惠太子问菜食何味最胜。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春头的韭,秋末的大白菜,想想也是,吃韭菜和时间有莫大关系,韭菜的味道的确是春天的最美,“香椿芽、头刀韭、顶花黄瓜、谢花藕”被称为乡村四鲜,韭菜为春天头茬更好吃,及至夏天各种菜蔬上市,韭菜自然成了等下之物,所以农村有“六月臭韭菜”之说。
韭菜在周代时就用于腌制肉类,而且规定, 猪肉一定是用韭菜。周代的宫廷御膳 中很清楚地记载着,烹制小猪的时候,春天要用韭菜,秋天用蓼(一种野香草)。还说烹饪时,“脂用葱,膏用韭。”膏和脂也是有区别的,带角的动物油是“脂”,不带角的动物油名为“膏”,如此可知,早在两千多年前韭菜猪肉馅就是经典搭配,写入御厨手则,必须遵守的烹饪规则。
唐代的《本草拾遗》说“韭是草钟乳,言其温补也。”钟乳是一味中药,就是溶洞里的钟乳石,把韭菜谓之草钟乳,也就是说有跟钟乳一样的疗效。明代的《本草纲目》沿用了唐时草钟乳的说法,还说它是起阳草,正是有了《本草纲目》的强调,民间才把韭菜广泛地称为“壮阳草”。其实,起阳是指阳气上升之时,韭菜随春勃发,才有了起阳草之说,民间却讹成了壮阳草。
韭菜吃的是鲜香腴嫩,须旺油旺火急炒才能保鲜,不软塌。一定要待锅里油烧辣烧得冒热烟时才下锅,更好让菜上带点水珠,热油遇水,哧拉一声,喷上一层油膜,保住菜中鲜味和营养物不致散失。翻炒片刻,搁盐,出锅。此时,葱嫩青碧的韭菜所特有的扑鼻鲜香,让人馋涎欲滴。火头不足炒的时间过长,油少,或是盐放早了出水多,味道都会大打折扣。韭菜炒千张,绿白相间,有着一种删繁就简的淡泊,是一般人都能拿得出来的一道非常清怡的家常菜。韭菜炒绿豆芽,撒上些红椒丝提味,又不掩绿豆芽的明快;在颜色和味道上,红椒丝亮艳明快,韭菜韬光含蓄,各行其道,相得益彰。韭菜炒螺蛳肉更是绝配,形似胶饴的螺蛳肉先以油和作料爆煸,再投春韭共炒……盛入青花瓷盘中,碧绿的韭菜里,近乎黑色的螺肉星星点点,像是散落田野里的牲畜,让人宛如欣赏一幅江南水乡风俗画。韭菜是饺子的传统食材,把韭菜和豆腐干一起切碎,拌匀,有条件的加一些肉丁,每次吃饺子都像过节。夏天烧烤盛行,韭菜也是烧烤的必备蔬菜之一,把韭菜串成一串,放在炭火上烤,如果要味道好,必须不停翻动,不断地刷油,烤出的韭菜才美味,往往店家生意忙无暇精心细作,味道不佳,难称美味。
秋韭亦美,不逊春韭多少,是以民间有“两头鲜”之谓。夏天的韭菜较老,但夏韭长出的娇嫩花梗,开白色小花,谓之“韭菁”,切成寸段炒肉丝,或炒那种柔韧的茶干细丝,风韵别致。作腌制韭花酱,辛辣稠浓,重口味。汪曾祺说,韭菜花要配小羊羔肉吃才好,且考证出这是《诗经?小雅》那个年代就推崇的吃法,继而又牵涉出了一个书法相关的杨凝式《韭花帖》。友人赠杨凝式一把韭菜花,杨氏回信“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馐。” 把韭花配肥羜称为珍馐。
如古人那般美味的春韭,现在是很难吃到了。城市菜场里,韭菜一年四季都有,却是俗称的洋韭菜,肥肥壮壮,不谙风雨,在温室大棚育出来的,下锅一炒一汪水,全无韭菜的柔软鲜嫩、清香润腴。
杜甫拜访友人是在春三月,此时已是暮春时节。早春的韭是翠绿,暮春就变成墨绿了,味道自然也大打折扣。如此看来,杜甫和友人相遇时吃的这顿饭,韭菜的味道真不怎么样,其实就是个仪式感,很隆重。一盘极富仪式感的凉拌韭菜,一碗喷香的黄米饭,二位二十余年不见的老友,这个春夜应该热泪盈眶吧,加上故人老友的殷切情谊,让亡命乱世的大诗人所获得的无限安慰,足以穿透千年历史烟云。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是什么意思 夜雨剪春韭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