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消费增长的问题和建议(我国消费结构现状和消费结构升级)
怎样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新发展阶段下,我国在促进消费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消费不仅对经济社会生产起着关键作用,对人以及自然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探析我国在消费实践中存在的阻碍和制约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我国在促进消费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之一,是从生态的角度考量到我国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问题;第二,是关于我国存在的消费总量不足的问题,比如居民消费率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偏低,这是我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基点。
第三,人口结构对于消费模式的影响,我国从人口结构上来看人口红利带来的利好态势正在逐渐减弱,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催生新的消费需求的出现,我国在应对人口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所激发的新经济还需做更多的努力。
第四,消费受当前我国总体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进而产生了不同的消费差距问题。第五,新时代经济发展消费主义异化的新变式和新特点,我们要 这种物欲至上的奢靡浪费之风,形成可持续的、节约的消费理念。
一、供给不足与供给质量对消费的约束
从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角度来说,我国虽然是丰富的资源大国,但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我国人均资源的占有量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是较少的。自开放以后,我国注重经济上的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随着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在能源供给上也会面临和承受较大的风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国从二〇一六年能源消耗总量的441492万吨标准煤稳步攀升至二〇二〇年能源消耗量的498000万吨标准煤。二〇〇一年至二〇一九年能源生产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5.7%,能源消耗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6.5%。
这说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且能源耗材主要以碳基能源为主,非化石能源的消耗还具有可观的空间。我国从能源的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来说,是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并且能源的供给主要以中低端能源供给为主,借助科技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多元化能源结构进而提升能源供给质量还有一段较长的实践之路。
虽然我国作为能源资源大国,但经济的高速高质发展是需要依靠庞大的能源供给来实现和完成的。尤其是从能源的进口量来说,以煤炭进口量来说,从二〇一九年的29952万吨增长至二〇二〇年的30399万吨。
以我国能源供给中碳排放数值较低的天然气为例,截至二〇二〇年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所占比重为7.5%,远低于全球能源消费水平的16.3%。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水平也呈现较低态势,低端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这说明,如果单纯从能源的消费视角来看,一方面,低端能源供给的过剩和中高端能源供给的不足这一双重现状会约束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产业结构需要消耗能源这就意味着产出的产品或者是流通与市场的商品的碳排放并未减少,人民在消费领域消费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现状也就难以转变。
另一方面,我国能源的消费需求对外进口的依存度也在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扩大,在未来的能源供给发展方面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制和约束。我国正在进一步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升级转型,能源需求的不断提升会使得当前我国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更加的凸显。从国际形势来看,发达国家在相关产业的转型和转移也出现了增加能源资源上升的态势。
,针对我国能源进口的数量来看存在依赖度,这种依赖会经历市场价格的经济风险,甚至是政治风险,这就给中国的能源供给安全问题带来挑战。面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双重约束下,我国 也必须探索和选择人同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发展关系与消费模式,辩证看待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并调整关系之间的构成要素消费作为生产的内核驱动力,要实现和发展资源节约的新阶段和新格局关键在于可持续消费理念的构建的牵引。
二、国内消费总量不足问题的具体体现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来说,生产和消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的消费对生产有着反作用。对于社会再生产环节来说,消费作为最终环节,始终是生产的根本目的,可以说消费是作为生产的最终归宿的存在。
不论是经济社会存在的生产过程还是投资行为,最终都要依靠消费进一步证实。因而,为深入探讨当前我国存在的消费总量不足问题,将以数据为基准,从我国三大消费及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和居民消费率方面进行论述。
(一)三大需求结构中消费的抑制性现状
中国自二〇〇一年正式加入国际世贸组织后,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途径仍旧沿袭之前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到了二〇〇八年金融危机后,由于我国出口贸易急剧下降且国内经济持续低迷,虽然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量还在持续增加,但远慢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产生了极高的贸易顺差现象。
在这种经济运行状态下对我国经济的持续性稳定发展是不利的,因而国家提出要进一步依靠内需来协调经济的发展和运行。在二〇二〇年国际形势出现逆全球化、贸易摩擦等形势,各国的内向性格潜在冲突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我国与其还在经历全球新冠疫情和频发的自然灾害的冲击,消费需求因经济和收入的下滑出现了罕见的拉动效用的推迟,国家出现总体需求不足的紧缩效应。不论是世界还是中国而言,在短期中是难以摆脱疫情反复冲击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保障经济能够在疫情后实现快速地恢复,我国整体的增长经济复苏增长还是过分依赖 投资,依靠基建投资拉动消费领域获得 的财政支持。
从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一九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平均54.11%的水平、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平均36.12%的水平、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的水平。这说明消费需求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除二〇二〇年以外,三大需求中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效用最明显的,并且总体来说逐年呈上升态势的就是消费需求。加之国际形势背景的不确定性更加确定了我国要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增强消费内生推动力、实现经济恢复和增长,从而为我国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良好循环。
(二)居民消费需求长期呈现低位徘徊状态
国内居民消费率主要是指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是反映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占比的具体体现。这里指的最终消费是包含了社会公共消费和居民个人消费的综合,这个数据也一定程度反映国内居民消费和社会财富增长之间的关系。
如果居民消费率高就代表着国家财富大多用于最终消费,而消费对生产的能动作用又能帮助社会实现更高质量的生产发展,因而这话说明社会会生产的发展是需要提高居民消费率的。虽然我国自开放以来从未停止关于促进消费的政策方针,但消费总量不足的问题仍旧存在并困扰着我国在消费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常态化发展并逐步向高质量转型,消费在总体的绝对量来说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的。虽然从我国进一步重视内需增长和消费动力开始,最终消费率有所提升但始终未超过56%。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民人均生产总值的提升就会越依靠与消费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最终消费是呈现上升态势的。
我国虽然从整体来看,自二〇一一年到二〇一九年最终消费率稳步上升,只有二〇二〇年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但从整体消费率的上升速度来看,相较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旧有着较大差距。而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德国等国家居民消费率均超过52.5%。我国从二〇一六年至二〇一九年的居民消费率平均在38.8%,相较于发达国家至少平均差13.7%。
从国际形势相比,我国居民消费率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偏低的问题,我国消费仍存在不足的问题、居民消费率仍旧有提升的很大空间。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这说明国家经济总量用于消费的占比较少,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抑制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且不利于我国优化消费结构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
我国居民消费总量不足和供给产能过剩之间的不匹配不平衡也可以验证这一点。因而,想要突破当前国内存在消费总量不足的问题,就要在新发展阶段的通过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扩内需促消费。
我国消费结构现状和消费结构升级 2018年以来我国的消费结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