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闲一盏清茶释清欢(偷得浮生半日闲下一句)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偷得浮生半日闲
作者张春生
李涉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题鹤林寺壁》)诗中一句话,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作者是唐末的一个读书人,曾任太学博士,当时唐王朝经历过安史之乱,已日迫西山,社会极度黑暗,民不聊生,盗贼横行。一个雨夜,他在九江皖口遇到强盗,对方问“你是谁?”答“李山人。”强盗头目说“是李涉吗?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诗足矣。”
李博士是有悲悯情怀的,眼前夜雨荒郊面目凶悍的强盗,何尝不是昨日南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的耕夫,于是他口吟一首“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藏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强盗得诗大喜,对李涉厚赠而去。(《唐才子传》)
《唐才子传》 是元代辛文房所编撰的评传汇编集。
李涉才名动天下,但仕途萧然,他终日喝酒,常常醉醺醺的,应该就是一闲人了,但他却认为自己并不闲,和僧人谈了很久,才“偷得浮生半日闲”。僧人的话解除了他内心的烦恼,在鹤林寺这半天,心才闲。
心闲是真的闲。一个僧人写过这样一首诗“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这首诗征服了很多人,白云清风,已是非常自在了,但却不如老僧闲。一个老僧,一间僧房,隐没在山顶松风里,窗前浮云白,栋里落晖红,那种悠然,出尘脱俗,与红尘喧嚣彻底绝缘。
但我们毕竟不是僧人,没有生活在深山白云之间,而是生活在地面之上,有柴米油盐之需,有自己的理想抱负,要和形形 的人打交道,要做各种各样的工作。一入江湖白发催,常常身不由己,想闲下来谈何容易。
梅询(964-1041),字昌言,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原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北宋有一个翰林学士叫梅询,替皇帝拟圣旨,有一天诏令较多,灵感迟迟不来,着急的梅学士绕墙徘徊,看到一个年老的守军靠墙根儿晒太阳,不禁一阵感叹“真舒服!”幸福是比出来的,一个劳心一个闲,老军逍遥的样子,让学士的幸福感荡然无存。没事找事的学士再问老军“你识字吗?”老军答“不识。”学士又一阵感叹“你真幸福!”(《宋稗类钞》)
《宋稗类钞》
俗话说“旅行是一面镜子。”你想了解真正的自己,只有和别处的人相比较,才明白什么是自己向往的人生。饱读诗书的学士羡慕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军,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但有时感觉也会骗人,因为距离感,总觉得别处是美的。想闲下来,无非因为日常太过忙碌。站在桥上看风景,感觉风景中的人很幸福。当你羡慕世外桃源里的岁月静好时,那里的人何尝不羡慕外面的红红绿绿,包括疲惫不堪的你。因为在世俗眼里,忙,可能就意味着很多故事,就意味着成功。梅学士羡慕老军,老军也许更羡慕这位光鲜的学士。
所以我们吵着要闲,但真闲下来,发现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美好。
陆游
陆游曾写过一首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细雨蒙蒙中,他骑着驴,半醉半醒,在别人眼里,应该赛如神仙了,但陆游是痛苦的,因为他向往的生活是铁马秋风大散关。
相似的例子还有李清照,她暮年流离江南,应该很闲了,但仍写出“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那样的句子,让人感到彻骨的悲凉。
闲,不是人生目标,而是人生过程中的一种自由。没有这种心的自由,即便身闲,也享受不到闲的乐趣。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确实让人沉醉,因为那种境界很少有人达到。假如你也在田野里,路边是各种各样盛开的野花,你能气定神闲地去采吗?你确定不会牵挂家人的健康,孩子的作业,手边的工作以及琐琐碎碎的事情?你确定不会停下来,将眼前风景拍照并发到朋友圈炫耀,或者偷窥朋友圈里都又干了什么?你确定不会疑神疑鬼,生怕漏掉某些 而不断去翻看手机?
(张春生,湛江市坡头区爱周中学教师,岭南师院雷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黄金时代》特邀编委,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评审专家,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湛江市作协会员。)
偷得浮生半日闲下一句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朋友圈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