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的叶子(包粽子的米泡多久更好)
粽子用米泡包多久更好?
00-1010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叶子和粽子。孟摄(影像中国)
我面前是一盆洗过的芦苇叶,颜色碧绿,仿佛给我的厨房带来了水岸的清香。小镇上的人们习惯把这个季节捆在一起的芦苇叶称为粽叶。它们从滨水植物一跃成为厨房里的新宠,并被用来在端午节包粽子。但在我的家乡山东省胶州市普集镇,宗野却有着一层含义。我们小吃中的粽子是用黎蒴树叶包裹的,黎蒴是一种生长在山里的树叶。所以,我刚来城市工作的时候,不知道也接受不了这种芦苇叶包裹的三角粽子。
人们总是被季节带着前进。转眼间,小镇的街道上,卖芦苇叶的摊位排成了长长的一排。每辆车的车斗里,全是宽大的芦苇叶。它们堆在那里,等着一双小手去摸,往它怀里塞糯米和小米。一时冲动,我排队买了芦苇叶和糯米,并大胆宣布今年,我要自己包饺子了!
小时候,妈妈包粽子的时候,我也帮过她。那种四角折叠的饺子比较简单。后来我从婆婆那里学会了用芦苇叶包粽子。我跟着叶子,打漏斗,包糯米,包扎。一边看公式,一边苦练,还没完全掌握技巧就跑了。现在因为买不到黎蒴的叶子,只好挑战包难度大的芦苇叶粽子。
洗完手,我坐在饭碗前,开始研究面前的芦苇叶。根据记忆,取三四片绿色的芦苇叶,在左手手掌上按顺序排列。它们就像拍照时的队形,一片叶子要把一部分重叠在另一部分上。顺着叶子,笨拙地在叶子根部做一个弯,卷成一个底部封闭的锥形漏斗,用来装米饭。米装好后,上面盖不严实。好不容易盖到了上面,底下的米“哗啦哗啦”响,真的成了“漏斗”。要么是大米不听话,要么是芦苇叶太调皮。费了好大劲,终于包扎好了一个粽子,放弃的时候,哗啦一声放了出来。所以我必须重新开始。
我把之一个粽子拆开四五次才包好。听老人说,要蒸芦苇叶才能顺,芦苇叶的醇香比原生态差了一点。我还是慢慢驯服这片野马般的绿芦苇叶吧。我包出来的粽子又小又厚又贵。好几次我都把它绑起来,结果却发现一个角落在对我狞笑。我再也不想打开粽子了,可能包的不太好。相反,我只是拿起另一片芦苇叶,一次又一次地缠绕在裂口处,就像一个错综复杂的补丁。
绑粽子的绳子是最经典的莲蓬草。记得老家的菜园旁边有一丛。我公公每年都会把韭菜、油菜、洋葱等蔬菜切好捆起来。在我看来,那个锦葵是兰花,叶子狭长,花紫蓝色,很有蓝色的韵味。我以前觉得,这么优雅的锦葵在农村开花,把它细长的叶子剪下来做捆绑绳,太可惜了。现在终于知道它的好处了泡干荷叶,会像丝线一样柔韧。再怎么弯,都会打几个结,不会留下任何缝隙和断裂。醇香的糯米和小米被水边的芦苇叶或山上的黎蒴叶包裹,再被柔韧的荷叶系住。它们被灶下的柴火慢慢煮着,香味弥漫。这真的是大自然的礼物。
如今,芦苇叶和金黄的小米、雪白的糯米一起,在我手里折腾,慢慢举起来,包好,扎好,一个个做粽子,用这种方式让人感恩岁月,感恩自然。
记得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包粽子的场景。那时候她年轻,我不成熟。我妈包了粽子,聊了一些八卦,关于节气,关于树和小米,都很有意思。她曾说“今年米荒,本来不够盖粽子,但年年盖。说到这个季节,我简直屏住了呼吸。让我们买一些大米来添加。我每年都给你八奶奶八姨包饺子,今年肯定很期待。”婆婆身体好的时候也是每年包粽子,每次吃粽子都吃的很少。我劝她,就算吃不了几个,也不用大费周章去打包。我婆婆说“我给你吃的。我有三个儿子,三个媳妇,一大群孙子。”“就买几个。市面上各种馅料都有。”“买的是别人的口味,包的是自己的口味。”想到这里,我的眼角有点湿润。婆婆虽然年纪大了,眼睛也接近失明,每个节日她都记得很清楚。前几天她问我市面上有没有芦苇叶。
我儿子被邀请给我拍一张饺子的照片。在他的少年记忆里,有一个他妈妈坐在厨房包饺子的片段。当他进入梦境时,厨房里还弥漫着煮粽子的香味,一缕混合着植物和稻香的味道悄悄潜入他的呼吸和梦境。那不是一个甜蜜的梦吗?那缕清香,将是他未来甜蜜的乡愁,陪伴他走过漫漫人生路。
我儿子不会在意,虽然我包的饺子质量一般。当他为粽子“脱下外套”时,他会说“很好!几乎失明的婆婆也不会在意。当她享用这个粽子时,她脸上带着满意的微笑。她可能会想,这么多年吃不惯芦苇粽子的儿媳妇,终于可以做了。从此,儿子和孙子每年都能享受到自己包的芦苇叶粽子的香味。
夜已经很深了,一盆“打了补丁”的粽子还在炭火的余热中散发着香味。香味,传承了季节的美好,也抚慰了我疲惫的身体。在我看来,是一锅吉祥的粽子,幸福的粽子,美好祝愿的粽子。我知道我所有的亲戚都喜欢它。003010(2022年06月08日第20版)
汤圆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