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种下希望发出梦想的嫩芽(植树节丨十年树木,栽种盎然春意
十年树木的下一句 植树节丨十年树木,栽种盎然春意;百年树人,涵养蓬勃精神
十年树木,栽种盎然春意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植树的良辰。
当下时节,惊蛰过半,春分将临,风和日丽,温度适宜,雨水充足,正好趁着大好春光植树造林。
春天是美好的,人们迷恋春天,歌颂春天,甚至睡眠里也带着沉醉,“春眠不觉晓”,在明媚的春光里,带着美好愿望,栽下一棵棵树木,种下无限生机,也是在人们的心中栽种一片盎然春意。
植树造林,在我国源远流长,翻阅典籍,可以发现很多古人“与树结缘”的佳话
封 山说起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其实,大禹不仅是一位治水英雄,而且还是一位护林专家。据《逸周书》记载,大禹为保护山林,曾向全国发布了一道封山禁令“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孟子曾对梁惠王说如何才能做到仁政,其中一条是“斧斤以时入山林”,做到这点就能使“材木不可胜用”。可见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理,这种远见卓识确实令人钦佩。
桑 产蜀国名相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操劳,率先垂范,劝课农桑,曾和家人一起栽种了很多桑树。诸葛亮病危时,曾上表后主刘禅,就是今天白癜风网小编我们看到的《自表后主》。诸葛亮说“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一代名相给家人留下八百株桑树作为遗产,令人感动。
杏 林东晋葛洪《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福建侯官(今福州)有位叫董奉的名医,此人医术精湛,乐善好施,与张仲景、华佗并称“建安(建安乃汉献帝年号)三神医”。董奉隐居庐山期间,常为附近百姓治病除疾。此人行医有个习惯,治病不收分文,但患者须在其家房前屋后栽植杏树,标准是重病患者栽五棵,小病患者栽一棵。几年下来,董宅附近就有了十万余棵杏树,成为一片杏林。董奉把甜杏摘下来卖掉,买来谷米赈济穷苦百姓。后世遂以“杏林”代指医界,并用“杏林春暖”等词语来称颂医生高超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
五 柳东晋诗人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隐居,他在宅前栽了五棵柳树,并以“五柳先生”自称。在《五柳先生传》中,他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清贫与自得,表达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志向。
柳刺史唐代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一上任便大力提倡植树。在《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这首诗中,他说“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柳宗元把植树要领概括为“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他还发动民众绿化柳江沿岸,并诙谐地写道“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柳宗元还曾写过一篇传记文——《种树郭橐驼传》,其文通过对郭橐驼种树经验的叙述,阐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郭橐驼种的树“寿且孳也”,成活率高,高大硕茂,结果早且多。他种树的 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平均,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捣土要结实。管理经验是“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悉心呵护,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顺其自然。而别人种树,“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早晨去看,晚上来摸,关心过度,结果却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公主柳唐代文成公主远嫁 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在 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之情,于是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如今已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治 国宋太祖赵匡胤对种树能人格外器重,会免除其赋税以示鼓励。赵匡胤还将植树实绩与官员考核直接挂钩,凡植树实绩斐然者可优先升级。宋太祖还颁诏规定,砍伐枣树、桑树作薪柴烧的人要受惩罚。
除了宋太祖,元世祖忽必烈也曾颁布法令,让全国百姓在大路两旁广泛种植树木。这项政策的好处是这些树长成后,夏季绿树成荫,可供行人遮凉;冬季大雪封路,可起到路标作用;树长成后,还可以用于修屋架桥。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忽必烈下令开通从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他命人在运河两岸广植柳树,也成为了一道景观。
明代是植树工作得到大力推广的时期,朱元璋在一系列振兴社会经济的措施中,也有植树造林一项,“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他对善于利用空地植树的人实行免税,而对不完成植树任务者有惩罚,对砍伐树木者也要治罪。
东坡槐苏东坡堪称“植树模范”。少年时代他爱种松,在《戏作种松》一诗中咏道“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修浚西湖,筑起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后人将此堤称为“苏堤”,留下了“苏堤春晓”的著名景观。他谪居黄州时,在“东坡雪堂”前广种柳、桑、竹、枣、栗,留有诗句“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他被贬定州时,栽下的两株槐树,如今仍生长在河北定县文庙前院,人称“东坡槐”。
明 志宋元之际的文天祥也爱好植树。在江西吉安县固江乡的侯城书院,有两株枝繁叶茂的柏树,距今已有七百多年,这是文天祥少年时代在此读书时所栽。当时共种五株,其中有一株是尾梢入土,蔸根朝上倒栽,大家对此颇为奇怪,文天祥说“吾异日大用,必尽忠报国,此柏当年也。”后来,这棵柏树枝叶倒垂,别有异趣,历代名人纷纷慕名前来瞻仰它的风姿。
左公柳晚清重臣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所到之处都要动员湘军在大道沿途遍栽柳树,称为道柳,用意在于巩固路基、防风固沙、助行人遮凉。后来,人们便将这些柳树称为“左公柳”。兵部尚书杨昌浚见到连绵不断的“左公柳”后,不禁赋诗称赞这一壮举“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除了以上所说,其实古人的植树佳话还有很多。古人植树,实用之外,亦有个人性情追求与情感上的寄托,这种独特的“植树情结”深厚饱满,春意盎然,在今天白癜风网小编仍有遗留。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寻根
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给我们留下了闲适的情怀,也留下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高尚境界。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文成公主种树,种出了“唐柳”“公主柳”,也种下了民族团结历史久远的根。苏东坡种树,为后人留下了“苏堤春晓”的景观。左宗棠种树,种出了“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也种出了百姓称道的“左公柳”。焦裕禄种树,种出了一排排泡桐,也种出了一种精神。杨善洲种树,种出了一片片山林,也种出了一片片赞誉。文朝荣种树,种出了万亩林海,也树起了一座丰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前人来说,是对后人造福,对后人来说,要对前人感恩。
据史料记载,明初的山西移民,无论家住何州何县,出发前都要先到洪洞县广济寺外的大槐树下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大槐树,从此成了许多中国人心中的故乡。如今,每年来大槐树下寻根的华夏儿女络绎不绝。
树的根深深扎入泥土,使它与生养我们的大地融为一体。树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片荫凉,更有着我们对故乡,对生命本源的追忆。
百年树人,涵养蓬勃精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和树木有相通之处,立身要正,否则容易长歪。发现倾向性问题,要“扶”一把,不然容易倒伏。掩上土要踏结实,这样才经得起风吹雨打。“立品如岩上松,必历千百载风霜,方可柱明堂,而成大厦;检身若璞中玉,经磨数十番沙石,乃堪琢圭璋,而宝庙廊。”
学会等待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马上就变成了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
毕淑敏说“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栋梁。故要养深积厚,等待时间。”
人生所有的成功和美好,都要在时间里慢慢展现。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类的幸福就包含在两个词里,那就是希望和等待。”
古人云“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种植桃李就能乘凉得荫得果实,种植荆棘就得挨扎受刺。
等待不是消极的,不是盲目的,要在等待里“多栽桃李,少种荆棘”,多培养德行和能力,避免恶习和堕落。
坚守坚忍树坚守着大地,上承天光,下接地气,默默经历着寒来暑往,风霜雨雪,一直屹立不动。正是无数次的经风霜,历雨雪,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坚守是自律,与内心作斗争,“任你风花雪月,我自水过无痕”;坚忍是忍受磨难,与外部作斗争,“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根基要深树有千百万条根,粗根、细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地吸收营养,成长自己。任何一棵树的地下部分都要远远大于地上部分,根深才能叶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扎好根基,事业才能基业常青。
向上生长没有一棵大树只向两侧生长,一味横向发展;一定是先长主干,再长细枝,一直向上生长。
人生也是如此,不断蓬勃向上,才会有更大的空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更高层”,井底之蛙与天际雄鹰,眼界和胸襟大有不同。
种万棵树,让江山如此多娇,看绿水青山,分外妖娆。今日植树节,去种树吧,以后好在树下细读前人种树的故事,感悟前人树下悟出的道理。
◎本文图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植树节百年树人 植树节哪年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