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问责制能否戴上食品安全紧箍咒? 问责不要流于

健康新闻 2023-05-29 06:33健康新闻www.baidianfengw.cn

  穿越2008,毒事件发酵两年,对无数个孩子和家庭的乳制品安全威胁,却依旧阴魂不散。就在今年初,当结石宝宝的索赔事件尚走在漫漫征途中时,毒奶粉又卷土重来。从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到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皆以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而直到年中,毒奶粉还依旧不绝于世:青海、山西等地也相继查出了问题奶粉。

  毒奶粉作乱,证实了一种处置、监管不善的延迟效应。而面对阴魂不散的三聚氰胺,谁又该为此承担责任?或正是为了应对在乳制品监管上的漏洞与迟滞,近日,国务院将对三聚氰胺建立销售实名登记等制度,防止其流向食品及饲料加工行业。根据规定,三聚氰胺乳品流入市场将问责地方官。每批乳品原料出厂成品均需检测三聚氰胺。乳品产销信息可全程追溯。(9月26日《新京报》)

  非问责无以达至真正的监管。三聚氰胺毒奶粉阴霾绵延两年,却始终无法消散的故事告诉我们,倘若没有直指监管要害的责罚乃至常规的制度流程监管,那隐匿在幽暗市场角落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必将伺机复出。非刮骨无以疗伤,从此意义来说,此次国务院针对三聚氰胺开展的销售实名登记、问题乳品入市问责地方官等一系列流程式的监管规定,可说从销售、检测、制度监管及问责上,形成了一条较为严密的食品安全防线。倘若此制度能够被不折不扣地执行,那国民能喝上放心的乳制品,或将指日可待。

  作为一种对身体有害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不能添加在奶粉等食品中,早已达成一种普遍的公共食品安全共识。但后三聚氰胺时代,毒奶粉事件之所以连绵不绝,却并不是这种认知出现了根本性颠覆,而在于乳品安全检测制度的疲软、监管不作为产生的巨大漏洞乃至个别地方暧昧不清的态度。

  众所周知,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自被揭发以后,乳制品产业的信誉降至冰点。更不幸的还在于,如此之大的食品安全重创,却未能真正遏制三聚氰胺继续作乱的罪恶。尽管在三鹿事件中,责任人相继被处以刑罚和问责,相关部门也开展了大规模的清查行动。可时过境迁之后,三聚氰胺在利欲熏心的商人主导下,却依然重出江湖。

  毋庸置疑,大规模、地毯式的毒奶粉监管清查运动,的确有助于迅速查出问题。但清查过后,针对乳制品的监管却难免流于形式,甚至可能出现对大批问题奶粉去向不闻不问乃至刻意包庇的情况。比如对上海熊猫乳品问题的查处,早在2009年4月就已进行,但在之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却一直处于对公众保密的状态。在这样讳疾忌医的地方态度之下,真正要在监管上做到“除恶务尽”,就实在是一个难题。是以,在大规模的清查过后,一些针对毒奶粉的后期去向调查、监管销毁却往往不了了之,这也让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信任,陷入某种危机之中。

  也因此,要真正阻断三聚氰胺阴魂不散的现实,或只有从严厉问责入手。通过对三聚氰胺乳制品入市的严厉问责,在食品安全方面为地方官员戴上紧箍咒,以此倒逼各地加强乳制品监管。与此同时,辅以三聚氰胺销售实名制、乳制品三聚氰胺检测流程等常规监管制度。一句话,只有当制度真正落于现实,问责不流于形式,三聚氰胺阴霾也许才能真正消弭吧。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