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该如何预防 防治慢性病从保护肠道开始

健康新闻 2024-12-06 10:08健康新闻www.baidianfengw.cn

在人类健康的微观世界中,肠道内的有益菌扮演着免疫守护者的角色。一旦这些有益菌及其防护层被破坏,炎性因子就会乘机侵入,威胁身体细胞的健康。从预防慢性病的角度来看,保护肠道健康无疑是关键一环。

医学界长期以来对慢性炎症的研究发现,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血液中的炎性因子浓度较高。这些炎性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它们在局部感染时发挥重要作用,保护整体不受损害。但在肥胖者体内,这些炎性因子却散落在全身血液中,对全身细胞构成威胁。例如,当肿瘤坏死因子a的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受体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细胞无法感知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信号,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等问题。这是糖尿病早期的一个典型现象。

医学界对于慢性炎症引发代谢性疾病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对于其诱因仍存在争议。其中,肠道菌群结构失调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因素。研究发现,病原菌通过分解动物组织获取营养,而高脂肪食品则滋养了这些病菌,使其数量增加。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则主要依赖人体无法消化的膳食纤维为生,因此不会破坏动物组织。当食物中动物性营养过多、食物纤维过少时,有益菌因营养不足而减少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病原菌的繁衍。

法国、英国等国的科学家对肥胖者体内慢性炎症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首先用高脂肪饲料喂养老鼠进行实验。结果发现,肥胖老鼠血液中的内毒素浓度较高。这些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成分,一旦进入血液,就会刺激白细胞分泌炎性因子。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内毒素与白细胞上的CD14受体结合后刺激炎性因子的产生。当CD14受体被剔除后,小鼠即使摄入内毒素也无法产生炎性反应,不会发生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科学家还对实验老鼠进行了肠道菌群分析,发现高脂饲料饲喂的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变化,有益菌数量下降而革兰氏阴性菌数量上升。这表明高脂饮食破坏了肠道健康菌群平衡。当科学家给实验老鼠喂食足量双歧杆菌时,尽管肠道内病原菌数量增加,但由于有益菌数量未下降,抗原无法进入血液刺激炎症发生。这一发现揭示了饮食结构不合理是破坏肠道菌群、引发慢性炎症和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为了维护健康,我们必须重视饮食平衡和肠道健康的重要性。

上一篇:杜拉拉职场高级宝典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