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心梗应该怎么做?医生提醒这5个误区,一定要避免!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正逐渐成为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胁。在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规范化预防,心梗的发生率正在逐渐下降,然而在我国,其发生率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为了提升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知,了解其严重性以及防治的重要性,中国医师协会在2014年设立了“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这一日子的设立有两个寓意:“有胸痛,我要拨打120”以及“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
胸痛中心的建设对于降低心梗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了解并不充分,存在诸多误区,这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及时救治。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五科(心血管科)的医生,一起解开这些误区。
误区一:有些患者在出现剧烈胸痛时,坚持不打120或自行前往医院。需要强调的是,多种疾病都可能引发胸痛,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对于突发剧烈胸痛,尤其是伴随出冷汗的症状,很可能是凶险疾病的表现。患者应该原地平卧,尽量保持放松,立即拨打120等待救援。
误区二:部分患者怀疑心梗后,会要求救护车送往指定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应遵循就近原则。及时送达具有抢救能力的医疗机构,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误区三:有些患者盲目自信,质疑专业医生的判断。部分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后,自行服用药物缓解,或因为体检心电图正常而拒绝进一步检查。这些主观认知可能会耽误心梗的救治。心电图是诊断胸痛的基本手段,而冠脉造影检查则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患者应信任专业医生的判断。
误区四:有人认为做支架有害,做了就要终生服药,甚至相信“国外已经不做支架了”的伪科普观点。实际上,做支架是开通堵塞血管的主流手段之一。美国和欧洲的心梗指南都明确指出将冠脉介入治疗作为首选的再灌注手段。
误区五:部分患者在做完支架后,认为万事大吉,不遵从医嘱。实际上,冠脉支架只是解决血管狭窄问题,还需要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坚持适当运动,遵从医嘱,规律服药。
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广大市民应了解这一疾病的危害,在发病时及时拨打120,遵循专业医生的诊疗方案,避免以上误区。作者:周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