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在探讨关于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之旅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常规的炎症检测对于诊断这种病症并无显著的助益。部分患者的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沉速度加快,虽然嗜酸细胞数量也可能有所增加,但这些指标的变化在诊断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上的意义并不大。因为除了过敏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之外,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能因为真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而出现类似的生理反应。
多数患者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增多,呈现脓尿现象,半数患者甚至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血尿。通过尿液培养,我们可以发现革兰阴性细菌的存在。虽然血酸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增加在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中较为罕见,但这些指标的变化仍需被密切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血前列腺抗原(PSA)水平可能会暂时升高,这种情况容易与前列腺癌混淆。曾有报道指出,在10例经过病理证实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患者中,有4例的PSA水平超过了4.0ng/ml,其中甚至有一例达到了10.1ng/ml。但经过一年的观察,所有病例的PSA水平都恢复了正常。我们必须警惕那些持续异常的PSA水平,对于这种情况,应多次进行活检以排除前列腺癌的可能性。
在诊断过程中,影像学检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耻骨上B超或经直肠B超检查,我们可能会观察到前列腺低回声结节或回声不均匀的现象,这些特征与前列腺癌极为相似。除此之外,前列腺的形态也可能出现不规则变化,但包膜依然保持完整。MRI在诊断此病症方面的帮助并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警惕并发个别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即使在已经确诊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情况下,如果在随后的观察中发现任何可疑的前列腺癌迹象,仍需要进行再次活检。
幸运的是,通过会阴用TravenolTru-Cut活检穿刺组织学检查或直肠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我们可以明确地诊断芽肿性前列腺炎。这两种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能够为诊断提供确凿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