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柏林报道,日期为4月4日,报道的主角是那些安装了假肢却总感到使用不自然的残疾人。好消息是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和奥托博克矫形公司共同研发出了一种新型传感器,有了它的检测结果,技术人员可能会制造出更符合人体力学的假肢,让这类产品使用起来更为人性化。
据悉,这种新型传感器呈现为一个边长约四厘米的立方体形状,可以轻易地安装于踝关节或膝盖上方。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检测。传感器配置了八个测试电桥,每个电桥都拥有四条可伸展的测量带。这些测量带由绝缘层和表面覆盖的金属膜组成。当装配假肢的残疾人行走时,不同的运动模式会导致绝缘层的伸缩变化,进而改变金属膜的电阻数据。
这个传感器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全天候监测假肢受力情况。在传感器旁边,有一个小型的数据记录器,它能与传感器紧密合作,不间断地收集和记录数据。一旦将全部的32个可伸展测量带安装到人体的不同部位,就可以全面监测到人体各方向的肢体运动以及假肢的受力状况。
参与这项研究的专家们表示,通过为假肢配备这些装置,他们可以根据残疾人在行走时假肢的受力特点,对假肢进行更为精准的调整和改进。这一技术的突破有望极大地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在使用假肢时能够行动更为自如、舒适。这项研究不仅展现了科技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的巨大潜力,也体现了科研人员对残疾人群体的深切关怀和不懈努力。
可以预见,随着这种新型传感器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未来假肢的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更贴近用户的需求。这对于那些因假肢使用不便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