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广州的挑战与全球视野
每年全球约有34.4万中国人因肝癌离世,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半壁江山。广州,这座繁荣的都市,却是肝癌的高发区域,这一严峻现实的背后,隐藏的是高感染率的问题。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的刘海鹰教授在接受羊城晚报的采访时透露,根据《广州社区人群肝癌高危因素调查》,病毒、污染、酗酒、饮用水污染和肝吸虫感染是广州地区诱发肝癌的五大元凶。其中,乙肝病毒尤为突出,其携带者患肝癌的危险性较正常人群高出200倍。
在临床实践中,专家们经常遇到患者沿着“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轨迹发展。统计显示,超过70%的肝癌患者合并患有乙肝,这一比例令人震惊。
肝癌的早期诊断一直是防治工作的难题。刘海鹰教授指出,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中,超过95%已被诊断为中、晚期肝癌。大部分患者是在体检时,或因右上腹胀满、不适或隐痛、上腹部的肿块等症状才寻求医疗帮助。
目前,早期小肝癌(国际标准为肿瘤直径<3厘米)的比例不足10%,而能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更是不到30%。这一现状凸显了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紧迫性。
全球范围内,肝癌的威胁无处不在,但广州的这场挑战尤为严峻。面对这一健康威胁,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提高公众对肝癌预防和治疗的认识,同时呼吁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肝癌防治工作中来。
肝癌不是绝症,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让我们共同努力,减少肝癌的发生,为广州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做出贡献。希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能找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