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洗手日来临之际,专家揭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这个简单而又至关重要的健康干预方式正确洗手,尽管被广大民众所熟知,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存在巨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北京的部分医疗机构中,作为病人健康守护者的医务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做到“一患一洗手”。
当记者走进北京某知名三级医院的各个科室时,虽然每个科室都配备了独立的洗手池、毛巾、肥皂等设施,但在实际观察中却发现,除了皮肤科医生在诊疗后会进行洗手之外,无论是普通门诊、专家门诊还是特需门诊,医生在接待下一位病人时都没有洗手的习惯。这一现象并非个案,北京的多家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校医院、私人诊所等机构均存在同样的现象。
医生们在接触患者后不洗手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他们的“苦衷”。据了解,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卫生部曾发布过《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在2009年12月1日实施。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医务人员应当在哪些情况下进行洗手。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时间紧张、工作繁忙等,许多医生和医务人员并没有严格执行这一规范。
这个全球洗手日,让我们重新审视正确洗手的重要性。作为最简便、最经济的健康干预方式,洗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医疗机构中,医生作为病人的健康守护者,更应该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卫生规范,确保病人的健康安全。我们也应该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正确洗手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毕竟,只有我们的双手才能真正守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