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万木林自
建瓯万木林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建瓯市房道镇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于1996年4月经南平市委、市 确定为南平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万木林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珍贵树种和由人工杉木林自然演替为常绿阔叶林的遗迹等为主要保护对象。区域内维管束植物有168科618属1331种,其中乔木树种253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5种,省重点保护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8种,省重点保护24种,有胸径达80厘米的古树名木569株。省林业厅已批准在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划定10公顷作为科教游览小区;建立了万木林博物馆800平方米,藏展2万余份生物标本。
据《建宁府志》、《东杨宗谱》等史料记载,万木林原地名龙津大富山,古称万木园,又名万木山。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早霜为害,当地开明乡绅杨达卿,采取以工代赈“植杉一株,偿以斗粟”的睿智之举,既避了“有收买民心”之嫌和“无功不受禄”之忌,又遂了救济灾民之愿。因杉木是不稳定的树种,经600多年逐渐自然演替为现今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人类营造保护森林和森林自然演替相结合的范例,也是罕见的人工起源的古森林自然保护区。
万木林迄今已有600余年的保护历史。随着杨氏家世的显赫,万木林以杨家“风水林”加以封禁保护,被载入方志,列于宗谱,世代相传,铸成规范。1956年被国家划定为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继广东鼎湖山之后第二个建立的自然保护区。1980年省人民 批准成立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珍贵树种和由人工杉木林自然演替为常绿阔叶林的遗迹等为主要保护对象,是南方保存更好的常绿阔叶林之一。
万木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长期的封禁保护,为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林中古木参天、巨藤缠绕、群猴嬉戏、百鸟争鸣。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25种,省重点保护6种,观光木、闽楠被列为国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福建含笑、建瓯酸竹、西桦在保护区中唯万木林有自然分布,还有胸径达80厘米的古树名木569株,观光木、沉水樟、马尾松等树王。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5种,省重点保护11种。
万木林富有独特深厚的森林生态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优秀生态文化的典范。在明代即负盛名,绘图、作记及吟咏者颇多,杨荣作《万木图事实记》,状元胡广大学士撰《万木园山记》、中书舍人王孟端绘《万木图》)、大学士杨士奇题《万木图序》等。达卿“以工代赈、募民种树”是伟大创举,既救济灾民,又营造万木林,实现了“种树求近,积德求远”的理念,也体现了古人“树茂人昌”的朴素生态伦理观,其丰功伟绩对当今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极大感化作用。
游览万木林,呈现一派特有的古森林景观,林中古木参天、巨藤盘绕、群猴嬉戏、百鸟争鸣。不仅可以看到古森林最纯朴的色彩,听到大自然最纯美的天籁,呼吸到天地间最纯净的空气,还可以欣赏到神形兼备的树木奇观,尤以古树名木为更大特色,胸径达80cm以上者有15科21属29种569株,分布密度之高实属罕见,其中更大的观光木、沉水樟和更高的马尾松被评选为福建省之一批树王。
万木林是宝贵的自然与人文遗产,素有“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绿色宝库”“东南奇秀”“人与自然的结晶”“森林圣地”和“环保典范”之美称。当地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流芳千古的杨氏“四知堂”“清白堂”,万木林创建者“杨达卿纪念堂”,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明太师杨荣“登瀛”牌坊及铜像,佘岳公王庙与庆丰堂、福林堂、贵林堂、明代古戏台等。
万木林是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教学、生态文明教育和森林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理想宝地。在实验区内划定有10公顷科教旅游小区,建立有万木林博物馆。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省级环境教育基地”“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和“南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前来万木林参观、考察、实习的专家、学者、师生络绎不绝。
(来源建瓯市委新闻中心)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保护利用 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