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铁路发展史感悟(巨变70年|从漫漫旅途到一小时通勤,一条铁
双城生活演员表 巨变70年|从漫漫旅途到一小时通勤,一条铁路连起双城生活
70年前,从成都乘船顺岷江经乐山至宜宾,再顺长江经泸州至重庆,旅行时间要一周。
一条成渝铁路改变时空。1952年7月,成渝铁路正式通车。这是新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之一路”,将成渝旅行时间缩短为一天一夜。
而今,成渝两地形成“一小时通达圈”。
这一切,成都动车段成都东动车乘务车间随车机械师陈瑜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
“一个月20天奔走在成遂渝铁路线上,这条线不仅是我工作的‘实战场’,更是家庭的连接线,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6月28日,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月考”结束,穿着白色值乘服,整个人看起来精干异常。完成当天的“月考”后,他将赶至成都东站,坐上前往南充的动车。
往返于成都、遂宁、重庆等城市,陈瑜默默地服务于这条成渝交通大动脉,保障着两地“双城梦”的实现。,作为一名家在南充的铁路工作者,他同样是这条铁路线的受益者,成渝铁路串联起了他的家庭和工作单位。
保障列车安全
安全值乘1000余趟次100余万公里
列车高速运行,安全责任不言而喻。在业内常这么形容火车越来越智能,没有列车长,高铁可以开,但没有随车机械师,那车绝不允许开。
随车机械师又被称为随车“医生”,动车组出库后,随车机械师负责监控动车组在线上的运行状态和应急故障处理。大到列车的受电弓网、高压系统,小至列车的空调温度、灭火器,都在他的监控范围。
2014年,成都动车段还在筹建之时,刚刚大学毕业的陈瑜来到了成都动车段,成为一名地勤机械师。“工作之前没坐过动车,以前都是坐绿皮车到成都玩。工作之后,特别想成为一名随车机械师,体验坐动车的风驰电掣。”陈瑜介告诉记者,2015年7月1日,成都动车段正式成立,他也如愿成为成遂渝铁路线上的一名随车机械师。
正在驶出车库的列车
“上车之后,不仅要时刻监控动车组的运行状态,动车组突发故障后开展应急处置,尽量避免动车组在运行中因故障而停止运行,保障动车组运行安全也是我们随车机械师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动车故障应急处置考验着随车机械师的专业能力,陈瑜自豪地表示,自他任随车机械师以来,安全值乘动车组列车1000余趟次100余万公里,在值乘中开展动车组大小故障应急处置200余次,成功地保障了行驶安全。
作为一名随车机械师,他同样见证了成都动车段的发展。“起初动车段只有3种车型,35组动车,我们只要掌握这几种动车车型就可以了。”陈瑜表示,伴随着成都铁路线网不断拓展,动车段配属的列车也不断增多,CRH380D型动车组、CRH3A型动车组、CRH6A-A型动车组……至今,成都动车段已配属动车组列车148组,“现在我们都有专人负责某一类车型,分工合作,避免多嚼不烂。”
工作中的陈瑜
每月20天奔走在铁路上
通过成遂渝线他搭上了回家的车
成遂渝铁路从成都出发到达遂宁后,一段线路继续向重庆方向延伸,组成了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的一部分;另一段则经南充延伸至达州。对于陈瑜而言,在成都、南充之间往返的D5102次动车,带来的不只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是他和家庭之间的桥梁。
“因为妻子工作的原因,如今我们都定居在南充。以前坐绿皮车回家,路上要花两个多小时,一周也只能回去一次;现在交通非常便利,有时从我值乘结束到家也只要一个多小时,所以每次下班我都可以回家见妻子和孩子。”陈瑜告诉记者,即使是晚上十一点多值乘结束,他也能够“精准”踏上最晚一班地铁,乘坐23时50分的列车回家。
工作中的陈瑜
8年来,陈瑜平均每月近20天奔走在成遂渝线上。在家和工作之间奔波,为了赶车有时陈瑜一天只能休息4个小时,但他始终对妻子和孩子满怀歉意。回忆起2020年冬季发生的一件事,陈瑜很失落。
“凌晨2点,妻子给我打 ,说孩子一直发烧,我当时人在外地,没法之一时间赶回家中,妻子慌张极了,而我只能通过 安慰她、鼓励她。”陈瑜说,第二天值乘结束后,他立即在成都东站坐上了回家的列车,一个多小时就赶到了医院。
陈瑜和妻儿
成渝铁路的建设、成都动车段的发展、四川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让不少像陈瑜一样的年轻人适应了双城生活。
未来,随着成渝中线铁路的建成,成达万高铁、成兰铁路、成自宜高铁的开通,都将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畅通成都与周边省会城市的连接。多条出川大通道的建成,成都作为西部交通枢纽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我会完成好每一趟列车值乘任务,继续守护好在成遂渝线上奔驰的列车。”陈瑜表示。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实习生 吕佳羽
编辑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重走旧铁路的感慨 1949年到2018铁路发展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