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史前遗址(全州建乡史前古人类遗址遗存浅探)
我国古人类遗址的分布特点 全州建乡史前古人类遗址遗存浅探
全州,地处“湘桂走廊”西南端,得都庞岭和越城岭两大山脉的夹侍拥护,且雄居湘江上游,山河险固,地貌齐全,物产丰饶。远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即于境内今凤凰建安司一带正式建制,是为零陵县,可谓历史悠久,人文鼎盛,地理险要,乃是中原进入桂林的之一要地,素有“广西北大门”之称。
凤凰建安司古城墙遗址
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四季分明。桂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山川交错,河流纵横,森林阴翳,平原众多,洞穴密布。早在距今三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即有先民在这片丰饶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在山间的洞穴中燃起文明之火,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考古调查发现,桂林有古人类活动遗迹的洞穴遗址有数十处之多,是中国乃至世界史前人类洞穴遗址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考古发现,最早的桂林宝积岩遗址距今已有3万多年,出土了晚期智人的牙齿化石。位于资源县的晓锦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炭化稻米,距今已有4000多年,为我国岭南地区发现最早、数量更大、海拔更高的人工栽培稻。而桂林甑皮岩遗址的两期发掘,则建立了中国华南地区史前洞穴遗址文化的发展序列。
全州境内山势雄奇,地貌齐全,森林广袤,雨量充沛,以湘江为主干,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呈树枝状密布近百条,禽飞兽走,鱼多虾众,多花多果,能够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境内分布着较多的岩溶峰丛,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由于洞穴内部温度恒定,冬暖夏凉,水源充足,可以防寒避暑,抵御猛兽的侵袭,恰恰是史前古人类借以栖身的更佳场所。可以说,数千数万年前的全州境域,也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上佳之地。
建江和湘江交汇在右侧的凤凰嘴,正前方为海洋山余脉天子岭山脉
考古发现,全州境内遗存有多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如龙水镇的渡里园遗址,面积达4.3万平方米,采集到石斧、石铸、石刀、石镞、石杵、砺石等遗存,并在深1.5米的土层下发现有灰坑遗迹。才湾镇卢家桥遗址,面积约1.3万平方米,采集到石斧、石刀、石镞,及一些打制石器共20余件,有的器物磨制精细。还采集到一些夹砂陶片,可辨识的器形有釜和罐,多为红、黑、灰陶,器表饰绳纹,并发现陶纺轮1件。
众所周知,全州旧时划分为六乡,即长乡、万乡、恩乡、建乡、宜乡和升乡。其中,建乡又称建安乡,辖地包括现在的凤凰、安和,以及蕉江的大部分区域。从空中俯瞰建乡,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发源于海洋山山系蕉江大源分水坳的建江,自蕉江而下,经过安和,在凤凰的凤凰嘴附近汇入湘江,几乎贯穿了整个建乡地域。相比湘江的年年水患,建江虽然湍急,但水量却少多了,而且易涨易退,极少会带来毁灭性的洪涝灾害。
两山夹侍,建江中流,此为建乡安和龙井村前面的景象
,建江流域两边都有高山环抱,包藏严实,其盆地式聚宝状的地形,避免了寒冷北风的长驱直入,规避了许多自然灾害。山多水多洞穴多,加上动植物繁多,毫无疑问,建乡一带是适宜古人类栖身生活的理想地域。多年以来,人们在这里陆续发现了不少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和遗存,出土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片等工具,形成了以凤凰镇马路口遗址,安和镇黄毛岭遗址和鳌鱼头遗址为代表的最为集中的三大遗址群。
马路口遗址位于凤凰镇萃西村委马路(鹿)口村西南面的后龙山,为典型的山坡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6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的东南部有长约75米、宽约3米、厚约1.1米的堆积层。地层可分3层,其中第2、3层为文化层,厚约0.5米。第2层内含大量炭屑、红烧土颗粒、石片及灰岩碎石块,还有石器、夹砂红陶、黑陶片等遗物。遗址内采集到石器100余件、陶片12件。石器绝大部分通体磨制,器形规整, 精致,有钺、斧、锈、凿、刀等。部分器物有穿孔,以梯形和长条形的斧、锈为主。2003年又采集到石器5件,其中3件残断,2件相对完整。遗址年代判断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马路口遗址于1989年公布为全州县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马路口遗址,位于正前方一大片的缓坡上
黄毛岭遗址位于安和镇黄毛(帽)岭村南面的山坡上,地势平缓,面积约1400平方米。遗址于1966年被发现,当地农民在垦荒时挖出石器、陶片等遗物,后经文物部门实地勘察,发现有厚约30厘米的文化层。在遗址采集到的石器多数经过磨制,器形有斧、凿、刀等。陶片均为夹砂陶,多饰绳纹、网格纹。2008年在耕地表层还采集到一些石器,其中一件残损的梯形石锈通体精磨,棱角分明。遗址年代判断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毛岭遗址于1989年公布为全州县文物保护单位。
安和黄毛岭遗址,位于中间山坡树木葱茏处,左边为集镇
鳌鱼头遗址位于安和镇安和村委石山脚自然村鳌鱼头山上,建江自南而北从山的西南山脚流过,山势突兀,不甚高大,中间马鞍状处有相对平整的窝地,也是石器遗存较为集中的地方,属于典型的岩山遗址。鳌鱼头遗址经1966年及2018年两次考古调查,2020年文物考古部门从现场发掘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及商时期(约距今4000至3000年前)大量的文化遗场,采集到釜、罐、印纹陶、石斧、石锛、细小石器等诸多遗物。是广西境内湘水流域岩山遗址的典型代表,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甑皮岩遗址之后,桂林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为研究岭南岭北史前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安和鳌鱼头遗址,属于典型的岩山遗址 安和鳌鱼头遗址,属于典型的岩山遗址
这三大遗址群集中在建江流域,临江较近,相隔也不遥远,如黄毛岭遗址与鳌鱼头遗址仅距二里。它们之间,或有一定的先后迁徙传承关系。也有人推测,三者或已经形成了血缘关系较为亲近、生活联系相对紧密的古人类聚落群。
,建乡范围内的史前人类遗址遗存,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这三个地方。以1966年的文物普查结果来看,会带来一种遍地开花蔚为大观的震撼感。如凤凰区域,塘连乾村在扩建道路时发现石器15件,倒风塘村发现石器11件,桐岗村橙头岭发现石器8件,黄龙井村五山岭发现石器3件,棕树园村弯弓岭发现石器1件,新月塘村平安岭发现石器1件,石子桥村牛背岭也出土有石器。如安和区域,跳石埠村龙王庙山发现石器45件陶片22件,石桥头村背地里发现石器8件,车头坪发现石器19件,狮子凹发现石器59件,灌门前发现石器18件,安址村后龙山发现石器21件,金鸡地村脊埂上发现打制石斧1件,聚贤村也曾发现石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石斧(全州县文管所供图)
2018年,笔者一个朋友在凤凰川山村后面的山岭上就挖掘到一块石器,长约6厘米,宽约4厘米。一头厚重,一头尖锐,还有一面非常平整,形状断非天然,而且质地坚固,更像外来的河卵石,具有极为明显的打磨痕迹,显然是一块史前古人类使用的石斧器具。至于石斧背后是哪位主人,又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则成了永远的谜团。
凤凰川山村后山出土的石器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推断,建乡的史前古人类遗址遗存,不仅分布范围广,而且时间跨度长,尤以建江流域最为密集,其显著的地理特征为前临河后靠山,附近还有较开阔的地带,正处于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向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过渡的当中。这里的古人类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制造和使用工具,有的石器和陶具相当精致,实用性中渗透出一定的审美情趣。且噼啪声中,火种已经成为了寻常之物,无往而不利。当古人类一手高擎火种,一手紧握工具,其姿势不啻于在宣告,大自然的真正主宰者——人类,已经站立起来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沧海也能变桑田,目前出土发现的遗迹,也许仅是冰山之一角,更多的史前古人类遗址遗存,或埋没于地下,或湮灭无迹。史前文明的火花,虽然星星点点,看似柔弱,但冲破迷雾,摇曳生姿,已经开始在全州建乡这块宝地绽放出灿烂又美丽的光芒。
(参考资料《桂林文物古迹揽胜》。另有部分资料来源于全州县文物管理所)
龙山县新石器时代遗址 和县古人类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