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血管瘤的个性化治疗策略及成效分析
血管瘤的自然演变与治疗策略
经过3个月至半年的快速增长后,大部分血管瘤具有自发消退的特点。约70%至80%的血管瘤在5至7年内会逐渐退化愈合。对于儿童早期的血管瘤,我们的策略是密切随访观察,而非积极治疗。有一部分的血管瘤并不会自行消退,甚至可能继续发展,影响外观、功能,甚至导致出血和感染等风险。特别是位于眼睛、鼻腔、外耳道、口腔、外阴和肛周等部位的血管瘤,若生长迅速,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发育和父母的心理健康,需要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增生期的血管瘤与治疗策略
对于增生期的血管瘤,除了无明显增殖的病例外,一般应建立积极治疗的概念。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阻断血管生成的某一环节,以预防各种并发症和后期病变。特别是1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其生长迅速,更应积极治疗。
二、治疗方法与原理
1. 类固醇治疗:自1967年以来,类固醇被用于治疗血管瘤,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原理是通过控制血管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从而抑制血管生成过程。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和血管瘤局部激素注射治疗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治疗的有效时间因人而异,短时间内可能会使血管瘤停止生长。但并非所有增生期的血管瘤都对激素治疗敏感,第一疗程无效的血管瘤不宜继续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
2. 平阳霉素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抗生素,平阳霉素具有副作用轻微的特点,可以快速抑制血管和血窦内皮细胞的增生。注射平阳霉素后,根据疗效评估,可以判断治疗效果。
3.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对许多增生期血管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缩短进入消退期的时间。但其对皮肤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并发症限制了其应用。
三.各种治疗的考量与选择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必须正确区分病变是属于增生期、稳定期还是消退期。对于不同的血管瘤类型和生长阶段,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口服激素是加速婴儿血管瘤自然消退的首选方法,而平阳霉素和放射治疗也有其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血管瘤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在密切随访观察的积极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关键。Li和Cassady(1974)对大量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了长达20年的随访,发现长期肿瘤的发病率并没有因为治疗而增加。众多详细的案例报告指出,在接受低剂量放疗后20至30年的患者中,一些治疗区域出现了肉瘤。颈部接受低剂量放射治疗后,出现了甲状腺、涎腺肿瘤的远期累及危险度增加,以及甲状旁腺功能衰竭的风险提高。胸部放射治疗则可能导致后期乳房发育受限等后果。这些长期影响无疑给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带来了阴影,特别是在激素治疗普及之后,放射治疗的使用频率大为减少。
4.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α-2a具有独特的医疗功能,它能阻断内皮细胞的移动和增殖,同时通过抑制成纤维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来阻碍血管新生。给药方式采用皮射,剂量为300万U/平方体表面积,间隔时间为7至10个月。在实际应用中,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但短暂性的发热和中性白细胞减少等反应也偶有所见。这种药物主要针对激素和激光治疗无效的大面积病例。近年来,干扰素治疗已成为复杂重症血管瘤治疗的新尝试。White(1989)首次使用干扰素α-2a成功治疗了肺部毛细血管瘤患者。目前,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危及生命、四肢生长、皮质类固醇系统治疗无效的婴儿血管瘤,尤其是当血管瘤占据主要器官或通道并造成侵犯时。对于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者,干扰素被视为一线治疗药物。尽管目前相关病例仍较少,但其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5.手术治疗
对于可直接切除缝合的有限小病变,即使在婴儿出生后不久的增生早期,也可进行手术切除。手术缝合需精细入微,以确保治疗效果并对后期外观影响最小化。对于消退的血管瘤,如存在残留纤维脂肪血管瘤或皮肤颜色不理想等问题,可在入学前或更晚的时期选择手术以改善外观。
6.激光治疗
近年来,激光治疗已成为皮肤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使用Ultrapulse可调脉宽532nm波长激光对草莓血管瘤的治疗已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其治疗原理主要依赖于选择性光热作用。激光治疗能够利用毛细血管中的血红蛋白在580nm波长附近的吸收高峰,通过周围组织较少的热量吸收和脉冲间隔散热,实现血红蛋白的高选择性热凝固。这一过程中对草莓血管瘤患儿无明显症状和功能障碍。血管瘤有自然退化的趋势,Bowerspratt报告指出,约70%的血管瘤患儿在5-7岁时完全退化,部分退化可延迟至10-12岁。退化的标志是血管瘤颜色变化、质地变软以及皮肤松弛等。完全退化的血管瘤皮肤接近正常或略显苍白;而部分退化的血管瘤可能伴随多余的皮肤和柔软的脂肪组织、疤痕以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对于涉及皮肤和肌肉血管的少数血管瘤,需警惕继发性感染、溃疡甚至大出血的风险。对于婴儿血管瘤的变化应密切观察,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手术不便或术后外观不良以及生长缓慢或接近静止的增生管瘤,随访是理想的选择。